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2
/ 2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郭宇晴 邓磊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新时期,城市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而海绵城市正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大方向,主要针对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具有显著的雨洪水控制能力。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建设原理的介绍,对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展开了科学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基本的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建议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需引入低维护及景观可持续性的理念,避免建设后期运营成本过高,这样将具有更好地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2建设原理

2.1渗透的原理

渗透指的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运用生态平衡的有关原则,来使得城市内部的自然水文特征,能够恢复到最为原始的状态。海绵城市建设还能够切实增强雨水的下渗的能力,所以也就缓解了雨水的积聚压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更加全面的减少雨水对下游水体造成的直接物污染。

2.2滞留以及调蓄原理

滞留原理是通过城市雨水花园的构建,增强雨水的径流时间,使得雨水峰值的出现时间得以延缓以及避免,调蓄指的是不断扩大雨水的实际存储时间,科学实现对更多雨水的综合利用与调蓄。

2.3净化、利用原理

净化表现为,运用生物性手段来直接减少雨水所造成的污染,维持水体的基本净水能力;利用原理表现为,通过建设更具良性循环的水文系统,确保所存储的雨水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这样能够直接缓解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2.4排放原理

集中表现为采用城市竖向排放为主以及人工机械为辅的排放方式,使得地面排水与地下管道排水系统与城市周边的天然河道,形成一种直接相连接的状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为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和功效,达到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目标,在规划设计中应先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点和难点,了解城市发展实况,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方案,改进海绵城市建设质量。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如下。

3.1 明确问题和目标,依次为导向开展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前提是对问题的科学把控及对目标的合理确定。所以在规划设计前,要先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城市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问题实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登记划分,分清主次,明确建设内容,达到建设目标。

3.2 确保区域整体目标的落实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结合国家现有规范要求,对区域雨水排放及排放量展开科学管控,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为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做好区域调研工作,在区域总体规划目标的引导下,实施雨水分区处理,做好各环节的科学把控,以加强雨水排放及排放量控制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对相关部门展开严格监管,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有效落实。

3.3 生态绿色优先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当遵循自然、顺应自然及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开展规划设计工作,这样才能在优化城市建设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达到生态城区修复和保护的目标。

3.4 经济效益评价原则

海绵城市规 划建设中涉及的内容和技术多且繁杂,投入的资金也相对较大,要想达到建设目标,做好建设过程中资产的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各阶段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合理规划各环节作业内容,在维护环境品质的同时,减少成本的支出。

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4.1 扩大绿色建筑规模

不同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绿色建筑是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关键,由于城区建筑用地的50% 以上均为居住及公共建筑,通过加大绿色建筑建设力度,不断地扩大绿色建筑规模,能显著降低建筑能耗,并且所用材料具有绿色环保特点,还能优化城区环境,可视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4.2 海绵城市的规划与设计

在城市发展中,海绵城市将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大趋势,充分融合绿色、生态的城建理念,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对城市用地予以科学规划,涉及到居住、绿化、工业、道路等基本用地。为更好地优化海绵城市规划及设计,需做好以下内容。

(1) 海绵城市规划流程

首先,应重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考察及评估,详细地了解其地形、地质、植被等情况,为海绵城市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考虑到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主要针对雨水排水,也要对该问题展开调查,并以此优化排水设施及技术的选择 ;再次,要保证海绵城市规划同地域特点适应性,在充分了解排水设施适用性的基础上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最后是规划指标的正确选取,这也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较为重要的是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代表城市对地表雨水及污水的排放效果,具体来说指的是城市范围内雨水滞留及调蓄总量比重,

通常统计周期为年度。对于该指标,应依据城市区域内的经济、自然等条件合理的判定,并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明确后,还要依据不同排水设施工程予以细化,更好地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效果。

(2)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既要明确海绵城市的基础条件(如地质、经济、环境等),又要以海绵城市的规划内容及建设方向为出发点,制订合理的建设措施。通常来说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并不包括城市湿地及水体,而对于道路、广场等有着较大占地的基础设施所用铺装材料要具备透水性,常用的有多孔沥青材料、透水砖材等。还要依照城市道路设计内容,合理地规划滞留池、下凹绿地等。

要加强雨水重复利用,通过充分利用景观水体,发挥其雨水调蓄功能,在满足城市防洪要求同时,还作为浇洒水源使用。若设施条件许可,所调蓄的雨水还能用作厕所冲洗、建筑用水等。必要时,还可采取雨水净化措施,更好地开发雨水调蓄功能,此外,生态驳岸的建设也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举措。

(3) 配套基础设施与技术

为更好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还应结合绿色、生态的规划要求,还要重视基础设施与技术的配套工作。①对于屋面雨水的收集与存储,应配置相应的装置,实现雨水再利用,

如绿化、路面浇洒等 ;②高透水性地面材料的应用,较为典型的是透水沥青路面,在防滑、排水等方面效果较好,还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而且其材料源自废渣回收,经济和环

境效益较为显著 ;③雨水调蓄池的建设,可实现雨水的汇集存储及再利用,对于存在较大污染的,还可使其流经市政污水处理装置,避免环境污染。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生态已成为现代化城市所追求的建设标准,而海绵城市正是未来城市建设主要趋势。当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要确保其规划设计合理性,充分掌握城区地质、经济、环境等因素,合理控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制订详尽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并完成基础设施及技术的配套工作,更好地提升雨洪水控制能力,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梅荣.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建议[J].智能城市,2019,5(14):138-139.

[2] 赵斯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54.

[3] 蒋晶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建材,2019(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