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小学美术社团活动项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如何开发小学美术社团活动项目

刘品品

河南省许昌市新东街学校

摘要 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以学生为活动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向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发展。 美术社团课程是学生参加美术第二课堂的必修课程,它更易于调动少年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社团这一教育模式的运行,有利于探寻美术教学资源,拓展美术教育的内涵,并以美术自身独特的方式传承文化。那么如何开发小学美术社团活动项目,是特色课程的延伸与发展,它对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美术社团课程 规划 实践 探究

一、课程素材--探宝寻根,广泛征集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常常会觉得无物可画,为"画什么"而发愁。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可以入画。"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这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宗旨。有人称"美术课是眼睛工程"。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视觉范围,让他们多方面地去观察生活。要多创造机会带学生出去,尽可能地让他们观察身边的种种,走近生物,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走出教室去寻美:家乡有哪些古民居?家乡有哪些地方特色和建筑?家乡有哪些自然风光?等等。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去体验乡情,进行搜寻。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手段的便捷,对于今天衣食富足的孩子们而言,回归自然乡土、体验民俗人情的渴望已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侈,被唱作是"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的童年已渐渐远去,父辈们的那种与邻家同伴一起嬉戏玩耍的幼年生活也已成为不被历史重演的往事。以至于他们对传统民族节日的氛围和亲情沟通的淳朴与自然,是很难产生那种上代人在早年时期对于传统节日及其娱乐形式的期盼和体验。

在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探究之前,教师还要进行"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着重围绕如何进行调查、访谈、利用网络开展活动,如何处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如何表达与交流等。

指导"写生小组"时,我进行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指导:哪些角度你最感兴趣?观察和分析亭子的翘檐、斗拱、廊柱有什么特点?飞檐是怎么翘起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观察范画,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引导学生欣赏,理解范画的取景构图,表现方法、主次虚实的处理等。通过线描的写生,学生加深了曹村建筑的了解,也更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造型能力。这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我们把它录入"美丽曹都"的资料库。

二、课程内容--地方化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美术课程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上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与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因此,根据这一课程理念,师生共同把教材通过自主选取,增减与设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新梳理、创设美术学习活动,使课程更贴近学生。课程内容地方化,师生共同按美术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对其进行整合和编制符合要求、方便实施的教材。地方有地方的资源特点,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的补充和延伸。例如许昌被称为“曹魏古城”的无骨花灯制作是曹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教材中的纸艺课程可以把无骨花灯制作融入学习内容,在感受朦胧淡雅的艺术美感和创作表现中,学生会增加对花灯的、理解和热爱(如图)。学习曹村"中国第一进士村"是名副其实的中华进士第一村的文化。此外农村的建筑物,农户房前屋后的鸡笼、猪圈,远山近水、吃穿用品,皆可作为素材与课程内容充分整合起来,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地方特色。

为实现教材内容的地方化,可以有效利用本地和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如稻草、竹木、羽毛、谷物等材料,用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 再如,让学生在平时养成积累美术材料的习惯,建立美术学习材料箱,把生活中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有时还可以根据材料箱的材料按教材要求调整学习内容。创作和制作也无需使用特定的工具,身边的绘画、写字和学习用具几乎都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圆珠笔、直尺等都可以有不俗的表现,只有使用方便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1.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很多的内容仅仅靠老师讲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就算是讲的很详细,讲的在生动,而学生的知识面窄,对于一般的讲解根本是无法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直观演示、突破重难点,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化难为易。   

二十一世纪新教材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的美术技巧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将问题简单化,有效地突破难点。  值得思考的是应用多媒体教学要科学。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是比较具体的形象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了抽象思维。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落到实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的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让教师在课堂内更游刃有余,让学生在课堂内更兴趣盎然,使学生自身的创造性素质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同时,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容易地接受,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更主动地接受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住导地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陈出新

现代美术课堂与传统文化应该是孪生共存的关系,是永远的对话者。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管理方式发生改变,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发生改变,教学辅助手段发生改变。现代化的课堂面对的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在思维上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尤为明显,善于接受新事物,但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这种现状下急需要传统文化来对学生的现代意识产生影响,需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进行对话,在现代课堂中渗透精神养料,使课堂变得有内涵、有底蕴、有层次。使我们的学生脱离精神缺氧的状态,让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在现代美术课堂中得以认可和传承。

首师大吴明娣教授曾经这样谈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生态失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精神缺氧。”作为美术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播,引导学生进行传承与交流,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自救的行为。只有让文化的多样性得以传承,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成为文化遗产的接受者,才有希望在未来的职业学习中最终成为研究者。

  1. 展示形式多样化

在日常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种节日或者特殊纪念日,定期举办小型美术展览,引导学生看画、读画、讲画,通过展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受、体会,这些过程将影响学生的心灵,或成为他们世界观中的一个闪光点。绘画、欣赏之余,鼓励学生交流心得。通过一系列的欣赏、评析,取长补短,加深了学生对绘画的热爱,唤起了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学生还可以通过主题绘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和意图。

基于学生的美术社团活动项目开发,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课程资源开发本省,而是学生通过与自然的对话、与历史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相互分享对方的成果,从而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这不仅仅有利于校本课程建设,凸显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特色,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