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慢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慢艺术

倪建锋

银河实验小学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3112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数学课堂常常给人一种紧凑、节凑快的感觉。可观摩真正大师的高效课堂,仔细品味就能发现,他们没有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而是常常在课堂上适当的“等待”,这种“等待”就像国画上的“留白”、音乐中的“停顿”、球场上的中场休息,这种“等待”孕育着生成,把握着某种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节凑,这就是数学课堂中的慢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慢艺术

引言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刚接触数学知识,加上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复杂及难懂等特点,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跟上教师的步伐及教学步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且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用以自我讲解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的提高,学生处于快餐式的学习状态中,每天需要学习及消化的知识点太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出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慢”艺术的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知识形成过程要“慢”

在知识体系成型的过程中,教师要放慢知识的形成过程,结合实验、图形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教师可以应用“慢”艺术,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知识的推导流程,并理解知识的形成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要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让学生能够解读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在过一段时间后就遗忘了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让学生沟通思维的方法。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单位的介绍,并让学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如 100 分等于10 角等于 1 元,并结合题目让学生理解单位中的十进制使用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购物游戏,让学生理解金钱的价值,并进行金钱的交易。学生能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金钱的加减法运算,并进行乘除法的扩展。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应用,理解金钱的计算方式,并进行单位的有效换算。

2思考探索时间要“慢”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的知识都是通过自身去发现,去探索,才能更加地深刻和牢记,同时才能了解到内在的性质和联系。在数学课堂中,要坚持慢原则。606fe0d5bd365_html_e216c5c8e7fdc48.png 学生尝试探索,教师巡视。这道开放性题目是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变式,对刚接触简单分数加法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开始好多孩子摸不着头脑,此时就需要教师耐心等待,慢慢地让学生尝试探索。教师在巡视一圈后,发现基本每个孩子都能填对一种答案,教师继续等待,不急于交流,通过暗示性语言,激发更多学生找寻不同的答案。师:都填好了吗?我看到有个同学已经填写了正确答案,怎么又低头还在写?继续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写出了多种答案。在学生情绪激昂的时候,转折性语言更能激起学生思考。师:我看到好多同学一鼓作气写出了多种答案,真厉害呀!哎,怎么有同学把笔一扔不写了,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给予充足的时间,给每位学生足够时间去思想和领悟,才能让知识更加地深刻,才能认识到数学的乐趣。学生经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才能明白,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体验过程,思维的火花迸发于一点,只待交流。

3知识疑难解决要“慢”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较为简单的问题能够良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展开思考和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有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却会严重的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学生们遇到知识难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引导学生“慢”下来,积极的展开研究讨论。实践证明,在知识的疑难处“慢”下来,良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解疑答惑,不仅能够充分的活跃教学课堂,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6 课《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学习中,对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属于一个较为疑难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节奏“慢”下来,充分利用“慢”艺术展开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到校园里去测量学校的花坛、草地,并计算出其面积。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对于近似近似梯形的草地学生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它的高该怎样计量?因为在实际的操作测量过程中,梯形的高的测量和在课堂中用三角尺画出来的不一样,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梯形草地的高怎样测量?为话题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之后,学生通过结合梯形的高的相关概念,即上下两底之间最短的线就是梯形的高,讨论出了实际可行的测量方法,并良好的计算出了相关的面积。通过这样一个质疑与解疑的过程,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并了解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在知识的疑难处教师展开“慢”教学,通过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去运用知识和探索知识,很好的帮助了学生深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推导问题结论要“慢”

部分学生在解题时能够保持正确,但在得出答案时经常出现错误,有的是单位缺失,有的是点位错误,教师要让推导问题结论的过程“慢”下来。在实际解题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条件的标准,通过划线的方式,降低解题的难度。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耐心、细心的好习惯,能够对解题流程进行回顾,并验证解题的结果。教师可以结合容易出错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自我归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解题:“小学生上午 7:40 分上学,11:40 分放学;下午 1:40分上学,4:00 分放学,一天在校时间有多长?”学生能够从问题中找到四个数字,分别是上学和放学的时间。学生可以分段进行时间的测算,如将“11:40 分—7:40 分间的时间”,再加上“1:40 分—4:00 分间的时间”。学生在解题时,不要走入误区,每天24 个小时,下午时间可以自动减去 12 小时,显示为“PM 1:40”。

5师生互动交流要“慢”

在自然的情景中,人们追求的慢才是最高境界,为此,在师生之间交流中,要体现慢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实现师生数学思维的碰撞,师生才能共同地成长和提高自身素养。师:既然写不完,那大家都停笔吧,谁来汇报?606fe0d5bd365_html_70fb21773f365b5c.png 师:答案太多了,这节课我们说得完吗?从直观汇报到抽象思考,教师适当引导,师生慢慢交流,发现这道题答案是说不完的。师:仔细观察,这儿填的分母有什么特点?生1:分母相同。生2:只要保证这儿是同分母分数就可以啦!教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启发诱导性的交流,慢慢帮助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到一定高度。师:为什么只要保证这儿是同分母分数就可以啦?生1:因为这儿的分子满足“1+2=3”。生2: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这儿的分子“1+2=3”,只要保证分母相同那这个算式肯定成立啦!如果一开始教师急于求成直接问学生为什么填相同的数,相信只有小部分思维特别敏捷的学生能与教师交流。而通过课堂慢的艺术,教师多次的引导性提问,加上不断的追问,全体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成就生本课堂。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以往快餐式的教学, “放慢”自己的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及在小学数学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慢”艺术的教学途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慢慢“耕耘”,静静地等待学生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戴懂华.让数学课堂多一些等待[J].新课程·小学,2011(6):58.

[2]刘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慢”的艺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9):116.

[3]黄海荣.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32):118-119.

[4]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