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

王德选

重庆, 401228

摘要:培养有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能适应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快速革新步伐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发掘其创新创业的潜力,培养出更多复合多元的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值得探索并实践其具体过程。

关键字: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升级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各领域的人才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最需要的人才类型,不仅需要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有全面的掌握,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潜能。高职院校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提出职业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不断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快速培养。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在高职的创新创业实际教育中,引入人才培养的实践,提出了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注重师资队伍的改善以及建设,开发出合理的创业园区,积极促进当地行业区域内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等,这些措施都是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2015 年 5 月 4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双创”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以“双创”教育为抓手,到 2020 年建立健全教学、实践、文化等一体化的高校“双创”教育体系。

2017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在调研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时指出,开展区域合作和经济技术合作,重在互利双赢。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开展“双创”活动,作为知识和人才聚集地的高校,也在广泛开展“双创”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培养的多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加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类型教育,需要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结合职教20条指示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创新过程是创造新的价值的过程,创业过程是在创新基础上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不以创新作为根基的创业,其成长过程会“营养不良”。而创新不是上相关课程就可以掌握的,课程只起辅助作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手段不够丰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源头抓起,也就是

高等教育体系,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双创”课程设置、“双创”氛围营造等。实质是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

三、研究的思路

创新驱动作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才是推动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双创”教育可以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其也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双创”的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并不只是培育项目。

从社会人才需求、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过程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和实践,具体思路如图所示。

606bda8e42b63_html_1e371091e2c305b1.gif


























四、研究的过程

1.明确研究宗旨

“双创”是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发动机,其关键是要培育具备“双创”文化精神的人才,激起人才的“双创”欲望,释放人才的“双创”激情,形成上下齐心、师生共建的校园“双创”文化氛围。在高职人才的专业人才教学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和相关技能知识; 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实践拓展训练项目。可定期举办“双创”类的人才的评选、开展双创的系列讲座、设计大赛、营销大赛、文化节等活动提升校园“双创”文化韵味。

2.确定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确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了解创新创业对国家、对学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担当力。将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前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注重学生创新创业人格培养,让更多的师生理解科技的力量,爱上创新与创造,努力营造人人即可参与、人人皆可创新的氛围,鼓励师生创新、创业。

3.确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本专业课程为主体,辅助开设《创业基础》、《创业精神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培育,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创新创业知识并激发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

4.课内与课外齐抓共享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校园醒目的宣传栏、走廊里设置宣传标语、成功人士的成长人物传记等,组织专业课程的课内5分钟展示演示成功案例等活动,营造氛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点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成立创新创业协会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针对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质的学生,打破院系间壁垒,进行跨学科的专业选修,开设创新型和创业型两类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和技能。

5.实践教育检验创新创业能力

针对正在创业或已创业的学生,结合理论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创业培育实践教育通过开设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讲堂、1+1导师指导等,与创业学生进行案例共享、实务指导、项目诊脉、融资指导等,切实推进创业项目的落地和已运营项目的良性发展。

五、研究结论

通过毕业生的反馈,企业市场调研,确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思路,确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了课内5分钟讲解演示成功案例、课外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并配备专业导师引领组建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具体细化实施,现已在逐步的推广和实施,学生已创立了专业“计算机协会”、“遇见·创意”社团,成立了“创客”工作室、“网络靶场”工作室,已立项重庆市级“天网之星”、“妆格”创新创业项目8项,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参与,学生动起来,点子活起来,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吴文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山西农经,2017年第24期

2.焦洪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实施,神州,2019(000)014


作者信息:


王德选、男,1972.11,籍贯:江苏省赣榆县,研究方向:智能制造。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邮编:401228

挂靠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Y20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