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科书中数据图表的分析以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初中教科书中 数据图表的分析 以 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为例

杨晋霖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摘要:教科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经过多次改革,呈现给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插图的数量非常多,种类也很丰富,其中数据图表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对数据图表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 数据图表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历史教科书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南宋史学家郑樵曾经说过“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书于理”1。我们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可谓是图文并茂,插图的数量非常多,基本上每一课都会配有5个左右的插图,这些插图主要包括历史地图,历史绘画、著作图(包括历史情景想象图),历史文物图(包括模型图),历史遗迹图,图表和示意图,其他类型插图2。而且《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迹、遗址、影像、口述......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3。可见学会分析历史数据图表,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掌握的能力之一。本文就以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为例,对数据图表进行分析,分别探讨数据图表对学生、对考试、对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 对教材中数据图表的分析

数据图表是通过数字和线条、图形来表示或者反映历史事物发展的状况,主要表现为数据、关键词、知识框架的表达4。具体可分为柱状图、方格表、折线图、饼状图、网络图等。这类图表可以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也可以把教材中的文字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主要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包括5幅数据图表,分别为: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有两个数据图表,一个是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另一个是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第13课《罗斯福新政》有两个数据图表,一个是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另一个是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有一幅2013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网民规模。这些图表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反应历史的细节,更容易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

这5幅数据图表无一例外全部是柱状图,这与历史学科的特点有关系,柱状图能更好的展示数据的发展变化,体现历史的趋势。虽然柱状图简单易懂,但是数据的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教材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而且这些数据图表,只有2013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网民规模标注了出处,数据来源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世界银行。其他4幅图没有标明出处,这就不利于老师贯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也不利于学生顺藤摸瓜去寻求真实的历史。

二、分析数据图表的必要性

1、学生的需要

初中生在教育心理学上属于少年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认知的发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具体形象成分在思维中仍然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直观的经验做支持。所以直观教学对于初中生,还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数据图片能够直观的展示数据的规律,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例如在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中,教材提出“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值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这种说法,对于初中生很难产生直观的认识,也很难体会工业产值下降40%是什么概念。而教材中增加了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这幅图,就能非常直观的体现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从整幅图中可以看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非常多。

所以从学生的本身心理发展历程上来分析,初中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配合数据图表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

2、考试的需要

虽然我们教学不完全是为了考试,但是现在教育无论如何也无法完全摆脱考试。在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中每年都有涉及数据图表分析的试题,所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图表得出相关信息就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在2019-2020年广东的中考历史试卷中数据图表的统计如下:


单选题

综合题

2019年

4幅数据图表

3幅数据图表

2020年

3幅数据图表

1幅数据图表


例如2020年单选题第21题,如表反映的是我国工农收入差距状况,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年份

工人人均工资收入(元)

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收入(元)

工农收入比

1978

631

113

5.56

1979

678

133

5.09

1980

729

141

5.16

1981

770

166

4.62

1982

786

199

3.93

1983

803

218

3.68

A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首先确定时空,时间是从1978-1983年,空间是中国,表格的主题是工农收入差距状况的变化趋势。其次重点分析表格中的变化,工人人均工资水平逐年增加,农民人均农业收入水平也在逐年增加,而且工农收入比在逐年变小,就说明工农的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可以分析出是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导致的这种变化,所以此题目的答案是B。

总之,每年的广东中考试卷中都有多处数据图表的题目,说明用数据证史,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需要通过数据史料,把握时空,揭示数据背后的历史真相,同时也告诉我们一线教师,把数据证实的核心素养能力渗透在教学中。

3、核心素养的需要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学会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5。历史证据的意识,就是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例如2013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网民规模这幅图片,明确标有出处,数据来源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世界银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指导学生注意出处,既可以顺藤摸瓜寻找到更多的史料,也可以去探寻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也要教育学生历史是要讲究证据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史料之间也可以相互印证,例如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这幅图表,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1929-1933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很多。而且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这幅图体现出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最高,所以两幅图放在一起分析出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失业率反而在提高,这正好符合我们教材上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的分析。所以不同的数据之间可以相互印证,两幅图片共同证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这一结论。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是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运用数据图表史料也能培养学生的这一素养。例如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图表给我们展示了时间从1750年到1851年再到1870年城市人口的比例从16%上升到70%,空间是英国,我们从时空定位可推出,这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城市化加剧,使得英国的城市人口比例大幅度上升。

总之,统编版九下历史教科书数据图表不多,但是每一幅都恰到好处的运用,运用历史数据图表能够客观的分析历史事物,并且揭示事物背后的关系,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分析运用图表的能力,轻松应对考试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静.图谱与史学研究的关系——读郑樵《通志·图谱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48-49.

2、叶小兵.讲座“新初中课标与初中历史教材介绍”中将统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分为六大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S].《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4、刘岩.《美国历史教科书插图选择及运用研宄》.[D].2018: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S].《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6、郁晓琼.核心素养视阈下历史数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7、段贵英.教科书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选用研究--以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为例.[D]

606ea59f7ce3e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