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治疗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作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胸腔镜手术治疗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作用价值

张继华

荆州市胸科医院 湖北省荆州市 4341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孤立性肺结节合并肺外恶性肿瘤史治疗中胸腔镜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孤立性肺结节合并肺外恶性肿瘤史病例81例资料,按术式分组,A组(楔形切术)41例,B组(肺癌根治术)40例,比较手术情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手术情况比较,A组出血[(5.20±2.16)mL]较少,手术耗时[(31.19±7.64)min]较短,引流量[(80.18±13.25)mL/d]较少,拔管时间[(3.59±1.03)d]与出院时间[(5.09±2.13)d]较早(P<0.05);生活质量比较,A组[(83.54±7.32)分]优于B组[(76.93±7.24)分](P<0.05);两组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全部样本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2m病灶转移、新生各1例,其余病例预后较好[97.53%(79/81)]。结论胸腔镜术进行合并恶性肿瘤史孤立性肺结节治疗,预后较好,安全性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胸腔镜手术;生活质量;疗效


前言:孤立性肺结节即表现为肺部独立结节,致病原因通常为患者肺部长期吸入不良气体受到消极刺激,或因肺部慢性炎症影响而发病,空气污染、工作环境以及吸烟习惯为常见诱因。按照结节性质,确诊良性或恶性,实施相应治疗,良性对症是指,恶性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结节性质、病变累及范围以及致病诱因皆可影响预后。胸腔镜术为现代术式,结合摄像技术与先进器械,通过胸壁套管进行治疗,或实施微创术治疗[1]。本文从2019年1月~12月肺结节病例中选取81例,说明胸腔镜术实施方式,观察手术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肿瘤科2019年1月~12月8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按术式分组,A组42例(楔形切术),性别:男/女=26/16,年龄(40~68)岁,平均(49.87±8.62)岁。B组39例(肺癌根治术),性别:男/女=27/12,年龄(42~69)岁,平均(49.89±7.93)岁。两组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孤立性肺结节确诊;(2)既往肺外恶性肿瘤病史;(3)精神正常;(4)循环系统正常;(5)代谢功能良好;(6)符合手术指征;(7)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多发性结节;(2)结节直径>3cm;(3)手术禁忌;(4)肿瘤远端转移;(5)合并肺不张。

1.2方法

(1)实施全麻,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方式,患者90°侧卧,患处朝上,保持健侧通气。(2)定位腋中线,在前侧第7肋间1cm位置开观察切口,腋前线3或4肋位置开操作切口,规格(2~3)cm。(3)手术医师立于病例腹侧,将吸引器、缝合器和电钩穿过主操作孔,助手医师保持同站位。以观察口为通道将胸腔镜置入胸腔,观察病变情况,定位病灶位置,进行楔形切除。(4)将病理组织样本送检。病理经过病理检查,良性结节确诊病例,手术至此完成,进行后续治疗干预。(5)确诊恶性结节患者,对肺部静脉、动脉、支气管进行结扎切断。清扫淋巴结。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记录病理检查结果,观察预后(转移、新生等)情况。

手术情况:术中情况,包括完成用时和出血量;术后情况,包括引流量、拔管和出院等康复进度。

生活质量:实施SF-36测评,分值越高,生活体验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肺结节患者数据,计量资料(生活质量、手术情况)以“均数±标准差(607e292b8b0d8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病理检查结果和手术预后)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在81例患者中,良性结节占比51.85%(42/81),其中1例炎性假瘤,4例错构瘤,5例霉菌感染,3例硬化性血管瘤,29例感染性肉芽肿。恶性结节39例,其中26例原发性肺癌,13例转移性肺癌。术中无死亡病例,随访期(12m)术后脑转移1例,新生病灶1例,其余病情控制良好。

2.2手术情况

A组手术效率较高,出血、引流量较少,早期拔管出院,优于B组(P<0.05)。见表1。

1 手术相关情况(607e292b8b0d8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组别

A组(楔形切术)

B组(根治术)

P

n

41

40

>0.05

术中出血量(mL)

5.20±2.16

35.61±4.97

<0.05

手术耗时(min)

31.19±7.64

62.43±10.67

<0.05

术后引流(mL/d)

80.18±13.25

120.31±18.27

<0.05

拔管(d)

3.59±1.03

4.30±1.37

<0.05

住院

5.09±2.13

7.29±3.15

<0.05

2.3生活质量

A组单项评分>B组(P<0.05)。见表2。

2 SF-36评分[分,(607e292b8b0d8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组别

A组(楔形切术)

B组(根治术)

P

阶段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n

41

41

40

40

>0.05

生理功能

61.45±6.44

78.31±8.62

61.45±6.44

69.86±7.32

<0.05

躯体功能

62.37±8.16

79.42±9.53

62.37±8.16

73.64±8.15

<0.05

社会功能

73.52±7.49

85.38±9.13

73.52±7.49

81.34±8.69

<0.05

总体健康

68.73±7.18

83.54±7.32

68.73±7.18

76.93±7.24

<0.05

3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简称SPN,该类疾病通过CT等检查手段可促进早期确诊,但在实际检查中,受检查费用影响和检查精度缺陷影响,使用范围受限,采用CY经皮穿刺手段实施活检诊断精度相对较高,然而易诱发气胸,同时可能诱发肿瘤转移,并且存在误诊风险。胸腔镜术为微创术式,术后恢复较快,可减少并发症,诊断精度更高,不易发生误诊漏诊,可促进SPN治疗。

SPN患者存在肺外恶性肿瘤病史时,会提升SPN诊断难度,极易误诊为转移瘤,实际存在原发肺癌早期风险,或为良性病变。对于此类SPN病例,经依靠影像学手段确诊难度较高,采用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时,对小病灶检查可行性较低,肺外周结节等情况诊断效果不佳。胸腔镜术弥补传统术式高创伤缺陷,促进早期确诊,预后较好,且美观度较高。较之常规开胸手术,胸腔镜术并发症较少,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时预后较好。

胸腔镜术的优势为术中视野清晰,支持医师对病灶情况予以详细观察,了解解剖结构,观察画面更具立体效果,画面失真率较低。胸腔镜放大手术相关细节,可对纵深、方向进行精准把握,促进高质量解剖和优质缝合,有效减少创伤。当结节直径不足1cm时,与边缘间隔较大,难以有效定位,但通过胸腔镜,可放大目标位置视觉效果,观察病灶和周边情况,辅助手术高水平执行[2]

本次研究中,手术实施后,病例生存质量得以显著改善。组间相比,楔形切除术手术效率较高,康复进展较快。本次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重症并发症,病灶转移和病灶新生各发生1例,其他患者预后较好。提示胸腔镜术治疗风险较低,恢复情况较好。

综上,对存在肺外恶性肿瘤病史的SPN病例进行胸腔镜术,可促进有效、微创治疗,安全性较高,术后预后较好,应用价值较高,可促进SPN病例优质生存,促进良性转归。

参考文献:

[1]李晶.外周型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8):2229-2232.

[2]陈冬梅,章恒,王迪明等.孤立性肺结节临床随访诊治的分析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08):1145-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