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将民法典精神深植大学生心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4


我校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将民法典精神深植大学生心中


冯姗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重要命题,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而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受到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不良习惯的严重影响,加之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现存的缺陷,致使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民法典如何尽快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主题教育,是当前值得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为此,调研小组成员8—9月特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见附件),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民法典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通过对问卷数据汇总比对,现分析如下:


一、学生普法观念和对《民法典》了解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607d2861ca44b_html_af03a20ab72a4781.png607d2861ca44b_html_6269002a50bd0201.png 们历时四周,通过制作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抽取我校各年级各专业700多名学生(如图)进行了问卷调研。此次调查问卷总共30题,其中前15题是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后15题是针对大学生对民法典认知。


首先,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深刻理解宪法法律,建设起心中的法治体系的调查


我们在网络问卷中设置了如下图题目:



607d2861ca44b_html_635d1443a7633c91.png


















在所有参与答题的同学中,有98.76%选择了宪法,这说明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一点证明大多数同学在以前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对宪法的地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607d2861ca44b_html_10328271c955ac95.png


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基本制度,包括:我国的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等。这些大多数同学都学习过,听说过,但是就上面饼状图所显示的答题情况来看,近六成同学选择了正确的答案,但是还有四成左右的同学选择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对这三者产生了混淆。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于宪法规定的最为重要的国家基本制度是有所了解的,但是有些同学并没有很好的分清楚各种国家制度对应的到底是什么。作为宪法最为重要的内容,同学们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分歧,这与部分同学平日并没有关注过宪法及其相关内容,仅仅是通过一些渠道获得的零散的、碎片化的宪法知识是分不开的。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这应该是必须了解的常识,这与是否进行系统的政治学习是没有关系的,毕竟作为中国的公民,对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应当有必要的了解,如果对于这一部分内容都难以区分清楚,这便不能很好的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基本常识储备。

由此可见,对于宪法及其相关内容同学们并没有做到较为细致的了解和系统的理解,这表明平日大多数同学对我国的政治活动缺乏兴趣,关注力度不够;也与目前思政教育力度不够密切相关,现在的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教授,而对于大多数知识而言,只要求同学们了解即可,没有上升到理解的高度,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效果显然不好,先不论同学们在考试前的死记硬背,突击复习,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理解内化,就是上课教授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氛围,效率低下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因此想要大幅提高同学们对宪法的理解,必须要引导同学们加强对于我国的政治活动的参与度与关注度,形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氛围,并逐步走出为考试而学习政治,学习法律的怪圈。607d2861ca44b_html_892d6a00729842cf.png













607d2861ca44b_html_f1602acd15505fba.png 关于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这一问题中,六成多的同学认为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法律知识,三成多的同学则认为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只有极少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学习的必要。这表明对于学习法律知识在大多数同学的心目中学习法律是必要的,有其现实意义的。



















由统计的结果来看,近六成的同学表示常见的校园法律宣传工作能够激发他们对法律学习的兴趣,并对自己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有一部分觉着效果不大。


此外因为大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中,对社会接触较少,所以很自然会产生一种遥远感。不过因为上面的题我们设置的是单选,为的是看出同学们对法律的第一印象,所以可能无法完整反映出同学们对法律的全部看法。


因为我们出于对问卷难度的考虑,并没有提问其他的法律内容,不过从同学们对宪法和法律宏观的了解足以看出同学们对法律的了解处于较低水平,有待加强。


(二)关于树立起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的调查


607d2861ca44b_html_af87a9ce7efb02ab.png

由图示信息,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对法律有信心,认为法律能够维护其切身利益,虽然有的大学生法律实践较少,但是仍能感觉到在部分领域,仍然存在着法律空白,这在现在带来很多不便,但是他们有信心,充分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法律会不断完善健全,从而能够更好的维护人民的权益。也有极少数同学认为法律正在逐步沦落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维护其自身既得利益的工具,这是受访同学自身的法律实践缺失而形成的片面认识,另外从新闻媒体上偶然间了解到的案件判决较为片面,夸大了法律判决的失误,也使得这一部分同学对于我国的法律实践产生了负面印象。这表明,该部分同学对于我国的法治体系和法治实践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从而对我国的法治之路的方向和整体布局就比较迷惘。这也与大学生的与社会接触较少,自身法治实践和其它社会活动不足有关。当然这也与我们还尚未大量系统的学习法律知识有关。


