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

闫春梅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张庄寨中学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瑰宝,也是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古诗词中优美的文字、饱满的情绪以及独特的韵律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体验。在文字、音乐等方面的创造和享受,我国古人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古诗词成为了学生们各个阶段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教学,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对优秀古诗词文化的诵读和学习,更加贴近古人在创作中的心境和情绪,提高学生们的文字感受力和欣赏能力。诵读是一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文字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活动,在诵读中,我们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见识古人诗词中的诗情画意、大好河山、雕梁画栋。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开展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的诵读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古代先贤们创造出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这些古典的诗词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兼具了大量的历史底蕴,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文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沧海桑田,留下的东西弥足珍贵,那么在学习中,学会诵读这些古诗词文化,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锻炼,更具有着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古典文化传承的作用和重担。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仅对学生们的成长有所促进,也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词文化中的一些内容与现代社会的事物大有不同,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古诗词中特有的意境和韵律,并不是教师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和解释就能够让学生们真正领悟和理解到的,因此,进行一定的诵读练习,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情绪对古诗词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有些古诗词的品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这就要求了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理解其中的内容。例如在古代,律诗对韵、格式、平仄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很多古人穷尽一生写出来的优秀律诗也寥寥无几,那么在律诗的品读方面,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艺术造诣,对其中所蕴含的奇妙之处自然知之甚少。通过诵读练习和感受,在不知不觉之间,学生们的品读和鉴赏能力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升。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了解规律,体会韵律

在古诗词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诗词学习选取的是中华文化中十分优秀的诗词内容,学生们所接触到的,也大多是一些理解起来不算太难,却也有着深远意境的诗词内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的对这些诗词内容利用起来,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当保证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备课准备。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的诵读教学中,首先需要的就是让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诵的含义,一篇古诗古词之所以能够被诵读,是因为内容本身就是十分优秀的。那么作为一篇古诗词最基本的韵律,教师也应当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引导学生们对古诗词中的原理、规律进行理解和学习,从而情绪饱满的进行诵读。在诵读中,学生们应当把握自身的语调变化,在学习中领悟古诗词中的韵律规律。以古诗为例,在古诗中,平仄是基础,在《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林黛玉曾经说过:“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由此看出,作诗平仄是基础,此处“奇句”暂且不论,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故事教学中,以教材中的内容,给学生们讲解平仄规律。

例如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我们就能够看出非常清晰的平仄规律,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对应的是平仄平平仄仄平,之后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则对应平平仄仄仄平平,何当共剪西窗烛/平平仄仄平平平,却话巴山夜雨时/仄仄平平仄仄平,按照相应的韵律规则,在诵读中领悟内容的起承转合,即使学生们开始的学习无法完全领悟其中的平仄,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学习,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在诵读过程中,应当注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都应当按照诗词中的规律来,这是诵读古典诗词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情境设置,示范诵读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教师进行一定的范读,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和带动学生们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遇到一些情绪非常饱满的古诗词时,教师本身应当对其中的内容非常的熟悉,然后创设一些相应的诵读情境,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们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设置情境,教师可以根据诵读内容本身,收集一些相应的古典诗词墨宝图片、视频、音乐等,讲述一些作者相关的生平事迹,在讲课的时候,总结一些古诗词中具备的内容,引导学生们想象画面,拉近学生与古诗词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诵读效果。教师可以在诵读开始之前,情绪饱满的为学生们进行范读,给学生们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们的情感和思绪。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时,笔者认为,这首诗太过经典,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那么一两句,所以读起来会更加的顺畅。加上古诗中原本就有的韵律,学生们在诵读的时候很容易语速变得非常快,原本十分具有已经的田园诗在学生们的口中变成了“打油诗”的感觉。因此,在让学生们开始诵读之前,笔者播放了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以音乐的旋律展开,让学生们通过欣赏音乐,领悟作者怡然自得,豁然开朗的心境。伴随着音乐的展开,教师在班级中进行了范读,展示了诗词中具备的情感和气势。学生们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通过宁静舒适的情感,近距离的感知陶渊明大隐隐于市的外化心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范读,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具体的诵读方向,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的表现进行模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领悟古诗词中的内容和情感,对古诗词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

(三)品位意境,抒发情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已经和思维能力,这是由于古诗词本身内容形式是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的,篇幅和字数都非常的短,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却包罗万象。想要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深入的领悟其中所要表达的思想,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在教育教学中,对古诗词相关的一些作者生平、时代特点等等进行介绍,让学生们从本质学习,了解古诗词的奇妙之处。

例如在学习《泊秦淮》一诗时,众所周知这是一首亡国诗,作者忧国忧民,对身居高位贪图享乐的官府以及不知国仇家恨的戏子充满了讽刺之情,通过对秦淮河边景象的描述,侧面反映出时代的苍凉和作者的无奈。那么这样的情绪如果只是通过字面意思和直接的讲述,学生们可能不会有太深的感触,在学习中,也很难带有更深的情绪将其诵读出来。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讲解那个时代,作者身处的社会背景的样子,从侧面让学生们领悟到,为什么一个诗人会在秦淮河这样一个风流才子大多十分青睐的地方,作下了这样一首悲凉的诗。

综上所述,古诗词具有不同年代独特的时代韵味,承载着的是厚重的历史,对于初中生而言,直面这些内容有些吃力,但是通过诵读教学,学生们在学习中也更有方向和感触。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J]. 成才之路,2014(17):30-31.

[2]史新霞.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诵读”教学[J]. 学周刊,2015(1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