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中感恩教育实施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中感恩教育实施的探索

罗佳佳

马山县学生资助服务中心 530619

【摘要】有反哺之情的鸦,知跪乳之恩的羊,得到人们称颂。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感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如今,他人、社会对自己的无私帮助,我们也要记住,懂得感恩。但是,由于各种不良思想影响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受助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影响最为明显,对于他人的帮助漠然置之,不懂得感恩。人际关系变得日趋冷漠,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不懂得感激,自己也不愿意去帮助他人。在这样社会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施恩图报。


【关键词】贫困家庭;感恩教育;学生; 实施; 探索


“施恩图报”是人类千百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感恩。我们开展感恩教育,除了让受到资助的学生懂得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还要培养他们形成优良的品格——“知恩图报”。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人类传承的一种美好品格,于是,出现许多流传至今的 “投桃报李”、“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格言、谚语,都提醒着人们“知恩图报”。王符说:“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滋养”。以“感恩”作为主题来开展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主要活动。可是,如今受到多元化的社会观念影响,大部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对于别人的帮助认为理所应然,有的甚至视而不见,确实人无比心寒。感恩意识的缺失不但是受助者的责任,更是教育者的责任。所以,在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意义深远。


一、 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直以来,学校虽然都进行感恩教育,可是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关注,更没有专门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很多爱心人士每一学期都来到农村学校捐资助学,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度过难关,实现求学的梦想,学业得到顺利完成。然而,部分受助者反应冷漠,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感恩教育的重要理念是“感恩——回报”,可是,如今多农村学校的感恩教育没有针对性,也没有严格的学科性,所以学生没有感恩理念,缺少感恩情怀。加上受多元化的社会观念影响,学校的教育主要围绕着学科发展进行实践,重视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被忽略了,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感恩教育关注更少了。


1、实施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意识。

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自己人,懂得珍惜生活,实施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开起他们善良之心,引导他们学会同情他人、感恩他人,蒋来长大主动帮助别人,回报社会。所以,在农村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加强农对村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受助学生与资助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资助者善举得到弘扬,社会上的正能量世代相传,受助者用感恩一颗之心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当然,学校感恩教育并不是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对资助者感恩戴德,而是引导他们用一颗积极的心对待生活,懂得知恩图报。来日方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健全人格,让他们重新认识我国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传统的道德体系和教育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尤其传统美德教育造就中华民族的独特品格,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感恩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 、实施感恩教育,传达社会正能量

农村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把社会的正能量传达给他们,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生活际遇不好,家境不好,生活困难。于是,有部分学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然而,随着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都会得到国家或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资助,让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去上学,正常地生活和学习。所以,在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正能量向学生传达,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重拾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的温暖,点燃他们心中希望之火,促使他们感恩意识的形成。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恩”情操的熏陶,学会感恩社会,回报他人和社会。


二、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1 、学科教学参透,培养感恩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主要的形式,期间可以适当地有效地渗透感恩教育。故此,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地有效地进行渗透,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会感恩,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教学的相关资源,把学科教学内容和感恩的主体有效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觉形成感恩的意识。如语文课堂教学,写作教学,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抒发感恩之情。如,父亲节要到了,给爸爸写一封,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又如,语文课文的学习:《背景》蕴含着那份深沉的父爱;《藤野先生》体现师生深深情谊深深;《散步》体现一相亲相爱;《最后一课》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社戏》童年友谊的纯真……,学习这些,可以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深入理解“感恩”的内涵,让他们感受亲情、友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恩之情,增加他们的感恩意识。

2、 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懂得知恩图报

草木因为感激春到来吐新芽;鲜花因为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因为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因为感激冬的到来染得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类更应懂得感恩。感激生养你的父母,教育学生“孝心”二字,如古代李密为了报答祖母抚养之恩,婉拒出士,服侍祖母;毛泽东的《祭母文》,表达他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与怀念。感激教育你的老师,教育学生理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如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他的小学老师徐特立深深感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异国的老师——藤野先生深怀感激……感恩之心自古有之,我们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要注重有效性的感恩教育,促使他们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这才达到我们最理想的结果。所以,我们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把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带到社会中去,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帮助别人,用自己绵薄之力量回报社会。例如,节假日,老师组织学生进入村屯,慰问留守老人,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服务活动;组织志愿服务队,到十字路口协助警察指挥交通、美食节给外地来客引路等志愿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能不断地增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感恩意识,促使他们助人为乐,积极回报社会,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结语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与图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恩不报非君子”。 然而,感恩教育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培养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感恩情怀。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注重感恩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既不打击到学生的信心,又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自觉形成感恩意识,在他们的心灵中播种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不满与不幸。学会逆境中生存,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他们的“图报”能力。


【参考文献】


[1]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年.


[2] 张精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教育教学,2011(6):39—40.


[3] 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