607d2861ca44b_html_6eb90777ebe7cf26.png


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我国法律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表明同学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呈认可态度。但还有接近半数的同学认为我国法律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甚至还有极少数同学认为我国现行法律有非常多不平等的地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同学们在生活中遭受过不公平的待遇亦或者是对法律的不了解而缺乏正确的维权手段,使得同学们产生了偏激的情绪。那么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而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还有贫富差距,而平等是相对的,不可能完全兼顾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如何让广大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关系,在相对公平的法治条件下,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因为自己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就认为法律不公平,是当前高校法制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三)关于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状况的调查


607d2861ca44b_html_cc4a9fae00b74625.png




















607d2861ca44b_html_f404fe9e58cc2420.png


















607d2861ca44b_html_2ade122925f395f8.png




以上三题的设置是为了研究同学们对违法行为的识别和做法。


第十题研究的是在具体的违法场景中,同学们的临场反应和做法。盗窃显然是违法犯罪行为,根据饼状图显示,有83%的受访者选择做出维护法律尊严的行动,还有近20%的受访者因为害怕被报复等原因选择不采取行动,这表明同学们在面对具体的犯罪行为时,仍有部分同学不敢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题研究的同学们对于著作权保护和肖像权的认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创作作品的自然人属于作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朋友未经你的允许随意将你的照片和文章发到公共平台上,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与《著作权法》与《民法典》相悖的,在这种情形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如果很介意这种做法,那么就一定要跟朋友说明这种行为的法律后果,让他下次不要不经你的允许再做这种事情,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即使在事后你同意了朋友的这种做法,也需要向朋友释明这样做的法律性质,要让朋友对这种行为有充分的法律认识,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做类似的行为时要充分征求权利人的意愿。


第十三题主要研究同学们对常见的违法行为的认识与看法。闯红灯的问题长期干扰着正常的公共交通秩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变化,行人的自由通行权和公共交通秩序的冲突越发明显。绝对多数的同学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必要的,但仍有部分同学认为需要看实际情况,这样的数据结果显示在部分同学心中,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不够强烈,该部分同学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面对对具体场景,遵守法律法律法规的信念不够坚定。


607d2861ca44b_html_c51f57e8d3ab03f5.png


607d2861ca44b_html_9722b7a7d1338418.png


607d2861ca44b_html_ae11cbe35e780920.png


以上3道题针对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行为展开,由以上的三个饼状图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维权意识,但是受制于所掌握的法律知识有限和不敢应用法律武器等原因,实际上并不敢真的开展维权活动。这在大学生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由于没有过相关法律实践,遇到需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也是大学生经常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想不成为法律上的矮子,就必须在着重培养自己的维权意识和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勇敢地进行实践,把自己理论知识储备转化为行之有效的维权利器。

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希望能够初步了解到同学们对《民法典》的颁布和部分重点内容的认识情况,所以设置了以下题目:

607d2861ca44b_html_49c0db9b970e36fc.png607d2861ca44b_html_64a870f7ba469d2e.png

607d2861ca44b_html_30946777ec54b68d.png






从这三题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会关注社会热点新闻,比如民法典的颁布,但也仅此而已,只有43%同学能准确的知道具体实施的时间,甚至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并不关心民法典的实施。但在“是否要了解具体的民法典内容”这一问题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认为具体学习民法典的知识是有必要的,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关于学习法律知识的矛盾,一方面,心理认为学习民法典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行动却迟迟难以迈出第一步。

607d2861ca44b_html_5b9ad8ad240f1d52.png









接下来的调研,我们通过将民法典各编内容设置成多选题的方式了解同学们对于民法典各编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从图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除继承外,每编内容都有8成以上的同学选择,这反映出同学们对于民法典的具体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也足以说明民法典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解决了长期以来大学生关注的关于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道德与法律的困惑,为他们看待和处理高空抛物、高铁霸座、见义勇为等社会热点事件构建了具体的行为标准、提供了正确的法律遵循。同时也证明民法典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好好学习和研究的。

607d2861ca44b_html_351f02b30e85577e.png







这一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与互联网几乎形影不离,网络浸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直接影响了他们认知世界、看待世界和进行价值判断的方式,他们更为接受民法典的方式也是通过新媒体方式,比如: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所以在宣传和普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

