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概念的地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基于互联网 +概念的地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李美超

中铁三局集团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 61000

摘 要:跟着城市化的开展地铁逐步成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力军,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地铁建造热潮。地铁开挖大多数是地下施工,相对地面施工而言地下施工安全风险会高些。“互联网+”推动了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要求在对地铁施工现场安全进行管理时,可以从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装备等方面进行管理,让整个地铁施工现场充满信息化,有效化。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概念在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地铁施工; 安全管理

引言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拥有了地铁交通,能够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给人们出行提供较多便利。 然而由于地铁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性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控制不力非常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互联网 +”的概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构建“互联网 + 安全管理”的模式,能够逐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尤其是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的因素众多,只有借助于“互联网 +”的优势才能增强实际控制效果。为此,应该根据实际要求,制定针对性应用方案,充分体现“互联网 +”在安全管理中的价值。

1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分析

1.1 施工人员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中的安全事故大多源于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地铁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佩戴相关安全装备,主要表现在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的佩戴上。二是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各项作业。三是施工人员进入危险作业环境时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四是施工人员不了解相关施工工具机械的操作规程,不了解工序必要的本质安全措施,违规操作,盲目蛮干。

1.2施工机械

地铁施工项目的工程量比较大,所使用的设备机械比较复杂,施工场地具有固定规模。 在实际施工期间同时使用各项施工机械设备,导致不同设备之间的使用存在冲突。 由于工程施工资金有限,施工现场的设备都是需要长时间使用,如果在使用设备期间没有注重检修和维护,将会对设备使用性能造成极大影响。 再加上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比较低,没有经过专业化知识技能培训,将无法保证机械设备运行安全性。 比如在地铁施工当中所应用的龙门吊起绳,打桩机桩锤,电焊机防漏保护等,上述操作都需要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施工期间各合作方可能会临时改变交工期限,施工人员为了追赶进度,常常不按照规范操作驾驶大型设备,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施工材料因素

钢板、钢筋和木材等,是地铁施工中的常用材料,未能对其

质量进行控制,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现场缺乏严格

检测,施工材料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导致在施工和使用中出现

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对进场的有效控制,做好验收管理,防止

安全事故的发生。

1.4施工方法的影响

地铁施工具有较大特殊性,所以在设计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地基开挖。这项开挖技术就要符合相应要求,比如可以使用明挖法,盾构法或者暗挖法,以上开挖技术均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施工人员在开挖期间需要注意各项细节问题,不能盲目施工。在工程项目中施工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引导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

开展各项操作。因此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技术指导性以及按照实际情况设计等都会对工程项目安全质量造成影响。如果在设计施工方案期间存在失误情况,将会引发安全事故。

1.5环境因素

地铁施工现场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作业环境。地铁的施工一般都在临路或临建筑进行,周围的环境对施工现场安全有很大的影响。现场一线作业人员施工作业出现交叉,对施工进度计划未能按时完成,从而影响到其他的作业现场可能出现的火灾、水灾等恶劣环境,容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互联网+”概念的地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1 施工现场人员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利用广联达数字项目平台,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管理。在人员进场后,利用平台的劳务管理系统,第一时间进行实名登记和岗位录入,之后系统就会根据该人员的各类信息和岗位提醒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活动;利用系统的培训考试功能和手机APP,管理人员可以向该人员推送入场教育培训教材,技术交底文件以及专项教育培训资料等内容,并且可以完成相应的考试,方便高效的完成人员培训,提高作业人员技能和安全意识;另外系统还具备在岗人员统计、人员出勤统计、工资管理、大数据疫情防控等功能,充分发挥“数字劳务,万务互联”的优势,让安全管理一目了然。另外,在施工现场安装实名制门禁系统,未在劳务管理系统进行实名登记或者未经入场教育培训合格的人员无法通过刷脸认证进入施工现场,有效避免了由外来人员私自进入现场导致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施工现场安装高清人脸识别摄像头,通过可视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施工全过程全员监控,做好人员行为管理,及时发现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避免事故发生。

2.2做好前期预防控制

由于地铁施工现场投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工序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做好前期预防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首先,利用互联网中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施工区域中每一个区域的监控,避免让不合格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中;其次,做出与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有关的管理方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进度落后的情况时,施工人员由于手忙脚乱而造成安全事故;最后,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准备工作。在预防控制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一项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重视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期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保证地铁工程能顺利施工。

2.3视频监控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应该更具标准化与统一性,对于地铁施工现场进行视频监控管理,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可以保障管理工作的实时性与动态性。尤其是在施工现场的影响因素较多,只有运用视频监控平台进行监督,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增进总监控中心和分监控中心的密切联系,使数据传输更具智能化与自动化特征,为后续数据处理与存储奠定基础。在安全监控可追溯机制的构建中,也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增进各部门沟通交流,实现资源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应该对地铁施工中的深基坑开挖、盾构施工等予以重点监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4应急救援管理

在建设地铁工程需要对盾构工程和深基坑开挖等安全风险比较高的施工环节制定应急预案,并且按照预案内容配备救援物资。因此也应该借助于“互联网 +”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实时及时的救援工作,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工程和盾构工程中,应该明确其施工要点与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保障救援物资的充足性。应急救援管理平台以“互联网 +”为依托,管理人员与物资信息等都可以实现集中化管理,尤其是借助于智能移动终端实施管理,满足施工实际需求。

2.5信息化安全管理

管理办公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做好各单位的协调工作,避免

信息孤岛效应导致的施工安全问题,通过各参与方的注册实施统

一化管理,在竣工后按规定注销。在查询法律文件、会议视频和

实施方案等信息时,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在抄

送文件资料时也可以采用 OA 方式。在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的构

建中,应该做好系统安全防护工作,防止网络病毒或者黑客攻击

等对信息安全造成的威胁,明确各方职责,防止责任相互推诿引

起的事故。

2.6监测预警管理

一般情况下,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都是由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情况和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比如:地铁施工中监理单位需要对盾构掘进地面沉降问题以及深基坑开挖环节进行监管。 施工企业会联合专业施工监测单位协助工程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性,监测单位需要定期将监测数据报告上交给管理部门。利用“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实时统计和分析监测数据,还能够及时利用手机客户端和网络将监测数据发送给管理人员,保证监测数据处理的高效性,确保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工程进展,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及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

2.7建立安全生产新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下,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工程安全生产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站,及时发布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知识等信息。主管部门应当派专业人员管理该平台,定期更新和发布工程建设信息。与此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或者网站中开设举报专栏,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该专栏举报工程施工违法违规行为,这样能够确保主管部门通过查看举报信息能够及时处理相关单位,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在工程建设行业中应用新型媒体,可以使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和及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在我国地铁行业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但在工程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还需要全面提升该项技术概念的宣传,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互联网+”技术能够广泛应用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 此次研究通过分析“互联网+”概念在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深入了解到该项技术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未来工程建设当中还需要积极推广“互联网+”概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春桥, 丁烈云 .“互联网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平台及应用[J]. 都市快轨交通 ,2019,32(04):30-36.

[2]张亮.“互联网 +”概念在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34(01):162-163.

[3]唐欢.关于“互联网+”在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J].市政技术,2018(5):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