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阵地选择及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浅议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阵地选择及建设

陈倩

文华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新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传播和交互功能,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引发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在实践模式、方式方法诸方面的大变革。用好新媒体技术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活起来,使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上好思政课的时代要求,是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的迫切需要,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建设策略

引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它的开展能够帮助大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也有很大帮助。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认识到在未来新媒体将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因为当前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都在积极使用新媒体,新媒体已经融入到了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新媒体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

尽管很多高校教师已经认识到新媒体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应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对新媒体过度依赖的问题,他们大多习惯于照搬其他教师的经验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条件,导致很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了惯性,这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很多教师还存在功利心理,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没有结合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甚至有很多教师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过度依赖新媒体的现象,他们把教学活动完全寄托在对新媒体的应用上,这导致教育活动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比较悠久的教育教学科目,在某种程度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总体人类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发展演变历史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在总体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出了不同的积极作用,确实值得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及资源倾斜,在此整体宏观大背景之下,很容易使得针对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高校阶段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入俗套,而高校教师在实际推进开展针对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高校阶段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也往往倾斜于选择相对比较传统单一的单向信息传输式教育教学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针对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高校阶段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整体效率及效果不佳。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乏创新

有的学校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面,还没有在引导大学生认识新媒体、适应新媒体、合理运用新媒体方面下功夫,网络文化教学、上网行为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在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媒体环境方面也不够到位。有的教师则没有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不注重培养自身的新媒体意识,特别是自身的网络意识、信息意识、数据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特色化不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乏创新,也表现为不注重运用新媒体推动方法创新,如教师在应用新媒体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方面还缺乏效能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能力还比较薄弱等等,必然会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组织实施。

二、新媒体阵地的建设路径分析

(一)打造高校特色信息化育人网络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实现与时俱进,紧密贴切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借助信息化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构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首先,高校领导层应该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借助资金、技术、人才支撑,构建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组织部门,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完善上层各项平台内容。其次,合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根据学生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日常生活等,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定期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做好多个维度的资源调整。在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将网络资源与高校教学教育进行统筹共享。最后,大力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形式,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构建出具备“开放性、可控性、共享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思想政治知识与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二)建立师生新媒体素养的提升机制

从大学生角度来说,新媒体为他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便利渠道,将传统面对面静态学习模式转变为网络多元互动的动态学习模式,拉近了他们与教师的距离。但大学生尚未养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道德判断能力,容易陷入依赖多媒体和轻信不良信息的误区,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实时反思、实时进步的网络素养,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的是非判别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坚定的斗争意识的优质“网民”。从教师角度来说,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和师生关系,把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教学思维融成一体。所以,教师要善于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小事中提炼、提升思政教育真理,用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政话语演绎思政教育的理论体系;善于纳新、用新、授新,顺应思政教育知识传授和内化相结合,传授形式和接受效率相结合,灵活性、趣味性和政治性、思想性相结合的“三结合”规律,构建“学”与“教”互通互联模式。从管理者角度来说,要发挥好“中央处理器”的作用,把好政治质量关、思想质量关、内容质量关、话语质量关,坚决净化新媒体环境;要发挥好联动协调作用,坚持对上坚决支持、对下绝对负责的原则,坚持对内扁平管理、对外吸收采纳的原则,坚持感情投入和资源投入双增长的原则,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双创新的原则,打通层级管理和人才使用的壁垒;要研究高校新媒体阵地的新闻传播和育人功能的内在关联,深挖线上阵地和线下阵地、校内阵地和校外阵地、显性阵地和隐形阵地的联动机制和路径,实现信息互通、功能互补的目标。

(三)持续强化提升常态自我教育

为了从源头上保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落到实处,实现针对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高校阶段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成效,除了持续夯实高校等外部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采取诸多得力措施不断强化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高校阶段青少年自我教育提升,尽快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积极转变,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有效确保针对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高校阶段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高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及资源倾斜。具体到实际执行操作层面来看,一方面需要积极秉持开放发展及与时俱进核心指导思想,通过深层次创新针对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高校阶段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机制流程,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高校阶段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促使青少年尤其是处于高校阶段青少年总体建立起独立思考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水准。

结束语

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尚处于探索、过渡和适应阶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展示科技化、教育对象信息化的诉求和育人目标综合化要求等催生下,不久的将来,两者将深度融合,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教师疑虑的问题将逐渐得以解决,新媒体将成为显性和隐性课程的载体。

参考文献

[1]陈泉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现代交际,2020(13):191-192.

[2]杨雪,王冠娟.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山西青年,2019(21):156.

[3]王高飞.浅谈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9(31):114-115.

[4]范洁婷.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讨[J].时代报告,2018(11):84.

[5]李晓辉,周兆娟.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党史博采(下),2018(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