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蟹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浅谈河蟹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

吴永哲 张海光 燕宝安

磐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吉林磐石 132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河蟹养殖业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蟹苗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蟹养殖,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我国渔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沿海、沿江农民发家致富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河蟹养殖产量激增,购销两旺,价格稳中有升,使得广大养殖户数量增多,但就养殖方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养殖技术也参差不齐,针对我国现有的养殖状况,我们通过本文分析目前河蟹养殖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仅供参考。

关键词:河蟹养殖;现状;发展;

  1. 我国河蟹养殖业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河蟹养殖业的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河蟹养殖也越来越多,很多加入到河蟹养殖的行列中,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网围养殖、庭院养殖,尤其是稻田养殖发展迅速,既有精养、两茬养殖,又有混养、套养。河蟹的增养殖发展快、失误多、教训大、产量高、规格小、价格低、市场差。在人工育苗方面,由于育苗场难觅足够数量天然长江纯种亲蟹,加上良种研究、引进、选育、繁殖及其质量监督方面还未形成产业化经营与规续加强渔业资源和海洋捕捞的管理,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制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计划。每年调减1000艘近海捕捞渔船,扶持引导1万名近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从事远洋渔业、水产养殖、水产加工、海上运销及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建立完善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体系、水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体系等。

(二)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远洋渔业快速发展,捕捞结构并未得到调整。积极实施近海捕捞“零增长”计划,大力开拓远洋渔业,以出口为导向,水产加工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出口市场也由原来以日本、韩国为主,扩大到欧盟、美国等市场,水产品已成为我国大农业中出口的第一大产品。

面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以及近海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捕捞成本上升等严峻形势,去年多省市积极实施“主攻养殖、开拓远洋、深化加工、搞活流通、发展旅游(休闲)渔业”的发展方针,狠抓渔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在人工增殖方面,湖泊养殖忽略了水文

变化、水深及水位变动时对河蟹的直接影响,尤其忽视了洪水猛涨和高水位对水草和底栖动物资源的毁灭性破坏,误认为凡是草型湖泊即适应河蟹增殖.再加上过高的蟹苗放流密度,破坏了湖泊饲料生物资源的再生和平衡,使湖泊河蟹生产力持续下降。在池塘养殖中,背弃了河蟹基本的生物学特征.用传统养鱼方式来饲养河蟹,在行为习性上,鱼类游泳,河蟹爬行,所以底质对河蟹更为重要在吃食方法上,鱼类的吞食.河蟹以口器决定其咀嚼式吃食习性,使一般水溶的鱼类颗粒饲料不能为河蟹所利用。在穴居上,河蟹脱壳和严重的自相残杀现象,所以用养鱼的经验来养蟹是注定失败的。(三)苗种资源的忽视,不同水域的河蟹有不同生态习性,在不同水系苗种中有在国内迁移,在北方的苗种大量南下.使在江滩流域种质混杂,给河蟹养殖带来沉重灾难。

  1. 我国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1. 抓住机遇,扩大生产规模

(1)科学布局,做强做大河蟹产业

通过规划引导,推动河蟹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向“专、精、优、强”方向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使河蟹生产集聚化、专业化和链条化。

(2)推行生态化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行“大环境保护,小生态修复”,全面推广应用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强化长江口河蟹苗种资源的监测与保护,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促进了天然苗种资源的恢复与增长;加强对湖泊、池塘等河蟹养殖重点水域进行监测,湖泊实施网围养殖综合整治,优化放养结构,压缩网围养殖面积,防范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实施池塘循环水工程和养殖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工程,规范投入品管理,推广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改善和保护河蟹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3)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河蟹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开展河蟹品种选育、模式创新、病害防控、药物伺料、产品深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从各个环节寻求技术突破与技术升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水体利用率和产出率。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开展河蟹生物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河蟹生长要求的生态环境(蟹池构造,水草品种、结构、平面立体分布,水质质量等);加强水质调控技术研究,使水质调控更加精准化、科学化;加强良种培育与示范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饲料营养与投喂技术研究,提高河蟹词料利用率;加强河蟹病害研究,摸清主要病害的发病和药物分子机理,开展生态防控技术研究建立生态防病技术体系。
  开展蟹池多品种养殖模式研究,优化养殖模式,稳定蟹池养殖生态系统,提高蟹池水体综合利用水平,增加蟹池产出,降低养殖风险。

(4)加强质量控制,实现标准化生产

广泛宣传健康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理念与技术推广,更新从业者的养殖理念,转变养殖方式,实现河蟹生产从“量”到“质”的转变;坚持源头管理和强化过程控制,加强投入品市场监管,推行投入品塘口记录和用药处方制度,强化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加强河蟹质量监测,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体系;推行实施“依标生产、基地准出、市场准人”制度,把各项标准贯穿于河蟹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真正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5)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技术保质稳效

支持河蟹养殖大户、市场经纪人,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社,在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投入品采购供应、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品牌建设与市场销售等方面统一运作,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养殖技术和投入品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增产稳效。  

鼓励合作社向渔需物资供应、成果推广、加工运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其人才、资本、市场等优势,构建“一主多元”推广模式,丰富和完善技术服务方式;对规模较大的河蟹养殖企业,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优化资本结构,构建人才队伍,引人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

(6)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以品牌规范生产、开拓市场,加强品牌注册、品牌整合、品牌战略实施、品牌价值评估和名牌带动推进等工作。通过展示、展销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推介、宣传品牌,扩大产品知名度,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以品牌提升效益。

(7)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河蟹重点产区推动信息服务点建设,通过手机微信、短信、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等媒介,及时向渔农民发布产业政策、供求信息、防病治病技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渔农民信息化知识的应用水平。

三、结论

我国大力发展精准蟹业、感知蟹业、智慧蟹业,在规模化河蟹生产基地开展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建立健全河蟹可追溯系统。不断加强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与改造,扶持建设了一批跨区域、专业化的河蟹交易市场、网站和平台。大力发展河蟹产业物流,开拓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网上交易等,推动河蟹营销方式由传统模式向电子化方向发展。当前河蟹业发展遇到困难,出路是养殖的商品蟹规格要大(150克以上),品质好,在讲效益的基础上求高产,应重视长江水系种群选育,在科技作用必须提高加新技术、新知识使在养殖上应用,在苗种繁育、培育、成蟹养殖、产品销售等通过精细生产,分工才合乎河蟹养殖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 吕永春.湖泊围网养蟹中水生植被修复技术[J].中国水产.2011年07期

  2. 陈应柳.把脉兴华如何做强河蟹产业[J].江苏农村经济.2011年06期

  3. 张志华.持续发展河蟹养殖的对策[J].黑龙江水产.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