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口居住环境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老龄人口居住环境设计分析

刘翔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根据人口调查结果可知,当前 60 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超过人口总数的 10%,大约到2020 年会达到 15% 左右,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可知,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根据人口比例可知,患者人数增加后,社会人口流动加强,人们的养老观念逐渐改变,对老年养老居住建筑的设计提升到新的高度,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对其引起重视,做好居住建筑设计工作,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建筑;环境设计;

一、老龄人口居住环境的要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如何妥善安置这些老年人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在目前我国老人养老主要是和子女一起。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衰老很多方面不能和年轻人同等对待,比如老年人的床铺,以及居住的环境等因为老年人神经方面会衰退,居住环境如果有噪音的话就会造成失眠,严重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对老年人的居住问题进行考虑时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满足老人和同龄人交流的需求,力争使得老人在居住中舒适,清净。

二、当前城市老年人养老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近些年来老年住宅建筑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是从现状来看,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将对当前城市老年养老居住建筑设计现状进行分析。

( 一 ) 区域发展不平衡

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等逐渐改善,从数量上看,城镇老年人的住房地问题逐渐解决,但是由于各个城市住宅发展和建设存在不均衡的现象,需求不相等,尤其是很多大城市,老年人住房紧张的现象时有发生。考虑到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知,在楼层和房屋设施设计过程中必须使其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保证独立生活。如果存在居住环境设计不合理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势必增加整体管理难度。

( 二 ) 养老住房条件差

养老结构的利用率比较低是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我国现有的老年住房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资金不到位,住房条件好坏直接和资金利用率挂钩,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则会导致很多基础设施得不到完善,入住率低。其二是需求紧张,当前家庭结构出现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在养老方面很难实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入住条件好和服务周到的老年公寓,但是当养老机构建设后,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导致入住率降低,甚至出现养老设施闲置的现象。

( 三 ) 老年社区规划不合理

当前在老年社区设计中,对周边设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限制了设施的落实。当前社区在老年规划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社区建设中对周围医院、公园和公交等市政实施建设有严格的要求,当前社区建设以盈利为主,整体价钱比较高,导致入住率低。

( 四 ) 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传统的居住模式以共居为主,此类居住模式的使用功能以中青年为主,无法满足养老需求,多层建筑没有电梯,后期改造的性价比较低,导致上下楼不方便,长期待在家里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设计角度而言,如果不能满足养老心理需求,则会出现很多其他问题。

三、分析城市老年养老居住建筑的设计要求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老年养老居住方案有严格的要求,在方案落实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计类型实施。以下将对设计要求分析。

( 一 ) 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建筑空间环境的预设是重点,在实施过程中,要提前对矛盾心理掌握,在空间规划合格选址过程中,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计,避免出现设计不当或者预设不合理的现象。老年建筑环境需要保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室内设施的摆设也是重点。室外要具备娱乐设施,供老年人进行各项活动。户外设计要从绿化角度入手,营造出适合老年人休息和娱乐的场所。以座椅设计为例,为了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必须合理设计大小和幅度,尽量减少对日常行为的影响。

( 二 ) 建筑空间私密性设计

老年的生活空间是由自己支配的,患者自身生活习惯不同,多数老年人希望自己的隐私得到维护,因此在公寓设计中,要避免由于个人生活习惯或者差异等引起摩擦。根据医学研究表明,寂寞孤独的情绪对老年人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居住建筑设计中需要创造良好的交往条件,并局部加宽,围合成四合院、三合院的平面布局,其室外庭院即为交往空间。

( 三 ) 建筑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使用的建筑空间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移动性和安全性的设施和服务,居住楼层以低层为主,高层必须安装电梯。住宅房间安排在一个水平面上,采用缓坡道代替台阶。老年住宅房间门洞需要加宽,便于轮椅通过。住宅内需要设立储藏室和壁柜,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需要提前设立安全指标,提升注意力。尤其是在楼梯和拐角处必须设立明确的标志。除了进行安全方案外,在建筑内需要多设立扶手。

( 四 ) 老年养老居住建筑设计方案

设计老年建筑的过程中,从目的性、方案和实际设施等方面入手。为了体现出便利的特点,要遵循长时间维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进入到老年后, 身体机能下降,功能也降低,导致老年人身体比较弱,行动缓慢,体力下降,因此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可以从方便性和经济性的角度入手。针对现有设计类型的具体要求可知,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预设模式实施, 使其符合老年人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宋莎. 中小城市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研究 [J]. 浙江建筑,2016,33(7):5-8.

[2]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课题组. 老年公寓的市场需求与政策扶持 [J]. 中外房地产导报,2011(1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