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

张超杰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等专业学校 471200

摘要: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成为当代社会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教育积极融入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当代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在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构建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机地融合到日常的授课中,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将语文教育学科定位于交际工具,要求将文化作为载体,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学生学好语文可以激发对生活、对学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快乐地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真正引导学生提升文化品位、提升综合素养。对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对“根”和“魂”有高度认识,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变迁,积淀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最深层次、最厚重的内涵,应使“根”和“魂”的概念通过语文教学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如讲《离骚》这篇文章时,让学生体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时,他满腔爱国激情和现实黑暗残酷之间的矛盾,要引导学生感悟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信念,要善于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让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成为学生们的最高精神追求。再如,讲李白的《将进酒》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变化、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诗人和朋友们登高望远,畅饮抒怀,是因受到排挤离开长安,用酒来抒发他的满腔不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出李白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怀才不遇又渴望入世的积极本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传递正能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对“根”和“魂”的认识越强,文化认同感就越强,民族自豪感就越强。要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和升华。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做到:一是要夯实学生的汉语言文字基础,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文章;二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专业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导向,结合传统文化,适时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三是要注重延伸,倡导建设开放和充满活力的课堂,通过知识竞赛、诵读、演讲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教育学生。

二、深挖教材,并与传统文化融合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学会深挖教材,将教材中的优秀文章进行分析讲解。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笔优美、情真意切、富于哲理的文章,这也要求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依托,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将深藏于文章中的精髓发掘并传递给学生。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将教材表面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更要善于发掘课文中的隐藏内涵,使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教师只有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咀嚼教材文章的更深层含义,才能让学生渐渐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教师在进行《故都的秋》教学时,可以通过对相关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将其中“故都之恋,故国之恋”等思想进行提取,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思想拓展;再如教师在进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时,可以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让学生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比如教师在进行《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时,可以唤醒学生对家国情怀、仁义道德的思考,让学生在未来面对艰难抉择时,明白什么是对的。教师通过类似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育之间的间隙,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进入语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从“说”中感悟文化,增强自信

“说”前往往要“思”,“说”和“读”不同,虽然二者都要开口,但“读”是有现成的东西放在那儿,而“说”就没有,它有思考评价的因素在里边,所以许多中职生可以完成“听”“读”的要求,但却不愿开口“说”,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说什么好,也不懂要怎么去说,还怕说错了被其他同学耻笑。有鉴于此,首先,教师可借用文化名人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说”的信心。其次,深入“挖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事、物,让学生有内容去说。例如:学习了《满江红》后,可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书刊等“寻找”作者屈原,课上说说屈原的生平、个性、理想;读了《将进酒》,在收集好资料的基础上说说有关李白的各种小故事;开展考察家乡风土人情的活动,然后让他们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名人、饮食文化、传统工艺等等;再次,教师还要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技巧,表达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三段式”表达法等。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丰厚的,通过各种各样的“说”,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它并不是那么高远不可“亲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自信心,感悟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理解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核,才能实现学生与传统文化的思维碰撞。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探究其中的传统文化属性,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育充分融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伟大目标。只有学生真正爱上传统文化、爱上语文学习,才能有效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卓镇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00.

[2]马妮娅.试论民俗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及运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11):58-60.

[3]赵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渗透[J].职业,2018(3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