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远程呼救护理系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智能远程呼救护理系统

贾娜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天津市 300112


摘 要:远程呼叫系统是医院、养老院、家庭医疗中必不可少的智能设备,能够实现护理人员和病人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让护理人员能够准确的判断是哪一个房间发出的呼叫信息,这种智能设备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以及医疗监护水平。本设计是以单片机为基础,通过蓝牙模块传递用户呼叫信息,进而触发报警装置,提醒护理人员有病人需要帮助,单片机通过处理从机发送来的求救信号,随之护理人员响应后按下主机的回应键,就能取消系统的报警装置。系统分为从机检测部分和主机接收显示报警呼应部分,特点是性能可靠、传输距离较远、并且占用空间小、数据传输的速度快、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性、可行性。

关键词: 无线通信;单片机;无线病床呼叫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的医疗水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生活保障。拥有一个完善的家庭医疗服务体系,才是老人家庭的重要保障。呼叫系统目前也是医院、养老院、家庭必不可少的智能设备,能够实现护理人员和病人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让护理人员能够准确的判断是哪一个终端发出的呼叫信息,这种智能设备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以及医疗监护水平。

呼叫系统近几年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商家呼叫竞争,逐渐走向商业化模式,也是呼叫系统发展迅速的原因,但其价格也越来越昂贵。市场需求不仅促进其服务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使呼叫系统在技术层面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家庭式护理管理模式也有所转变,传统的依靠护理人员管理,容错率较小。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逐渐取而代之,这种管理模式更加准确高效,极大改善护理服务系统。“智能呼叫系统”使智能化服务管理成为现实,他不仅可以实现呼叫、突发事件报警,同时也能将从机的信息传递给主机,并显示出来,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为医院和患者带来了诸多方便。

市场上的呼叫护理系统有很多种类型,常用的集中式结构长被使用于以往的有线式呼叫系统中,电源线、数据线、数据通信线三者相互独立,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也提高了成本,存在接线复杂、安装调试不方便等问题。远程呼救系统成为家庭医疗的重要一环,亟待开发一款性能可靠、传输距离较远、并且占用空间小、数据传输的速度快,并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呼救系统,首先,设计中无线模块应用的是蓝牙模块,当病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按下从机的呼叫按键,从机通过该无限模块将病人的呼叫信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发送给主机所在的护理人员的位置。进而通过出发报警装置,提醒有终端需要帮助,单片机通过处理从机发送来的需求信号,分析相应的数据将床位号通过显示模块将其显示出来,这样护理人员听到报警声音之后通过观察显示装置显示的信息就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回应。护理人员在此时按下主机的回应键,就能取消系统的报警装置,然后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系统分为从机检测部分和主机接收显示报警呼应部分。

606ff3f51f528_html_612de49e019257dc.png

图1呼叫系统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为无线呼叫系统总体框图,接收端的功能是,无限模块配置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主要用来接收病人的求救信号,单片机分析从机发送来的数据信息,将其转换成病人所在病房病床号,接收到呼叫信号以后先驱动报警电路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病人需要帮助,显示模块主要用来显示该信息,单片通过处理该信号将病床及病房号显示出来,这样护理人员听到报警后就能立即查看病人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回应。

系统中主机通过单片机处理后,驱动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提醒家庭成员及护理人员,病人需要帮助,从机是实时采集病床病人的输入信号,病人可以通过按键呼叫,从机将呼叫病人所在病房及病床号以数据的形式发送给主机,同时将床位号通过显示模块显示出来方便查看,当看到信息后通过按下主机的回应按键,取消报警,同时做出相应的措施。主机与从机之间的通信距离为100M超过这个范围,通信信号减弱、质量变差,可能会出现通信错误,危机病人的生命安全。该无线模块有一个特点就是当病人的呼叫信号发送失败以后,该模块会自动检测是否发送成功,若呼叫信号发送失败,该模块会重新发送一次数据,直到发送成功为止。

本设计在主机部分的人机交互设计上采用了三个按键,可以改变相应的参数值,分别是:参数设置、数据加、数据减,按键在程序设计中添加了支持连按,调试过程中长按即可实现快速设置。通过参数设置,改变报警阈值,当检测到的距离小于设置的阈值是,蜂鸣器就会报警二极管变亮,从而实现了简单的声光报警。系统软件设计目的在于驱动硬件电路完成相应的动作,应能够实现硬件系统的各个功能。

这样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简单、方便,接线美观,通信稳定可靠,整体成本相对较低,满足了医院、养老院、家庭实现智能化、动态化监控的需求,而且稳定性高、可靠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忠,段朝玉 .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玮琳.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信息记录材料,2019,2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