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用电大数据下分析台区线损管理的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智能用电大数据下分析台区线损管理的要点

丁海龙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陇西县供电公司 甘肃 陇西 748100

摘要:一直以来,窃电行为困扰着电力企业,且在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窃电手段逐渐转向科技化发展趋势,窃电规模愈发增大,如何进一步管理电力系统,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当下电力企业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台区线损管理不足之处、智能用电大数据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对智能用电大数据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应用要点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智能用电;大数据;台区线损;管理要点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智能电能表的全覆盖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和设备运维精益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目前全国各地各级供电企业基本已经完成智能集抄系统建设工作。而随着全采集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深化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科学的分析,能有效帮助台区经理快速排查、准确定位,为解决异常线损提供辅助决策,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1 传统台区线损管理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每个月定期收集抄表数据,之后进行线损计算,结合标准的线损指标,对比、分析出存在较高线损的台区,还要针对这一台区进行用电检查、突击监测、整改优化及线损分析工作,从而减低线损,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行经济效益;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每个月对高线损台区开展一次巡视与整改工作,不能够中断。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行水平,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比如:第一,定期检查的方法缺乏不能够全面考核各个台区的线损管理情况。在实际线损管理指标传递的过程中,缺乏现场监督与指导,且缺乏激励制度,工作人员容易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高效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第二,线损统计限制性较强。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线损统计工作只能够到达台区,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排查工作中,难以快速开展工作;若台区情况较为复杂,则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资源,且排查效果一般,极容易发生二次高线损问题。

2 影响台区线损合格率的因素

台区线损异常主要有两类。一是负线损台区,是指线损率小于零的台区,引起的主要原因包括:台区考核表数据采集不成功;台区考核表计量不正确;考核表倍率信息不正确;用户电能表台区划分不正确等。二是高线损台区,引起的主要原因包括:考核表倍率信息不正确;电能表或互感器等设备存在故障,导致计量不准确;存在漏抄户表或其他没纳入主站统一采集的用电设施;三相不平衡;存在窃电行为等。

3 智能用电大数据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将智能用电管理系统运用于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中,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不会对集中器自身的业务造成影响。在台区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内部冲突避免机制,不会影响集中器的基础业务运行,且经过现场测试后可以确定台区内的数据采集效果、表计曲线数据等均没有受到影响。

第二,能够及时监控到台区内异常。在台区智能用电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疑似窃电行为,同时实现现场核实对比,具有较高的监控准确率。

第三,具有较强的区分功能。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对同箱变的多台变压器负荷情况进行区分,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第四,具有较强的智能分析功能。在台区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中,包含300多种不同的窃电模型,且能够实现档案同步更新。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准确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窃电行为,定位问题,为之后的解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第五,具有分析结果智能展示的功能。在台区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中,能够将已经分析出来的结果直接反馈到显示终端上,且实现智能化展示,将疑似窃电的用户及其位置通过示意图展示出来,以此协助一线人员完成现场核查工作。

4 智能用电大数据下分析台区线损管理的要点

4.1 搭建不同类型模型,精准分析异常问题

要想充分发挥智能用电大数据技术优势,提高反窃电能力,建议工作人员搭建不同的台区线损管理模型,提高线损分析的精准性。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别搭建决策树模型、户变关系分析模型等。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利用决策树模型时,可以利用递归算法,优化设置相应的节点,合理计算台区线损,明确台区内的线损问题,且对台区内的节点容量、用户容量进行计算,若计算结果显示为0.33~1.50,则表示线损合理,若超出这一范围,则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节点位置进行故障维修与处理,从而提高用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4.2 关注线损情况,不断优化用电模式

要想充分发挥智能用电大数据技术优势,提高反窃电能力,建议工作人员关注台区内的线损情况及其变化,将线损数据作为优化用电模式的重要依据。在世界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线损管理的重要性,利用上述手段适当降低台区内的线损,以此保证台区供电稳定。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要通过优化用电模式降低线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现阶段的四种不同的用电模式供客户选择,分别为:节省电费模式、节约用电模式、响应中断模式、最小排放模式,充分发挥不同用电模式的应用优势,结合客户的不同情况调度安排。

4.3 采集数据分析

台区总表数据分析。通过采集系统分析台区总表连续7天有无表码、倒走、飞走、停走、三相电流不平衡、失压、断相、逆相序、电能表故障更换、异常开盖等事件,确定台区线损异常原因。第二,用户电能表数据分析。采集系统自动分析台区用户电能表是否存在连续7天无表码、倒走、飞走、停走、故障更换、异常开盖事件等情况,确定台区线损异常原因。第三,时钟分析。统计分析总、分表与日历时钟偏差、台区总表时钟与台区下用户电能表时钟偏差情况,是否存在电能表时钟超偏差,导致采集数据异常,进而确定台区线损异常原因。第四,集中器与主站参数一致性分析。比对分析主站与集中器参数设置是否一致,分析参数设置差异情况,确定是否影响台区线损计算。第五,采集异常分析。分析台区总表通信端口设置情况,台区总表采用RS485方式通信,采集系统中通信端口是否设置为2;分析用户电能表通信端口设置情况,系统与现场序号是否一致、系统与现场规约是否一致、系统与现场通信地址是否一致、系统中通信端口是否设置为31。

4.4 可开放容量管理

现有台区管理模式下,台区经理人多是“凭经验,靠感觉”预测台区可开放容量,粗放的管理方式造成了台区负荷重、线路易老化、分级支线容量分配不均匀、台区线损居高不下、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台区整体健康情况下降。台区的可开放容量是结合了对现场各分级总表计量点、普通用电计量点、光伏发电计量点电能量的计算,对台区下各支线线径理论最大承载量的识别,对分布式电源安装节点及导致台区中负荷较大用户的规划,形成了台区、分级支线可开放容量预测,支线中分布式电源容量接入位置预测、普通新装用户容量接入位置及已有用户容量分割预测,将容量统计分析结果反推送至生产PMS,形成台区管理反哺,真正实现台区可开放容量精准化管理,保障台区健康稳定运行。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开展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工具,从台区线损管理角度分析,针对当下实际的窃电现象,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以此提高反窃电管理能力。在台区线损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明确线损管理目标,合理控制线损成本,一旦发生大量超额的现象,则可以及时开展反窃电检测,从而有效规避窃电现象;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结合不同得情况,搭建不同的线损管理模式,精准分析线损异常,排查原因,提高线损管理的精确性,体现智能化台区线损管理优势,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邓斯德,施思.智能电表及集抄技术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自动化应用,2018,22(11):89-90.

[2]刘道新,胡航海.配电网同期线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7,25(5):42-49.

[3]刘恒,汪旭祥,李帆.基于HPLC通信技术的台区线损率准确性提升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8,17(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