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控制

宁晓 冯金凤 陈娟

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 泰安市 271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也对其管理工作带来严格的标准。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食品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分析了食品污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食品原材料质量控制等角度,探讨了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有效方法与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浅见,望有助于食品安全控制实践。

关键词:食品安全;污染控制;现状问题;方法措施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也是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标准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的准绳。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按食品安全标准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系统、科学、合理且可行的有机整体。建立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是守护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1食品污染的危害

食品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3方面。(1)导致食品变味、变形、变色等品质降低,或使食品腐败失去食用价值。(2)导致人体急性、慢性中毒。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副溶血性弧菌产生的肠毒素,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引起人体中毒,化学毒物引发的急性肠胃炎;有害重金属不断摄入体内并蓄积,引发慢性铅、汞中毒。(3)致畸、致癌、致突变。

2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2.1各领域标准不一

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的各个环节,比如食品供应、生产、加工等,而就现状来看,食品各环节的管理标准是不统一的,即各环节的工作人员所执行的相关标准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形同虚设,无法达到应有的管理效果。

2.2技术规范不完整

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产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相一致,与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相适应。但我国现有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技术规范并不完整。一方面,国家层面没有按业态和品种制定相应的规范;另一方面,已有的相应规范也没有很好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者没有按照技术规范指导生产经营行为,监管人员因专业素养局限没有按技术规范开展监管执法。

2.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在持续增加。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来看,相关食品检测技术未能实现同步发展,致使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检测及发现,促使食品市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例如,在国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国内蛋类、鱼类以及牛奶等食物过敏情况也在持续增加,但针对相关食品过敏蛋白的检测技术却未实现同步发展,致使食物过敏事件频发。另外,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添加过氧化氢、膨松剂等非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严重时甚至引起食物中毒。然而,针对非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我国却未设置统一的检测标准,相关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研究滞后性,使得非食品添加剂大多采用定性检测法进行检测而无法实现定量检测,相关检测结果缺乏良好的准确性,无法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检测支持。

3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策略

3.1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完善且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保证食品检测成效的最基本保障,所以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必须要提高相关重视,结合当今食品市场食品安全现状,合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细则,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式对各细则进行详细阐述,对食品卫生、农产品安全、食品产品质量及其他相同领域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流程进行具体明确,供所有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参考使用。完善且健全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具体实施成效,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度,还能够有效落实食品检测部门的工作责任,提高社会群众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3.2对食品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食品原材料是构成食品的关键要素,其污染水平及污染物的种类对于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必须对食品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对此,应建立健全食品原材料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为原材料质量控制方法、流程、目标、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依据与保障,确保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控制有据可依。强化社会宣教,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社会公众普遍认识到食品安全控制的关键性,进而积极投身于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中来。比如,在农产品种植基地,应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与指导,控制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防止超标残留。

3.3提高食品检测水平和安全标准

首先,将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建立起来,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我国相关部门和公司主要以国外优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参考,和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同时食品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均要把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全面监控。同时,确保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行政执法有据可循。其次,主动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将检测水平提高。(1)加大对食品检测策略和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发先进、高效的检测技术。(2)多参考国外的先进检测技术与设备,同时加大引入力度,结合国内食品安全形势,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且特色鲜明的检测技术和方法。(3)加强培养相关检测人才,为顺利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

3.4积极引进系统化的食品检测技术方法

在当前技术领域内,可用于食品污染控制与安全检测的技术方法多种多样,必须坚持检测技术方法的系统化、整体化、协同化发展方向,将现代化的食品安全检测理念融入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控制全过程,构建完善可靠的食品检测技术体系。以水果、蔬菜的有害物质残留为例,可通过化学检测技术对其残留物的类型、种类、数量等进行检测,利用专业食品检测仪器进行分析,充分估量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予以处理。

3.5加强行业协会监管

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作为非政府性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来引导行业正向发展。食品安全标准不仅是对食品生产企业提出要求,同时也是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从这个角度出发,行业协会内集中了大量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和意见领袖,他们对于食品安全标准从制定、评审、发布、效果跟踪全流程可以提出更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如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标准研讨会等;消费者协会则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在宣传食品安全文化,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上更有优势。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国家和食品安全部门必须要对食品安全检测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当今食品安全问题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食品检测标准,为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约束,提高食品检测效果,避免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此外,食品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在购买食品前对食品常见安全问题进行检查,避免采购问题食品的同时,对问题食品进行举报,从而为不法食品生产商的惩处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唐桂新,韦福广,莫晓玲.关于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检测标准在应用中的问题探讨[J].轻工科技,2019(4):128-129.

[2]刘奂辰,王君.《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实施效果跟踪评价[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7,29(6):730-734.

[3]马秀君,李文华,等.新时期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Z2):336-337.

[4]贾峰宇,王舒琳,潘华潇.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控制[J].检验检疫学刊(下旬刊),2020,27(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