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民间乐器牛腿琴的音乐文化内涵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侗族民间乐器牛腿琴的音乐文化内涵解析

何宇峰

贵州师范 大学音乐 学院 贵州 省 贵阳 市 550001


摘要:在音乐的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乐器带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能够通过音乐和乐器演奏深入感受民族的文化风采。文章以侗族民间乐器牛腿琴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究牛腿琴的音乐文化内涵,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民间乐器音乐文化研究体系内容,促进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传承发展。

关键词:侗族;民间乐器;牛腿琴;音乐文化内涵


引言:近年来,我国越发重视少数民族乐器和艺术的传承与研究,侗族的牛腿琴是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广泛流行的弦乐器。在侗族文化的影响下,牛腿琴逐渐成为了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牛腿琴富有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广为喜爱的弓弦乐器。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侗族民间乐器牛腿琴的音乐文化内涵,旨在进一步推动牛腿琴文化内涵的发扬。

一、牛腿琴的形制与艺术表达形态分析

牛腿琴因其外形与牛腿极为类似而得名,侗族有其独特的语言,在侗族语言中牛腿琴为“噶给以”(gagi),“噶(ga)”是“歌”的意思,“给以(gi)”是“琴”的意思。从表面上看,牛腿琴在侗族语言中的含义就是歌与乐器之间的结合与表达。在侗族牛腿琴的历史中,早在明代时期就已经有所记载,而在当时,牛腿琴记载为“二弦琴”,二弦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认知的牛腿琴。

侗族人生活淳朴,就地取材,大多会选取树木生长良好、纹理笔直顺畅、树表没有疤痕的松木、杉木、桐木等木材制作牛腿琴的琴身,而牛腿琴的整体规格会根据使用人的具体身高、臂长等综合性因素进行决定,大多数情况下牛腿琴的琴长约为85厘米左右,琴箱约35厘米左右,宽为10厘米左右,厚度为5厘米左右;牛腿琴的琴头为方柱形状,琴颈前平后圆,体现出上窄下宽的形态;牛腿琴的琴头与琴箱相接,连为一体,牛腿琴琴弦的弦槽后开,而在两侧各设置一枚弦钮,主要用来控制琴弦;牛腿琴弦主要有两根,大多为细棕绳,而现在大多数都会采用钢丝弦作为牛腿琴的琴弦。

牛腿琴的把位只有一个,但是却有两个音孔,分别位于牛腿琴面板中部位置,在右侧会有一个出音孔,出音孔大多为圆形,可以在其中插入音柱,进一步扩大音量。通过插入音柱能够让牛腿琴的声音更加清晰明亮,在演奏过程中,也有人在牛腿琴的音孔之中插入圆木钉,并通过将木钉进行旋转或拉、推等操作,适当调节牛腿琴的音量和整体音色。牛腿琴能够演奏出五度和音,也正因如此牛腿琴的琴箱更加重要,牛腿琴的共鸣箱主要是一整块原木,在其中一端挖凿出一个瓢状空间,在空间中会用桐木做成的薄板封闭好、覆盖上面;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红木的薄板不能过厚或过薄,以免影响牛腿琴的音色。牛腿琴的琴身主要呈船底形,琴弓主要为竹子制成,两端系上马毛,琴弓的弓长一般为60厘米左右。因牛腿琴的发声原理与一般的弓弦琴类似,都是通过琴弓与琴弦之间的摩擦而产生音乐和声音,因此需要在牛腿琴的琴弦弓毛上用松脂进行涂抹,增加摩擦力。

牛腿琴与其他琴不同,它体积小,便于携带,与二胡或小提琴类似,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大多会左手指执琴,右手拿弓。值得注意的是牛腿琴的定弦也有所不同,会根据不同的地域和用途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可以按照四度、小三度音程进行定弦,一般常定弦为:g、a1、c1、g1或e1、g1等。因为牛腿琴只用一个把位演奏,所以牛腿琴的音域只有一个八度。

二、侗族民间乐器牛腿琴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侗族聚居的地区,人们的交往和社会习俗生活中,牛腿琴占据着异常重要的位置,因此牛腿琴也具备了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恰巧是不同类型社交场合,牛腿琴会有不同形式的表达,既能体现出侗族人民热爱生活、农耕细作的文化,也能体现出侗族丰富的精神财富和人文内涵。音乐可以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平台,牛腿琴作为侗族的典型民族乐器,同样也是这一民族的特色符号和代表,因此通过在不同社交场合中体会牛腿琴的不同表达形式,也能进一步挖掘牛腿琴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底蕴和音乐内涵。