607d2861ca44b_html_9713f693fc9224eb.png607d2861ca44b_html_641ebb53ab386497.png








607d2861ca44b_html_73af50def30cebe1.png607d2861ca44b_html_5be3e77ca6103eec.png








以上四题是和同学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设置四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来研究同学们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辨析和处理。盗版行为是我们在生活中会频繁接触到的一类违法侵权行为,对于盗版行为,有83%的同学持否定态度,表明大家的版权保护意识处于较高水平;生活购物行为是绝大多数同学经常会实践的行为,发票的索取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税收收入和之后的产品质量维权,在这一题中,有60%的同学选择依法索要购物发票,但也仍有部分同学认为发票的索要环节可有可无,甚至有同学认为发票可以作为促使商家打折销售产品的工具,这一组数据表明,大部分同学对于发票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也有部分同学看轻了发票的作用,用错了发票的用途;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空闲时间做一些兼职和勤工俭学岗位来丰富社会实践经历是经常会发生的事,通过第23题和第24 题的数据显示,71%的学生在兼职和勤工俭学时知道签订用人合同,但只有43.7%的同学仔细阅读过合同条款。


607d2861ca44b_html_bb77e9de2e3540b4.png607d2861ca44b_html_daaa68ecf607e8fc.png







607d2861ca44b_html_e01dfe1d17908bc8.png607d2861ca44b_html_2dd5580db432e5f1.png







607d2861ca44b_html_22813a0fc981937d.png

607d2861ca44b_html_d3786f5d263e452a.png







以上6题都是民法典出台后,被社会大众密切关注和热议的问题,这其中有很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出现的新鲜问题,从学生的答题来看,大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能够很快的了解最新的民法典新规,对于和自己关系紧密的、新增的人格权能够很快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还未曾接触到的器官捐献、离婚冷静期以及高空抛物等时事热点问题,学生的理解还是有很大偏差,这就需要需要借助法制教育平台进行积极引导。那么关于高校如何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如何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典深植于大学生的心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真正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则是需要我们探讨研究的。

二、调查问卷结果的评价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非对当前中国的法律常识和法律体系一窍不通,同学们在以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基本的常识性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同学而言,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的法律知识,但是综合来看,我校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养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并不代表能熟练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理论和实践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所学到的法律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而具体运用法律进行维权又需要有充足扎实的法律知识储备。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行动容易冲动、盲目跟风、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等特点,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来维护权益,保护自己,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的行为时,大部分都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是走向另一种极端,动不动就报警、发微博求舆论帮助。这样的现象表明,即使同学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却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用好法律这把利剑,没有真正体会到法的价值,缺少公平,正义的理念,对法的认识不够清晰。

高校作为实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行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中不能忽略对受教育者法制意识的培养,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要长期不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为强烈的维权意识,但受制于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的缺失,基本上无法有效运用法律武器开展维权活动。这在大学生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恰恰也是大学生群体经常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想不成为法律生活中的弱势者,就必须在着重培养自己的维权意识的同时,通过不断的法律实践,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的能力。法律理论体系固然繁复,进行法治实践固然困难,但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大学生群体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需要对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应营造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学校环境。将《民法典》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堂和主题教育中,对学生们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普法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入脑入心。


三、下阶段工作研究方向


1、拓展载体丰富形式,将民法典内化于心


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阵地。以班会、课前十分钟微课堂、微党课为补充。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可在青年微团课、微党课中开辟民法典学习专题,引领大学生全面了解民法典的定位、内容、特征、实施和运用等,并注重结合校园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焦点实行以案说法,以案评法。


善用新媒体、融媒体平台。与传统普法节目《今日说法》等相比,当前各类新媒体、融媒体平台推出的普法短视频等产品生动有趣接地气,能让民法典通俗易懂,更能激发青年一代的学法兴趣。


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庭旁听、暑期三下乡、社区普法讲座、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结合我校创新创业学分相关要求,可以以民法典的普法宣传作为切入口,增加法律选修课,使学生更容易完成所需学分的同时更好的掌握基础法律知识。


2、推进法治进校园,将民法典外化于行


大学生紧密结合民法典学习,理清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内涵和关系,妥善处理可能遇到的民事法律问题。比如民法典破解了长期以来大学生关注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道德与法律困惑,为他们看待和处理高空抛物、高铁霸座、见义勇为等社会热点事件构建了法治底线、提供了行为遵循。大学生学习民法典后所表现出的相应的遵纪守法行为,可纳入其综合素质评价。


3、维护法律法治权威,做好民法典“传播者”


根据前期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结合我校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提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法律主题教育,举行法律相关讲座,开展民法典普法活动,真正推动民法典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得以运用,真正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相关要求,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思维。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民法典的感召力。在认真学习、化用民法典基础上,大学生们可通过担任普法志愿者、参与民法典宣讲团等方式,为广大群众传授民事法律规范、阐释民法典学理、讲述民法典的编纂历程和民情关切,助推提升全社会严格执行民法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民法典的对外传播力。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大学生在对外传播民法典时,应重点讲好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本的立法宗旨,以及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立法过程,通过生动讲述法治故事诠释中国法治自信,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07d2861ca44b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