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发展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电子对抗发展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张彦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安徽省合肥市 230088

摘要:电子对抗又称为电子战,主要任务是破坏干扰敌对方的电子设备,销弱对方势力,确保己方电子设备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高效化开展军事指挥行动。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对抗的发展历史,认为认知化、综合射频与一体化设计、智能化、自身综合防护是未来电子对抗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电子对抗;历史;趋势


引言:自二战以来,电子战在国际上历次较大的战争和冲突中都发挥出了较大的威力,无不彰显出电子对抗的重要作用。典型的电子对抗系统主要包含电子对抗侦察、干扰、指挥控制3个子系统[1]。电子对抗主要是通过电子对抗的侦察和反侦察手段,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手段,电子的进攻和防御手段进行对抗,电子对抗设备主要是通过雷达,无线电通讯,光电对抗,网络对抗,导航和制导对抗等进行的,电子对抗可以应用在空军、海军、陆军、潜水作战等方面,是现代化主要的军事作战对抗手段,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不断覆盖,跟踪定位作战不断运用到导弹方面,电子指挥控制可以精准化的打击目标,电子对抗在现代化战争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

1 电子对抗发展历史

电子对抗萌芽于20世纪初期,电子对抗的发展史即是其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电子对抗的发展是受到雷达装备技术水平和装备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的,电子对抗伴随着雷达的发展而进步,具有一定的使命任务性。

(1)无线电通信对抗技术的发展

1904年,英国工程师弗莱明在实验中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充当交流电整流和无线电检波的热离子阀,即世界上第一只真空二极管。随即,在两年后,福雷斯为了提高二极管的检波灵敏度,在玻璃管内增加了栅栏式金属网,第一只可以对无线电信号起放大作用的真空三极管问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无线电通信得以在战争中使用,相应的对抗手段——无线电通信干扰技术也随之诞生。1920年,发现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具有反射作用,人们利用电离层的反射,无线电通信距离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无线电通信对抗技术也随着快步发展。

(2)雷达对抗技术的发展

1933年,德国库恩霍尔德博士在对“能用声波的反射来探测物体”的深入实验研究中,制作出了波长为13.5厘米(2.22GHz)的实验性雷达。1936年,英国罗伯特仅随德国之后发明了第一台实用雷达,并在次年,建立起了第一个军用雷达站,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雷达对抗也从此诞生,加入了电子对抗的行列之中。

1940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成功研制出了谐振腔磁控管,从此,微波技术开始在炮瞄雷达、警戒雷达、机载雷达、舰载雷达以及导航、遥控遥测等设备中广泛应用,而针对种种雷达设备的对抗手段也逐渐在实践中不断衍生、发展、装大。

(3)电子对抗装备的发展

1947年,美国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研究小组研制出接触型鍺晶体管,晶体管的运用,使得电子对抗技术发展得到重大突破。20世界80年代,晶体管在复杂的武器装备中得到普遍应用,电子对抗设备也逐渐在实验中被研制出来,并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快速兴起,电子对抗装备逐渐朝着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 电子对抗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国外电子对抗技术应用现状

美国在电子对抗的研究中一直较为重视其前沿技术研究的应用,并且基本保持了在该领域的连贯、发展和垄断。美国广泛采用商业现成技术和设备,主要体现为装备种类少,通用性较为普遍,尽量使用通用性装备等特点。综合电子战系统是美国大力发展电子对抗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其在F-35等先进装备上进行使用,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意义的电子对抗、侦察,还能够有效地提供战场态势,确保战机能够及时远离危险境地。美国空军将空间控制分成三个子领域:空间态势感知(SSA)、防御性空间对抗(DCS)和进攻性空间对抗(OCS),在空间电子对抗方面,主要有对快速攻击的识别、探测与报告警示系统等研究成果[3]。此外,还有微波抗干扰技术、GPS抗干扰技术等也在加紧研制当中,典型的采用抗干扰措施的军用卫星有DSCSIII\MiLstar和GPSIII。

紧随美国之后,欧洲电子对抗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无人机通信对抗载荷研发方面,英国、法国、德国等具有相当强的实力。通信对抗载荷如综合信号情报载荷(ISIS)、ATR-8000通信情报载荷系统、MoRIS、ASX系列、Hyper等通信干扰机等产品。

俄罗斯电子对抗水平处于世界一流行列,如希比利(Khibiny)电子对抗系统具有十分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曾经使得美国驱逐舰瘫痪,对机载雷达干扰、无人机GPS干扰,阻断乌克兰军事通信等,由此可见其对电子对抗的重视以及电子战能力的强大,其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紧紧的跟随国际发展大趋势。

2.2 我国电子对抗技术应用

我国目前对雷达和电子对抗越来越重视,并在积极探索发展,在很多前沿技术、设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应用。我国电子对抗技术与设备研发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2.3 电子对抗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电子对抗装备经过不断发展,相继研制出了大量的专用型电子对抗装备,如无线电侦察测向和干扰设备、雷达侦察与干扰设备、电子防御与电子摧毁设备以及无人电子对抗装备等[4]。然而,目前全球电子战发展整体表现为传统模式,电子对抗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目前主要表现为功能较为单一,时效性差,智能化程度不高,人机交互弱,战场应变能力差等。

3 电子对抗发展趋势

3.1 电子对抗技术发展趋势

认知电子战重点在于ECM、ECCM和ESM上的认知研究,先进国家已经取得较大进步,认知电子战技术与认知无线电、认知雷达技术发展相关,通过环境态势感知、作战效能评估与动态知识库融合,实现电子战攻防闭环,结合对抗策略的优化,提升信息对抗作战效能。

采用先进的宽带数字阵列技术和软件无线电体制,通过共用射频孔径方式,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同时具备通信对抗、导航对抗、敌我识别对抗、雷达对抗以及目标探测等多项功能,可以做到一机多用、一机多能,可有效地解决电子对抗装备品种负责、数量庞大的装备体制问题。

3.2 电子对抗装备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振兴,智能化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和认同。军事装备及系统的更新同样也展现出了智能化趋势,在武器装备及作战体系上都体现出了智能化特性[5],并以智能化、一体化为装备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提高电子进攻方面,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提高自身打击性能和实现与其他武器的紧密结合,关键是实现武器的智能化,核心是将电子进攻、电子侦察、电子防御三大系统一体化,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电磁压制、强电磁脉冲、反辐射摧毁、网络攻击、微波武器、激光武器等。

装备自身综合防护是确保装备和人员战场生存的巨大保障,在未来电子对抗装备电子防御和装备生存能力方面,要采取综合防护措施,既能做到销弱敌我武器装备效能,又能作好自身综合防护,保护己方装备不受影响,如反侦察、加固防护、捷变防护、求新防护、网络防护、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防护等。

4 结束语

未来作战潜力的增长主要依靠于军队运用武器智能控制系统以及使用非传统对敌武装斗争手段[6]。随着电子对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电子战在未来战争中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对敌方的致命打击、阻击,还是己方的识别、报告、防护,在战场中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投入不断增加,电子对抗一定会在认知化、智能化、一体化等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国防力量的增强将会给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1] 冉小辉,朱卫纲,邢强.电子对抗干扰效果评估技术现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08)

[2] 丁凯.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7)

[3] 周宇昌.国外空间电子对抗技术发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5(01)

[4] 谷康,李亚明,刘平.智能化电子对抗装备发展[J].国防科技,2018(02)

[5] 王养.复杂电磁环境下电子对抗技术发展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20(04)

[6] 何孟良,李雯,刘畅.无线电电子对抗系统的发展前景及趋势[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