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思政教育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思政教育浅谈

刘亚华

厦门工学院 361021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文化渗透严重,并引发了文化冲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类思想接踵而至,导致国内文化发展缺乏准确方向,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边缘化”的问题。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教师应该强化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为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传统文化;思政教育路径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通过学校课程教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和优势,在传统中国人精神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智慧。

一、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虽然目前我国远离战争,但是在大学思政教育中也应该对民族英雄加以重视,认识到英雄事迹下所折射出来的民族精神,并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文天祥在被捕后,狱中依然能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表明自己坚持与侵略者抗争的决心;顾炎武面对社会现实,也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叹等。虽然他们所处时代不同,但是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是历史留给当代社会的精神财富。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通过提取传统文化资源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民族精神基础,对于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具有重大意义。

2、有助于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是古代人对于信守诺言的赞美。孔子在教育弟子时,也要求弟子必须言行一致,坦诚待人。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言行举止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通过提炼中华传统文化,将诚信思想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诚信”问题的认知与了解,最终转变学生的行为和意识,避免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出现失信问题。

  1. 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思政教育路径

1、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它客观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精神结构,对待精神基因不同的态度,决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基因的参与程度。基因的唤醒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唤醒更能够充分发挥基因的积极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首先要主动唤醒存在于中华民族和每个人内心的精神基因,让这种精神基因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文化资源。根据行为遗传学的唤醒方式,被动唤醒并不能使基因发挥有效作用,只有主动唤醒才能有效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入,实现真正的资源优化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后,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主动方式唤醒深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资源,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入,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境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积极主动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讲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糟粕

主动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文化和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文化成果的开放态度。但是,在具体融入过程中要注意取舍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虽然存在着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但也存在着具有时代性、区域性和民族特有生活方式带来的局限性,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从总体上带有浓厚农耕文明的时代痕迹,同时不可避免地打上封建社会的烙印,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采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正如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制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因此,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既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看成是落后过时的封建文化,而无视其中合理和积极成分,也不能采取文化保守主义态度,用中华文化来解读马克思主义或“以儒解马”,走向复古主义的泥潭;既不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停留在笼统的抽象肯定上面,也不能停留在具体教学素材的列举上。在思政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阐释马克思主义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案例,提升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3、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不仅需要唤醒沉睡于中华民族内心的文化基因,进行系统融入和整理,而且更需要根据新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是指按照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中华传统文化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以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性发展是指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对其内容进行新的阐释和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都不是一种简单的移植和运用,而需要根据思政课讲授内容和主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这既是一种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是一种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思想创造和升华过程。只有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和合理资源才会成为思政课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三、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中可以提炼出大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元素,因此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主动挖掘传统文化,拓展教学方向,最终为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用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11):43.

[2]涂珊.浅谈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实践[J].青春岁月,2018,(2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