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缓解策略——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缓解策略——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 

吴 小 莉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幼儿园  404600


摘要:分离焦虑是新入园小班幼儿表现出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适龄幼儿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继而迈向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第一步。这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与扶养者之类的依恋关系进行了分割,入园分离焦虑便在这时产生了。基于此,本文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对新入园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成因上进行剖析,提出“转变入园方式、转变环境融合、转变人际互动”三个关键点减缓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关键词: 新入园小班幼儿 分离焦虑 缓解策略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在和照料者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分离焦虑随着个体的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少,但也有少数人成年后仍有分离焦虑的表现,往往呈现出消极情绪和行为反应,如哭闹、悲伤、烦躁、恐惧等。新入园的小班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进入“心理断乳期”,物化环境的转变使幼儿的分离焦虑不仅体现在与依恋对象分离的瞬间,还会延续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幼儿产生各种不适应情况。

二、新入园小班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

第一,生理需要的缺失。哪怕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二胎生育政策的今天,每个家庭对孩子也是万分宠爱。幼儿在家时有专人照料生活起居,在家庭中的生活作息较为随意,当有想吃饭、睡觉等基本生理需要时,家人总能第一时间地给予满足。入园后,因为老师不能随时随地的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幼儿需要按照园内一日生活作息开始相应程度的独立生活,如独立用餐、如厕、安静午睡等。在与家长的日常交流时我们了解到,部分幼儿在家不主动吃饭,需要家人喂饭、边吃饭边玩,睡觉时带自己喜爱的玩具陪睡等等。处于完全有别于家庭生活的幼儿教育环境,极易引起幼儿焦虑,产生紧张、惧怕、哭闹、无所适从等不适的反映。

第二,安全需要的缺失。幼儿人际安全感的获得主要来自于家庭,家里温馨的环境,熟悉亲近的家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幼儿对家庭产生依恋现象。而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幼儿园是新奇又陌生的世界。各种环境、老师、同伴等因素都会使幼儿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另外,在新学期伊始,幼儿与教师之间还未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幼儿在园内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制度,学习各种集体生活的规则以及自我服务的本领,这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进一步加重了幼儿对安全的缺失感。

第三,归属与爱的需要的缺失。幼儿自出生起便与家人在朝夕相处的生活模式下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依恋关系。伴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中父母及双方老人大多数都会依顺孩子的意愿,事务的包办、情感的溺爱使幼儿在这种亲密的关系中尽情享受着独有的“恩宠”,这些关系在构成了幼儿安全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幼儿的归属感和自尊心。

三、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缓解策略

(一)常规式入园转为梯度式入园

经研究发现,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焦虑强度出现在不同时段,主要表现在睡觉、吃饭、入园时的分离。从化解幼儿入园的难度着手,在时间、空间、生活事件三个维度设计梯度式入园,逐渐增加幼儿在园时间,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阶段由一名家长陪伴幼儿在园活动半日,以玩具为载体,帮助幼儿熟悉班级内部及幼儿园户外环境,建立良好的印象基础。第二阶段是幼儿独立入园半日活动,请家长在午餐前接幼儿回家。这个梯度是帮助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基础上初步感知班级开展的集体活动。第三阶段加入午餐时间,请家长在幼儿午餐后接幼儿回家。这个梯度是让幼儿体验在园吃午餐的整个过程。第四个阶段开始加入午睡和下午的点心时间。这个梯度是逐步增进师幼亲密度,拉进幼儿与教师的情感距离。第五个阶段是鼓励幼儿独立在园生活一天,每个梯度的具体内容和持续时间围绕幼儿个体差异所表现出的情况而定。梯度式入园即可以巧妙缓解幼儿分离焦虑带来的不同问题,还能在交流沟通中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效减少家长对孩子入园不必要的困扰和担忧。

(二)单一环境转为多层环境的融合

家庭和幼儿园分别是幼儿生活环境中两种不同概念的微观层,两种环境的和谐融洽能促进幼儿尽快熟悉和信任新的事物,这对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具体可采取以下的策略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环境的融合:第一,幼儿园可营造模拟式家庭的环境氛围。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温馨又富有童趣的娃娃家最能让幼儿找到回家的感觉。例如:墙上挂有幼儿的全家福、迷你小厨房、卧室及幼儿喜爱的仿真玩偶等等,借助区角创设的游戏转移幼儿对家人的依恋,逐渐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第二,家园联动,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家庭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教师通过家园系列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家庭教养方式等,既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重视,也在不知不觉中淡化幼儿分离焦虑的情绪。第三,注重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交流。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的个性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教师应根据入园初期幼儿分离焦虑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给与幼儿足够的温暖,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建立幼儿与教师稳定的依恋关系。

(三)消极情绪转为积极的人际互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消极情绪是依恋与分离相矛盾的产物。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幼儿感受新环境中的快乐与温馨,以积极的情感充代分离焦虑的情绪,建立积极的人际互动,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首先,教师自己应从幼儿心理上精心呵护,用亲切的态度,柔和的语言,交谈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建立师幼间安全的依恋关系,为今后的情感沟通打下基础。其次,开展丰富丰富多样的活动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通过有趣的图画书、新颖的积木玩具、丰富多样的区域游戏,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理,增加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频率与机会,逐步减少幼儿人际互动的紧张与排斥感,让幼儿在自然的交往中巧妙的融入集体生活,感受在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邹静.创设缓解小班新生分离焦虑的支持性环境[J].学周刊(学术研究版),2014(8):238.

[2]林鹭.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缓解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