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张旭

32088119801203****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难度较大。为确保施工质量,相关学者从配合比、浇注、温度测算与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裂缝成因、防裂措施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建筑工程中的筏板一般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出现裂缝的概率较高,需采取更严格的施工措施。本文将针对基础筏板,归纳确保其施工质量的施工要点,并以济南某综合业务楼项目为例进行应用研究。本文主要分析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高程建筑的全面开建,筏板基础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其板厚大,属于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所聚集的大量水化热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快速上升,内外温差大,是导致温度裂缝、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根源。因此,筏板基础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受到广泛重视。

1、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过大会由于温度应力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构出现裂缝,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降低温差效应是重点。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从混凝土的原料采购、配合比设计、选择添加剂、混凝土搅拌及浇筑等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控制,并准确计算混凝土的温度及应力,在此基础上制定温控策略。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合理组织整个施工过程,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相比普通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流程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技术工艺流程,首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预埋安装测温装置;其次,统筹安排混凝土材料的运输工作,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最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浇筑与振捣环节也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完成浇筑与振捣后要及时进行温度测试、保温处理,并做好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工作。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何能够对其内外温度加以有效控制,以此来减少内外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这是在施工中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因为,如果温差大,那么所产生的应力就大,这样就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根据相关混凝土施工要求能够了解,要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控制在20℃以内,并且在选择材料、配比上也需要能够充分考虑。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获得理想的混凝土质量,那么就应该进行连续浇筑,并且还需要控制好水泥浆的运输时间,减少浇筑间隔。在泵送过程中,还应该针对具体的混凝土配合比情况加以了解,如果在这其中出现堵塞,那么就应该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建筑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合理选择施工材料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材料包括抗渗剂、减水剂、矿渣、粉煤灰、砂、石子、水泥、水等。通常建筑工程主要应用商品混凝土,水泥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合理添加掺合料,根据实际情况掺合料可选择矿渣或粉煤灰,制成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这类水泥水化热更低,不仅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工程成本,而且混凝土的可泵性、粘聚性也会得到大幅改善;选择石子时要注意合理选择石子粒径,级配良好,通常粒径选择5~31.5mm左右,含泥量不超过1%;砂料以中粗砂为首选,细度模数2.8,含泥量不超过3%;此外,还需加入抗渗剂来提高底板混凝土的抗渗要求,并加入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3.2浇筑方法

各浇筑段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移动浇筑方法。为控制内表面与混凝土的温差,应控制混凝土出机和入模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砂场应设置遮阳设施,骨料应采用冷水冲洗,混凝土应掺入冰水,以控制混凝土装载、运输和下料的停滞时间,保证混凝土的连续均匀供应。运输机之间的间隔应小于或等于20分钟,并应经常洒水降温,以避免混凝土入模温度上升。检查运到现场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本工程采用车载泵和臂架泵相结合的方式分配混凝土,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分配口距模板内侧不小于50 mm,以免直接向模板内侧和钢筋分配;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在垂直于模板2 ~ 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混凝土浇筑从下部开始,电梯井和集水坑局部厚度较大。先将深层混凝土浇至吊模根部,2 ~ 4h后浇上层混凝土,沿长边逐渐推进,利用混凝土自然流动形成的斜面逐级上升。合理控制上下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既要在下层混凝土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之前尽可能放出水化热,又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层混凝土,避免施工中出现冷裂缝。浇筑时,注意混凝土的中心部分应高于周围边缘,以在周围产生泌水,减少表面浮浆。有些浮浆要及时清理,用长直尺找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实。浇筑结束时,每层混凝土的混凝土表面的泌水会被人工引至低洼部位,直至收缩成小水池,最后用水泵抽走。终凝前1 ~ 2小时,用机械抹光机进行二次抹面处理,及时消除微裂缝。

3.3振捣方面

为避免蜂窝问题,应控制振动压实过程:分层浇筑时,泵管与底板的距离应在40~60cm之间;当每节每层浇筑厚度达到50cm左右时,即可进行振捣棒操作。操作原理为“快插慢拔,慢移”,振捣时间20~30s,振捣深度5~10cm,确保整个浇筑区域混凝土振捣到位;边缘振捣时不要触碰钢筋和模板;振捣工作完成的标准是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气泡,混凝土振捣后需要找平。如果设计基础垫层,施工时应每隔20m设置一个集水坑,并在其周围设置排水沟。

3.4温测技术

根据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以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电子体温计每隔10厘米设计一个测点,整个底板尽量覆盖。另外,如果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养护,如加保温层。在测量温差的过程中,应能在混凝土初凝后每2h测量一次,连续测量3天。然后连续每4h测6d,最后连续每6h测14d,直到温差稳定。最后,应养护混凝土,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光照处理。

3.5混凝土保温养护措施

刚浇筑的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存在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的问题。适当的养护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保证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强度,因此养护是关键环节。本工程混凝土采用保温保湿法养护:混凝土初凝前立即进行喷射养护,防止新浇混凝土早期因干燥收缩而产生裂缝。由于新浇混凝土水化速度快,为避免混凝土表面散热快导致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二次抹灰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材料。覆盖步骤: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两层草袋(要充分湿润),最后在草袋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温层的实际厚度根据实时监测的温差进行调整。同时要特别注意不易保温的部位,如盖柱、墙体插筋等。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实测温差小于20℃时,可逐步拆除保温覆盖层。根据测温部门的温度监测和养护计算,不同龄期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温差< 25℃,符合标准。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基础承载力,分散了建筑结构的压力,满足了建筑项目的建设需求。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混凝土的振捣与浇筑,并做好排水处理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开国.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205-207.

[2]周治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09):122,124.

[3]苏志彪.关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23-124.

[4]赵新亮.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82.

[5]王杰,何子君.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