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8
/ 2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分析

李静

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然而因为我国现阶段欠缺完善的文物保护工作理论体系,文物保护技术与设备等无法满足于社会发展需求,导致考古发掘之后文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出现了破损等问题,进而对文化的研究以及传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措施;

考古现场是文物挖掘与与保护的重要场所。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入库保护与文物修复阶段,并未重视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然而文物考古现场的文物损坏问题非常严重,刚出土历史文物极易受到空气以及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保证文物出土资料的完整性,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1、考古发掘之后文物保护的必要性

1.1出土文物具备不可再生性

我国的考古发掘工作主要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护各类历史文物,最大限度上的降低历史文物损坏情况,以便于后续针对历史文化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等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因为历史文物具备不可再生性,一旦被损坏变会不可逆,因此必须重视以及做好考古发掘之后现场文物的有效保护工作显得愈加重要。

1.2发掘遗址具备不可复原性

考古发掘在现场中不但需要做好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并且需要做好历史遗址的有效保护,历史遗址与文物具备相同的历史价值,并且具备不可再生性,一旦被损坏便无法被修复,例如具备较强历史代表性以及无法被复原的历史古遗迹等建筑物,一旦保护不当,就会是全人类的损失。

1.3出土遗物具备不可替代性

考古挖掘现场具备不可替代性,例如人类祖先的头盖骨化石,能够直观地呈现人类繁衍的历史,各种恐龙化石以及其他类型化石都是无法被替代的。不仅能够证明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并且还是灵魂和生命的最佳证明,因此出土文物具备不可替代性。

2、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的要

2.1温度与湿度的变化

考古发掘的现场,文物长时间的埋于地下,而地下的温度以及湿度会在发掘的过程中与外界接触之后产生巨变,因此会影响到文物的安全性[1]。例如,针对漆木器等类型的文物发掘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漆木器的表面出现了大量细纹以及裂缝等。如果现场温湿度与地下温湿度的差值较大,文物在出土之后会因为空气水分的巨大变化进而造成表面的受损情况,导致漆木器等类型的文物出现了严重的收缩、漆皮脱落等情况,进而影响到后续文物的研究工作。

2.2微生物的损害

微生物会直接影响到文物色彩以及文物的完整性。在考古发掘中,文物出土前处于密闭环境中,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较少,而因为密闭环境的变化,导致文物与微生物密切接触。文物外表面与挖掘现场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质发生反应,在文物表面产生有机化合物,导致文物出现变色。

2.3空气氧化反应

一般情况下,考古现场的环境湿度相对较高,氧气会于紫外线的作用之间形成新生氧,而氧元素会与出土文物当中的各类有机物质产生相应的反应,进而导致文物出现了表面褪色以及发黄等情况,当氧元素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过氧化氢后,对出土文物的彩绘会造成不良影响。

3、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措施

3.1增强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

相关政府部门必须重视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与各个相关部门与机构深度合作,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全方位开展,保证各个部门正确认识到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考古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2]。考古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不单单只是文物保护与研究机构的工作,考古工作者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督促考古工作者不断地增强工作责任感,从而保证文物发掘现场的各类历史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考古发掘现场的人员还需要积极的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来不断地调整以及完善考古发掘的工作方式与模式等,利用先进的科技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对发掘出文物或者遗址等造成的破坏,最大程度上的提高文物考古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组建更加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做到实时更新和完善文物保护的技术、理论,为日后我国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系统优化提供不竭的推动力。此外,为保证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展开,必须保证相关机构以及周边居民的相互配合,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各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重视以及做好文物发掘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当地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为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展开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2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为保证考古发掘现场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保证资金经费的有效落实,为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专业化的文物保护组织,加大博物馆以及文物研究院等机构的建设力度,针对具备移动性条件的历史文物应当妥善的放置到文物保护机构中,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开展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为后续发掘文物的修复等工作提供基础条件。针对不具备移动条件的历史文物,当地的政府部门必须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例如古遗址、古佛像以及壁画等历史文物,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3]。此外,必须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基础设施,针对历史遗迹以及不具备移动条件的大型历史文物应当加大基础保护设施的建设力度。当地的政府必须加大保护经费的投入力度,在文物的周围建设保护棚、围栏以及看护房等各类基础设施,保证文物的有效保护。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还应当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积极的引进现代化的先进实验仪器设备以及监测仪器设备等,为考古发掘提供先进技术保障,降低在考古发掘中造成的文物损坏情况。针对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做好文物保护场所内部的防潮、除尘等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3.3建立健全文物管理法治体系

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发挥自身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重要职能,保证考古发掘之后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必须结合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以及优化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并且不断地建立健全考古发掘以及文物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保证考古工作者以及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行为的规范性与合法性。现阶段,我国针对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主,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现行的法律法规早已无法满足于实际需求,进而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展开,因此,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到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工作的完善管理机制,全面的落实文物保护责任,提高考古发掘后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考古发掘工作对文物保护、历史研究、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出考古发掘工作的积极作用,必须重视以及做好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明确文物保护工作的要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展开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工作,保证历史文物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靓靓. 简析考古发掘及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 157(01):234-235.

[2]高建强.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初探[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2):234-235.

[3]徐舒. 浅析加强考古挖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 (02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