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巧用思维导图 ,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顾炜钰

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 215000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有技巧、有方法地高效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课前预习、课中教学等结合起来,在教学全过程通过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核心素养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合作探究语文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在借助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发展自身语文素养,并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借助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

1.1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思维导图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用层级图表现各级主题之间的隶属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与以往罗列式的文本呈现方式相比,思维导图的呈现形式更加富有色彩,直观性、生动性更强,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思维导图可视化地清晰呈现知识框架,呈现出来的语文知识是经过提炼的,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易于学生理解消化,学生可以在有效学习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心,促使自身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1.2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思维导图恰好可以辅助教师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教师通过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层级表的记笔记方式,使学生更有技巧地学习新知和复习旧知,提升自主学习效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的过程中,用简短语言记下语文课程的重点知识,顺着思维方式把关联知识建立起知识框架,既加深了印象记忆,又强化了理解消化,使得自身能够对庞杂繁芜的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归纳,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效率。

2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1完善思维导图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对文本背后的故事往往充满兴趣,且乐于发现故事中隐藏的语文问题。部分学生对陌生的事物更有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完成对语文问题的探索。例如,在以人物传记为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先绘制人物传记写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分析人物、地点、事情、环境、情感,了解写作内容,进而形成写作思路。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作文素材,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提交写作大纲。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收集某一人物的资料,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并与小组成员探讨。这样,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积极学习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2.2激发想象力

激发想象力是很多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实现对于学生的基础思维能力锻炼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内容。思维导图既能够实现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又能够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活动的扩展,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的实际运用。

想象力的激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思维导图并不仅仅能够通过文字形式展现,也可以借助文字与图片、动画等形式来展现,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联想,实现对于知识的学习与记忆,从而基于想象力的激发,实现对于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思维导图格式也并不固定,树状图、链接图等都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格式,学生可以基于想象力,运用自己喜欢的格式来制作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与记忆,又能够基于想象力来实现对于思维能力的锻炼。最后,思维能力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概述,而思维导图则是将这种抽象概述具象化的一种手段,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运用并发挥想象的空间,将抽象转化为具象,实现对于思维能力的实践,进而完成对于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2.3提升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不可分割,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考虑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比较缺乏理解能力,主要靠形象思维认知,因此,建议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课文讲解。因为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结构灵活,以图表、线条、符号等方式呈现课文内容,与抽象文本语言相比更易于学生理解。而且,这种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认知方式。运用思维导图可以降低课文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有效理解中学习课文,掌握有关语文知识。例如,在教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整篇课文的结构、思想和主要内容等,借助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其中,各层级之间用彩色线条连接,各层级标题采用不同的颜色,方便学生区分。同时,各层级标题的语言表达要简单扼要,直接点明主题,避免冗长、表达不清,以免造成学生理解偏差。有了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清课文,运用形象思维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而言,思维导图只是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教师应当看到思维导图的实际作用与重要意义,但不过分依赖思维导图本身,主要还是要以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强化作为关键,运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形成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学什么”变为“怎么做”,全方位的成长进步,并为日后的学习与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42-43.

[2]钟泽兵,陈香桃.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学中美育素养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20(04):49-50.

[3]王宝君.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