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事故管理及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地铁运营事故管理 及对策探究


朱咏辉


天津三号线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0

【摘要】截止2020年底中国内地累计4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7978.19公里,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公共交通出行对地铁安全准点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力度,提升地铁运营事故预防水平。本文综合分析了地铁运营事故的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铁;运营事故;对策

地铁是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它具有高效性和低廉性优势,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同时可以缓解地面交通拥堵,还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地铁虽然可以提供便捷、准时、优质的出行服务,但在运营期间一旦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势必会影响乘客出行效率,甚至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我国地铁发展速度比较快,需要进一步提高地铁安全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地铁运营特点和安全管理现状

(一)地铁运营特点

地铁作为重要的绿色交通方式,具有载客量大、行驶速度快、整体耗能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并且,随着地铁车辆和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通信信号等系统的更新迭代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地铁在提高乘客出行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乘客出行的舒适度。但地铁设备系统专业多、数量多、接口复杂,地下区段运行环境封闭,一旦某个环节发生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个线路的运行安全。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现状

国际上通过结合实践情况,分析地铁事故发生案例,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英国风险管理体系和美国地铁安全认证体系,我国虽然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出台了一些规定与办法,但地铁安全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仍需不断积累地铁安全管理经验。

、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人为因素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发生违规操作和人为差错等问题,将可能会引发地铁安全事故,不满足地铁安全管理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逐渐提高了地铁相关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过程中稍有不慎,都可能会扩大事故事件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把关地铁操作人员的素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二)设备因素

在地铁建设阶段,因为没有严密的监督和验收施工过程,如果轨道建设质量不符合标准,可能无法保障地铁高速运营状态;此外列车在弯道线路运行会产生一定离心力,如果信号系统出现偏差导致列车在弯道线路超速运行,可能会造成列车偏离轨道,甚至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下直接脱离轨道,因此引发巨大的伤亡事故。再者,供电系统可以为地铁站和地铁列车提供动力能源,如果供电系统出现跳闸、故障问题,或者蓄电池电量不够充足,都有可能会导致地铁系统瘫痪,引发安全事故。

(三)管理因素

如果在地铁安全管理过程中有漏洞、执行过程中有偏差,可能都会诱发地铁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利用系统工程和目标管理以及事故分析等方式,强化风控和隐患大数据运用,把控好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加大力度处理违规违纪行为,优化安全管理效果。

(四)社会灾害因素

大风和雨雪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很容易影响到路面交通,因此地铁一般选择在地下运行,但由于封闭性高,乘客出行集中,疏散难度较大,如果发生毒气和火灾以及爆炸等灾害事故,将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地铁运营事故的对策

(一)建立突发事故预案体系

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预案是一种紧急行动指导文件,可以有计划的处理突发事故,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在地铁运营阶段,需要深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明确运营危害,制定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员工业务能力,高效处理地铁运营突发事件。

(二)选择先进的设备和检测系统

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列车选择的阻燃材料和安装装置等都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如果地铁列车内缺乏自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淋水灭火装置等,在发生燃烧事故之后,依然材料将会产生毒气和烟雾等,从而进一步扩大事故。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置地铁火灾,在使用阻燃材料的前提下,在地铁内部需要安装安装自动防火设施、自动监控系统、自动灭火喷淋系统,根据火灾发生原因,选择针对性的灭火系统,同时需要在地铁隧道内部设置专业的排烟装置,如果发生火灾事故,隧道可以开启事故风机系统,及时排出有毒烟雾,避免出现窒息事故。

此外还可以安装变电站供电设施和紧急照明设施等,如果主变电站发生停电事故,列车因为缺乏牵引力发生停车事故,但地铁指挥系统仍旧可以利用调度电话和通讯系统,不会发生运营管理失控问题。

(三)强化安全宣传

地铁事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因此管理单位需要需要针对员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力度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座谈会和安全会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员工安全责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降低潜在风险的危害性。

(四)强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地铁运营单位要以双重预防机制为指导,深挖大数据运用,搭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辨识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人、机、环、管”等各方面的风险因素,组织专业技术和骨干力量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同时加强安全风险告知与宣传;此外还要根据风险辨识情况明确隐患排查作业标准,根据各岗位需要制定隐患排查手册,组织全体员工、全过程参与到日常运营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看、闻、听、比”等方式查找隐患点,明确治理责任人、时限、资金投入、临时管控措施,坚决杜绝出现事故苗头。

(五)建立事故处理专家系统

地铁事故分析和处理工作比较复杂,因为地铁运营事故具有较多的原因,因此在故障识别阶段,需要保障识别工作的快速性和有效性,利用针对性的措施,保障地铁运营的稳定性。充分融合计算机技术和安全技术,可以开展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等工作,使安全科学发展速度因此提高。在地铁运营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发挥监测功能,可以科学的处理后台故障处理系统的监控信号,同时利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提高监控系统利用率。因为专家系统涉及到丰富的专家知识和工作经验,通过合理运用专家系统相关知识,可以有效处理地铁运营事故问题。

如果地铁运营阶段发生紧急事故,可以利用列车自动调度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事实库和规则库等。利用事实库可以存储和推理静态事实,利用规则库存储专家知识,利用模拟专家思维模式,根据事实库内部信息,调用规则库的规则,并且落实推理用作。利用自动调度系统可以及时制定列车运行方案,降低地铁运营事故的危害性。

(六)落实责追究制度

完善地铁事故处理机制,可以优化地铁事故安全管理效果。地铁运营单位需要重视运营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保持危机感。员工也要建立安全管理理念,针对已经发生的地铁运营事故,需要及时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发生的安全问题,同时发挥事前预防功能,使管理人员的事故分析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结束语:

地铁交通是当前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因此需要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徐平,王国利.地铁运营系统安全风险辨识流程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15(S1):34-37.

[2]李典贵,刘冠军.事故树分析下北京地铁治安应急疏散机制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10):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