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农村小学 “多动现象”儿童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综合干预:农村小学 “多动现象”儿童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徐春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 311221

【摘要】通过对我校四年级一例“多动现象”的儿童进行一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在校外专业的心理和病理方面进行单向干预的效果不明显,且难持续下去。因此,笔者通过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对其进行引导,从家庭、教师、同伴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综合干预,让其生活在被接纳、被感化的整体环境中。通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其多动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行为上的缺陷得到明显改观,人际交往关系也得到改进。

【关键词】综合干预;多动现象;心理个案

一、问题的提出

多动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多动儿童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 冲动性、学习困难、情绪不稳、性格倔强等。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应当呵护,但是当这种好动严重影响到学习、行为及情绪和人际交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那就是一种行为和心理障碍了,那就需要进行干预了。

一听到“多动”,绝大多数人会想到心理医生或心理健康教师,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恨不得有一种解药,能像治感冒一样,一吃就见效,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现象一:有些“多动现象”儿童去省儿保生长发育科进行治疗和干预,却因为见效慢、来来去去交通不便,总体效果不是很明显。最后,总是不能坚持便放弃!

现象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会积极主动干预这类孩子,但是这类孩子却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再加上他们之间的接触不是很频繁,给帮助这些孩子带来了较多的现实困难。

现象三:这类儿童也不完全是品质问题,并且,这种好动的行为在成年后很可能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教育者把其当成“问题学生”对待,无疑是给予了加倍的伤害。

因此,笔者以一例多动现象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干预,试图为其创设最优化的生活环境,调适与其有交集人群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地减少因“多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我校此类的辅导干预工作留下参考的痕迹。

二、干预对象状况

▲家庭状况概述

小付,男孩,家中排行老二,由于奶奶很早过世,从小养在外婆家。爸爸早年生意失败,家长欠下巨款,父母靠打工还债,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

▲班主任的描述

问访小付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一二年级班主任,都表示小付是他们教过的最令人头疼和心痛的孩子。头痛于他的调皮捣蛋、我行我素;心痛于他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能像其他的学生那样该学时学,该玩时玩。

▲同学们的评价

不喜欢和小付做朋友,上课会受到小付的干扰,下课不能静静地休息,写作业时 ,作业经常会被小付拿去抄,不然就会受到小付的欺负。

三、研究策略

经过前期的了解、诊断与分析,笔者开始介入干预,最开始为简单的接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便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沟通:

1.进行多位思考获取孩子的信任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对立或是对抗,是因为你选择了错误的态度,选择了错误的位置。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说,多动症儿童只不过是特殊的孩子,是一位需要帮助的天使。我们教师的每一个对立的动作,哪怕是一个不友好的眼神,都会拉开彼此的距离,都会产生不信任。没能取得信任,我们就无法迈出干预的第一步。

2.运用正面评价和积极评价进行有效回应

过度地表扬无异于欺骗,不正确地表扬与批评没什么两样!而批评也要击中要害,一针见血。其实是可以批评多动现象儿童的,但批评的方式很有讲究,即用同伴式的口语,吵架的形式进行,针对症结,来一番平等的争论(不把自己当老师,把自己也当成孩子),争论的时候,不能一味的顾着自己说,应该让他有发言的机会,步步紧逼,辅助眼神、动作。

3.淡化缺点和鼓励优势强化品行

进行积极干预就是需要找到一个突破点,那就是他喜欢做的事情,让他将那种专注迁移到其做他事情上去。寻找多动现象儿童的优秀,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肯定他的优秀和激励他的优秀,并且借助有效的评价巩固他的专注度,让这种专注的状态辐射,从而改善他的行为,建立一种正面的,能够体验到的专注与专注过程中带来的愉悦。

4.改善家庭关系:引导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家长的榜样意识

每次见到小付的爸爸,给人印象最深的有两点:脾气大和爱吹牛。而小付在爸爸的面前会用异样的眼光时不时地瞄几眼,估计是在提防冷不丁的骂声和巴掌。因为有老师在,爸爸尽量克制自己,只是用手指不停地点,会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拎一下小付的耳朵。

通过与孩子父亲的几次交流,也融通了他一贯来不太有效的教育疑惑,在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他的一些观念(交流时,家长听得很认真,连连点头,略带难为情,还会自我批评)。期间,笔者也会给一些具体的建议:每个月带孩子去理一个帅气的头发,每个学期开学了给孩子买件新衣服,双休日去公园玩一次,过一次生日(之前都没有庆祝过生日)……

5.改善师生关系:制定长期干预计划促进教育者有效干预

改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调整教师的心态,有了正确的意识才会有恰当的行为。同时,有了积极的心态,也会进行积极的干预。不能要求班主任等任课教师能专业去地去对待小付,但是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影响是必须的,至少不会产生干预的负作用力!

四、研究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综合干预,小付虽然还与正常的学生有些差距,与优秀的学生相比,还是属于任课老师眼中的“后进生”,但是,他没有继续“恶化”下去就是综合干预最大的收获。其实,仔细比对,纵向发展趋势真的有令人欣喜的变化,来自各个方面的反馈也很暖心:

1.自身变化

小付同学综合干预前后部分行为情况比对



项 目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同伴关系

易爆发冲突,5-6 次/周。同学相处困难。从来都不肯认错。会不经同意拿别人的东西。

很少爆发(与爸爸还有冲突),约 1 次/周。基本能融入到同学中去,与同学发生争执,能够认 识到自己的错误。

未发生随意拿他人物品的现象。(这点最明显)

课堂表现

随意走动,95%的课会中途逃出教室。

发言不举手,会大叫。

上课时,不再逃出教室,但偶有走动。经提醒 会收敛。

被允许才发言。

遵守纪律

班级品行奖惩为负分。

本学期已获得10分,达到班级中等。

学习成绩

学科成绩以C等为主。

学科成绩能达到以B等为主。


2.综合反馈

多动现象儿童做事很少想后果,即便是有了很好的目标,但总是很难坚持,很难为之付出行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如何发现多动现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并找到他的下一个发展区。

干预小付的笔者、任课教师、家长,都达成这样的共识,一起期待和发现小付的闪光点。我们用不标准的标准去要求他,用远点再远点的成长点去等待他,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影响他,发挥综合干预的综合效应,相信,一个人可能影响不了,但包围小付的环境里,有无数个着力点去点击他,终会有软化的一天。

多动现象儿童无法一步成为优秀,无法短时克服行为上的缺陷,但帮他找到最近发展,逐步引导养成正常的行为规范,那么这种综合干预应该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2]刘金明.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指南[M]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1

[3]刘守旗.班主任教育艺术[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4]李华燕.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5]陆碧梅.《父母教养方式干预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A].2012.5

[6]向晖.《小儿多动症的心理隐患》[A] .2013.9

[7]满晶.《儿童多动症及其对策》[M]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