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运动与地图”题型解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关于“地球运动与地图”题型解法初探

付玉飞

安徽省凤阳县凤阳中学,安徽 滁州 233100

摘要:地球、地图和地球运动知识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重、难点。该部分知识比较抽象,空间能力要求较强。考试时,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理解应用能力。大多学生感觉比较难,考试时无从下手。本文就此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关键词:地图知识地球运动光照图经线纬度

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计算能力及其对相关知识的把握。总的来说,本部分内容让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依本人经验,本部分内容之所以难,是由于涉及本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概念。今就这一块知识的部分题型解法归纳如下,以期与大家共享:

一、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这一部分知识重在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在遇到这类题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如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八区中央经线(东经120度)上的地方时。

2.在光照图上计算时间时应首先考虑正对太阳光线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或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夜半球上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点。

3.注意对“东早西晚”的理解:

(1)这里所说的“东早西晚”与生活中的东西正好相反,生活中的“早”指一天中点数较小的时候,而这里的“早”指点数较大的时候。

(2)方向上的东西和时间上的东西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在方向上无最东与最西的概念,而在时间上却有最东最西的概念(即最早与最晚),所以在根据经度差计算时差时一般不采用跨过180度经线的计算方法,而是采用“数轴法”进行计算。图示如下:

西 东 西

180° 0 180° 西十二区 0 东十二区

图1 图2

(注:图1可以用于地方时的计算;图2可以用于区时的计算)

用以上方法计算可以避免日期转换上的麻烦且直观,形象。可以克服学生在空间想象力弱的毛病,用起来比较简单。现举例如下:

例:在北京的小明与在纽约的小军与北京时间5月1日8时结束网上交谈,并相约与纽约时间(西五区)5月1日23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时间间隔了多长时间?

解析:本题只需要先把两地时间换算成一地的区时,便可以计算。例如,可以把北京时间换算成纽约时间便很容易计算,这里的计算可以引用上图2来计算。这里引用上法即直观又简单且方便,易被学生所把握,很容易得出答案是28小时。

二、方向的判定

教材介绍了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三种基本方法,即:(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较适合一般地图上的方向的判定)(2)指向标法(在地图上事先规定的北方)(3)经纬网定位法。对(1)和(2)两种方法的运用较简单,这里不再叙述,关键是遇到带经纬网的地图该如何判定方向呢?这里应注意两个基本点,即经线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可以指示东西方向。

经纬网图种类繁多,有侧视图、俯视图、矩形图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变形图。加上地球是球体,就东西方向而言,没有最东,也无最西。两者的东西关系仅是两者的相对关系,这就很容易造成混乱。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两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时本人以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的位置关系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位置关系

判定这样两点的位置关系时,我们不妨采用“分割法”,即把两点的位置关系分为南北关系与东西关系来判定。

(1)南北方向的判定:

A、当两点同位于北半球时,纬度较高者居北

B、当两点同位于南半球时,纬度较高者居南

C、当两点位于两个半球时,位于南半球者位居南,位于北半球者位居北

(2)东西方向的判定:

东西方向的判定理论上是采用劣弧定向法,即采用两点所在的经线与地轴所构成面所组成的二面角来判定东西方向。采用二面角小于180度的一侧作为东西方向判定的依据,再依地球的自转方向来判定东西方向,具体做法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两点同位于“东经度”则位于较大经度经线上的点位居东侧。

B.两点同位于“西经度”则位于较小经度线上的点位居东侧

C.两点位居“异经度”时,则两点所在经线经度之和小于180度时,东经度上的点在东,西经度上的点在西。当两点所在的经线的经度之和大于180度时,则东经度上的点位居西侧。

D.在极点俯视图上判定东西方向,劣弧所在的方位易判定,可以在劣弧位置沿地球自转方向画个箭头,则箭头方向是东,箭尾方向是西。

3.两地间最近航线的判定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间的大圆的劣弧长度,大致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当两地所在的经线相对时,即两地所在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时,两地所夹的劣弧为两地间的最近航线。这种情况航线的走向一定经过极点,走向既可能先向正北再向正南走,也可能先向正南再向正北走。

(2)当两地所在的经线既不相对,也不在同一条经线上时,航向的判定有一定的难度,一下判定出来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我们可以采用“分割法”来判定,即把航线分割成两部分,做两部判定。具体做法是,先由极点做航线垂线,垂足把航线“分割”成两部分,而垂足又是“方向转换点”,这样航向判定就容易了。即先判定由出发点到垂足的航向,再判定由垂足到终点的航向。判定方向又可参考“2”的做法。

三、在光照图上判定节气

在光照图上判定节气是常考查的内容,大致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当北极圈内为完全极昼现象时为北半球夏至,当北极圈内为完全极夜为北半球冬至。

2.当晨昏线经过极点时,可能是北半球的春风日或秋分日

3.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3度26分时,即可能为北半球夏至日,也可能为北半球冬至日。具体可视昼夜长短在南北半球分布的情况而定: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反之为北半球冬至日。

四、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1.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和练习中比较常见,计算相对简单,但这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题型。其计算方法是:(n-1)d≤H<(n+1)d (n:等高线相交的条数,d:等高距,H:相对高度)

2.计算两点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为T(温差)=0.6H(相对高度)

以上仅是就本部分内容的大致罗列,具体还应视情况而定。学生如能对以上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相信定能在考试与练习中遇到相关题型时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赖进贤 思维地图在“地球运动”复习中的应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年

[2]田传锋 地球与地图部分复习指导 《中学政史地》2007年

[3]陈行森 张明 “地球、地图与地球运动”训练 《地理教学》2011年

[4]鲁爱华 “地球、地图与地球运动”复习 《地理教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