(一)侗族歌曲中的牛腿琴音乐文化内涵表达

在侗族地区,人人都会唱歌,也人人都爱唱歌,这也是侗族文化的代表标签之一,侗族大歌现在成为了侗族音乐文化的特色,牛腿琴作为侗族器乐的代表,在侗族歌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牛腿琴”在侗族语言中也有边弹边唱的含义,因此牛腿情歌在侗族歌曲中的主要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在于说唱的紧密结合。

侗族牛腿琴与侗族大歌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探究。侗族大歌能够更加集中的展现侗族的民族文化历史和社会风貌,也能充分彰显侗族人民和百姓的基本上的需求和审美价值、审美态度。在集体活动中,人们大多会载歌载舞,因此侗族大歌和牛腿琴给了侗族人民参与的热情和融合的氛围,另有各类情歌、叙事歌、儿歌、礼俗歌等等,都可以实现歌曲与侗族乐器牛腿琴之间的紧密融合,通过此类高度的融合形式,我们能够进一步挖掘牛腿琴的音乐文化内涵,让它成为人们交流交往和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牛腿琴在男女情歌中的音乐文化内涵表达

不容忽视的是,在侗族人民的社交和交流中,牛腿琴的演奏者大多是男性,因为牛腿琴的发音有所不同,主要用琴弓的弓毛摩擦琴弦,因此在牛腿琴的发音特点中,声音更加纤柔,且有一定的“嘶”声,音量较小,能够更好的实现与人声和歌声的结合。因此在侗族的文化中,也出现了“行歌坐夜”的社交方式,牛腿琴也逐渐成为了侗族男女所喜爱的求爱工具。

“行歌坐夜”主要指的未婚的年轻男女在二月初一的夜晚,男子手拿牛腿琴,女子唱歌,“男弦女歌”二者合一的声音最为清丽、美妙。男子与女子之间谈情对歌,互相尊重,而这样的男女社交形式也成为了侗族文化中典型的求爱方法,很多侗族未婚青年会直接在女子门外弹琴唱歌,带着牛腿琴与女子对歌,这一种对歌方式大多发生于夜深人静之时,男子低声吟唱,拉琴唱歌,女子唱情歌应和,此时的歌声与琴声恰似男女之间的暧昧情意和切切情话。因此从牛腿琴的音色之中和男女谈情对歌的表现形式中,能够进一步凸显侗族人民温婉、内敛的个性特征,更加增添了音乐对人的触动和情感的表达。

(三)牛腿琴与其他音乐配合中的音乐文化内涵表达

牛腿琴与其他音乐之间也显露出了较强的配合度和默契性。在音乐学的角度看,牛腿琴与很多伴奏型乐器相同,都属于能够即兴伴奏的旋律型乐器,因此在歌唱之中能够与主旋律之间呈平行八度的状态来进行,特别是歌曲中如果需要歌曲的间奏和前奏作为伴奏,可以用牛腿琴进行演奏,例如侗族琵琶、牛腿琴之间的合作能够掺杂人声合唱。很多侗族牛腿琴的演奏者会在弹奏之时即兴演唱,这也与侗歌和侗族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在自弹自唱之中,人们大多抒发自我情感,触动内心世界,因为牛腿琴的整体速度相对舒缓,曲调简短,结构简单、平稳,虽然牛腿情歌的曲调相对单一,但是在唱词等方面却显露出了较多的不同。因此在演奏牛腿琴时,演奏者的感情也能通过歌曲和演奏的乐曲充分表达出来。

结论:总而言之,牛腿琴作为侗族民族乐器的代表,早已与侗族文化和音乐文化紧密融合,不论是教育传承还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牛腿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侗族音乐文化内涵息息相关。牛腿琴的演奏能够充分展现出侗族浓厚的音乐文化内涵,牛腿琴通过与侗族大歌、侗族年轻男女的交往之中的融合,进一步体现了牛腿琴的音乐价值和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杨琛.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综述[J].歌海,2020(06):105-115.

[2]吴远华.侗族民间音乐学术回顾与史学思考[J].当代音乐,2020(07):11-15.

[3]甘绍成,吴怡玥.对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02):158-168.

[4]宋林.浅谈侗族民间器乐艺术牛腿琴的文化内涵[J].戏剧之家,2016(24):73-75.

作者简介:何宇峰(1980.11.30),男,汉族,广东省兴宁市人,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