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刘中光

吉林省 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只有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才能充分的调动孩子学习的活力,只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并积极学习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学生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孩子们对科学课感兴趣,他们就会沉迷其中,这将促进他们努力学习,广泛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带动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与大家讨论。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科学案例实验中,提高学生解决科学实践的能力。在每个班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对探索充满兴趣科学知识。

例如:在对五年级的《杠杆原理》的学习中,在上课之前,教师会告诉学生,今天这是一节游戏课堂,同学们可以通过在实践课上的探讨讨论,去掌握杠杆相关的原理。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科学的知识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教师在游戏中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体格强壮的学生,同时再选择一个体格瘦弱的学生,同学们都纷纷猜测,在杠杆游戏当中,体格强的学生会首先取得胜利,瘦弱的学生对老师说那样不公平,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说,等一会,老师给你一个秘密武器,之后,比赛就开始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瘦弱的学生很快就取得了游戏的胜利。这时候学生都很奇怪,有些学生说可能是因为小锤起到的作用,你为什么在游戏的时候用锤子呢?在同学们的好奇心探索下,对杠杆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在愉快的讨论中,学生们既掌握了杠杆的原理,又快乐地完成了这堂科学课。从这堂实践课中,笔者得出了启示,兴趣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中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能力,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和研究热情。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创造问题情境,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杠杆课程中,作者设计了一个“谁的力气更大”的游戏,学生可以推荐两个在课堂上被认为是体格强者或体格最弱的学生竞争。较小的力使棒远离支点,而强大的力使棒靠近支点。结果,强度较小的人容易获胜。这个结果显然超出了学生的预料,因此他们会问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研究杠杆的兴趣。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科学知识,教师应创造与学生的学习状况密切相关的生活,并将其抽象化,使学生开始理解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科学,发掘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愿意设计并且敢于创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点,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积极的学习和练习。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为现在的科学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用该学会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汲取养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认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笔者认为要想真正知道学生心中所想,首先应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避免“代沟”的产生。笔者认为,当教师了解学生所想,先学生一步认知学生想认知的事物,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种情况对教学工作的展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当教师可以做到先学生一步知晓学生想知晓的事,并为学生进行解答,便可以真正做到“达者为师”,同时也会提升自身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获得学生认可,使学生产生“崇拜”的情绪,从心理出发,更愿意从教师身上汲取知识。同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本就有着向学生传授道理的责任,而当教师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为学生解惑时,教师自身也可以更好的代入职业角色中去,加强自身教育责任感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信息飞速传递的同时,学生们的眼界以及对社会的认知也在显著提高,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已不再是空谈,何况科学这一学科本就需要对生活的积累,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自身个人素养以及学识的提升以及信息化的广泛运用。

兴趣教学推动了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学活动向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推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丰富和提高了教学和教育方法。对此,教学老师应当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综合能力作为课件的标准和参考,使得学生在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其科学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