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5
/ 2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文科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二中学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综合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得以发展和提升,有效阅读教学活动实施的价值能够让学生语文能力各方面都得以发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学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成为了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更是课堂上联系师生的纽带和桥梁。在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目占的分值比重也很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和探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观念陈旧,迫于升学压力只注重成绩的好坏,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只注重方法和技巧,不重视情感的体验和熏陶,使得阅读教学刻板和程式化,缺少了阅读所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根据学习目标,优化教课形式。 
  丰富阅读教学的手段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关键。在设计阅读教学的课型时,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阅读教学的疑点难点,进行不同类型的设计,例如:朗诵课型、语法学习课型、美文赏析课型、独立阅读课型、思维创新课型、学识探究课型、整体领悟课型等。教师可因不同的教学内容搭配不同的课题类型,然而其宗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心领悟阅读魅力。 
2.精心设计内容,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互动式的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法、文章想象法、文章意境想象法等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学生的最爱。

3.精心设置疑问,导入阅读教学。 
  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认真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最佳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让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切身体验阅读的快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预习文章之后,针对其中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的就是通过疑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只有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通过思考、探究、自主学习等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效的思考问题,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4.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现课堂优质化。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将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上,通过师生互动,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良好的联动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作性。在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进行文字整理,或者根据文章疑难问题,设计几个练习题目,通过小组讨论,写下答案,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一起解决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还有疑点,再又老师点拨。在如此积极的课堂学习中,学生都能自己设定题目并解答了,那么阅读教学自然变得轻松、愉快,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5.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6.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多样化阅读。 

当现代多媒体技术又一次涌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将其实践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重现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郑愁予的诗歌《雨说》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感同身受作者的心情,教师还可以播放春雨和文革的相关影片,让学生了解文革时期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充分体验作者对孩子的感情。多媒体教学不仅让阅读教学生动形象,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教学中。


7.有效预习,事半功倍。

以往教师也通常留有预习的任务,但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学生对于预习没有目标感,不知道要预习什么,教师也缺乏检查预习效果的检查方法,也就导致学生通常不会去预习课文。那么,如何提高预习的效果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布置读后感。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任务设为:“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喜欢它哪一部分?济南的冬天与你所经历过的冬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写一篇读后感。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云志.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导、读、讲、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8)

[2]逯杰,伊飞.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中国教师,2018(S2)
[3]何李煊.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