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思考

陈卫

盐城市大丰区城建档案馆 江苏省盐城市 224100

摘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旧生活区改造工作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城市旧生活区改造工作,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必须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结合改造实践、模式探索、路径思考等研究方法和思路,就旧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建议

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建设周期长,建设标准低,外观陈旧,存在一定的建筑和火灾风险,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不能解决居民日益增长的日常需求等问题的居住区。通过对城市旧社区改造的积极支持,不仅可以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更能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并且城市的面貌和质量都能得到改善。并且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老旧小区现状

1.1建筑老旧,功能退化

老旧小区存在着功能退化、结构老化、配套设施不足或损坏、设备老化等问题。整座建筑都比较陈旧,外墙剥落破损,楼梯、阳台部位锈蚀脱落,存在结构安全隐患;水密性设施老化,常见屋檐、外墙等有漏水现象;露台封闭采用多种多样的材料,色彩混杂,破坏了建筑整体立面形态;防盗系统、雨篷、空调、衣架等杂乱无章;社区管网老化,电线凌乱,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多;缺乏电梯和无障碍设施的多层建筑;建筑物围护结构不符合现行节能标准,建筑能耗高,居住舒适度低[1]

1.2公共配套不完善,公共设施匮乏

小区在规划建设时,未考虑排水问题,或排水系统堵塞,造成小区排水不良,雨天道路积水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小区没有安装路灯,或路灯数量不足,照明设不便。城市卫生设施不足,垃圾桶、垃圾桶数量不足,无法及时清理;公厕使用率低,卫生条件差;城市绿化设施少,甚至没有。部分旧城区虽有一定的公共绿地,但多数住宅建筑均为绿地,植物配置相对单一,或与植物搭配混乱,缺乏美感。研究还表明,大部分老城区没有健身设施,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体育、养老、幼儿园等,城区没有适当的健身设施,老人和儿童之间没有完全的沟通和活动。这就不符合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公共服务的性质、规模和质量的要求。

1.3停车困难,交通混乱

老旧小区建设中,汽车普及率低,小区规划中未充分考虑停车问题,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居民停车困难;因小区管理不到位,现有车辆随意停放,占用小区道路、绿地等公共空间,经常造成交通混乱和邻里纠纷;小区内道路多为机动车,非机动车。车辆和行人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道路宽度较窄。与此同时,由于人车混杂,居民缺少独立停车位,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事故频发。一些居民区在施工时没有考虑到消防通道的存在或被占用时间长,存在火灾隐患。

2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旧住宅区改造主要包括改善住宅区及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临街建筑立面改造、外部环境改造等。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旧区改造的经验与途径[2]。缺少法律基础和以往经验是个大问题。

一些地方由于受到政策、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只注重改善居住建筑、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而忽视了大环境、生活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如公共空间狭小,缺乏保障,往往束手无策,空间不足,照明和灯光不足。面对协调拆迁困难,部分老旧小区倒楼不存在拆迁成本,基本上是闲置,没有改造价值,只能获取和维持现状,影响了老旧小区整体改造的效果;老旧小区大多为村民自建房屋,企事业单位住宅区,街道公房,经济适用房和低档商铺。社会参与程度低的群体主要为低收入、老年人、租房者等。一般而言,他们经济收入低,生活传统,思维僵化,抵制新变化,接受能力差,对改善社区环境有一定要求,但参与热情不高,容易抵制。所以,老居民对公共事务的认识和态度也是老社区改造的一大阻力。

3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某地级市旧住宅小区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旧住宅小区改造的思路和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合理划分区域,制订改造计划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全面了解城市社区的现状,收集社区分类信息,分析社区存在的问题,是否有改造价值,是否有改造需求,改造内容,资金需求等,为老社区改造作出准确决策并采取政策措施;在老社区住宅基础设施老化的情况下,根据“先住后改”的原则,对基础设施差、安全风险大、公众改造意愿强的地区,优先采取“先功能后改造景观”的方式,有序推进老社区改造。

3.2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社区界限,对小区进行片区改造

经调查,部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原单位的住宅楼、办公楼等建筑物。建筑面积小,位置狭窄。有的寝室只有一个或两个卧室。对单一居住区进行再设计,无法解决道路差、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其意义不大。是的有些居民区没有狭小的施工场地,造成:施工机械和施工机械无法通行,无法改造,为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市政界限,拆掉围墙,打开邻近的市政,使之成为居民区。

3.3拆改结合,提高区域和街区的整体质量

在调查中发现,在20世纪70、80年代,本市仍有大量砖混房屋存在,结构安全性能较差,部分房屋已鉴定为危险房屋。这类建筑若简单改造,不但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而且与新建建筑投资水平相当;住宅整体结构不合理,规划布局不合理,改造过程中,对住宅功能的全面完善和优化是困难的。对这种老建筑,最好一次拆掉一座。由于过去规划和建筑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等原因,许多老住宅建筑密度大,间距小,研究发现,有少量6-7层建筑距离不到2米,几乎是墙对墙施工,不能满足房屋照明、通风的需要,更谈不上消防安全和公共设施建设等问题,只能通过简单改造来解决。只要拆掉一些没有改造价值的建筑物,增加建筑间距,降低建筑密度,把一部分土地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改造效果,这也是符合居民意愿的。

3.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后期维护与管理

引入专业的物业管理。将旧城改造成区、街,形成一定规模,有相应的市政配套设施和事业单位,引进专业房地产管理队伍,以身作则,负责城市的环境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对社区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的房地产管理,统一规划,有序管理社区停车场;定期对道路、管线进行维修,对社区绿化设施等公共设施进行维护;开发利用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尽可能地为老年人提供日托、餐补和社区管理等服务。

完善社区自治。应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治理机制和居委会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物业和房地产服务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居民参与城市管理,限制个体行为,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4结语

旧城区改造不仅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惠民基础工程,也是一个庞大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以“全面推进旧城改造”指导思想为指导,地方政府应结合国家利益,积极研究一批符合国家期望、适合地方特点、有利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机制。城镇经济发展和财政可持续,政府和居民权利义务的协调与平衡。补充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保障,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国家组织的作用,了解居民的需求,做好居民的沟通协调,完善发布机制,做到公开透明,不设障碍,需要居民理解和支持。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科学地制定改造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调整总体思路,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健,王立鹏.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抗"疫"复产期经济增长新动能[J].行政管理改革,2020,(5):41-46.

[2]任震.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45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