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简述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路径

鲁春华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新建乡中心小学校,四川 凉山 615400


摘要: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链接,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应对已有的教材灵活处理和运用,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筛选,补充,整合,自行设计出一些和现实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和他们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绝非是孤立的知识,而是源于生活,又可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从而让数理知识回归本真所用,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活力;促进学生在生活践行中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最终达成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应用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将其充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层次,将数学课堂密切与生活相结合,深入到生活中去探究和学习,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建立生活化数学意识问题,从而充分体现"数学寓于生活,又为生活很好服务"的应用思维,促使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它与生活密切相关,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生活体验探究,培养生活化意识


新课改提出了:“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即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亲身体验观察、对比、推理、探究及验证等学习过程。"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性强的自然学科,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进行体验与探索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观,培养他们数学生活化意识,促进学科素养的生成。


例如:以“折线统计图”一课为例,待学生学习完毕后,笔者为学生安排了走入生活去测量、分析、探究和统一的实际任务,并将学生划为了若干小组,让他们统计明天一整天气温变化情况,制作成折线统计图,要求组成员每隔三小时测量一回,深入探究有何发现。于是,每个小组展开了合作学习,组成中密切配合用温度计认真地进行测量,并将数学记录下来,最后用自己分析的数据来绘制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学生发现的结论,令人他们,有些出乎意外,他们表示:没想到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刻不是点,却是下午点。以后要避开这个时间段出门,即便出门也要擦防晒霜,以免晒伤。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到新知发现,既懂得了折线统计图学习的现实价值,又深化了知识理解和认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体悟数学应用价值


小学生年龄偏小,只有对于熟悉的应用题型,才易产生兴趣。故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学生的现有经验,为其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用已有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去解决现有问题。而对于较为抽象的应用类题型,教师可找出问题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进而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把握学生的关注点,提炼出其和题型之间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密切链接生活,带给学生一个全新视角去认识数学知识。在该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对应用题进行合理地改编,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如:以“小数乘法”一课为例,笔者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应用题案例:“每支圆珠笔元,钢笔的价格是圆珠笔的倍,小明买了支圆珠笔和支钢笔,总共需要多少元?”购物这一场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向学生引入“买文具”这一生活化的购物场景,帮助学生巩固本课学习的小数乘法相关知识。学生可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先算出一支钢笔的价格为(元),再算出支圆珠笔的价格为(元),支钢笔的价格为(元),进而得出小明总共需要支付(元)。


三、化解实际问题,促进数学思维形成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为了储备在头脑之中,而是为我们的生活排忧解难,化解数学难题,故而,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融合,通过引导学生以生活视域看待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借助课堂知识去化解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但驱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探究活动之中,使他们感受到数学运用生活的乐趣,而且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


例如:以“多边形面积”一课为例,待学生学习完毕后,笔者引导学生解决如下实际问题。如李大叔从事农业生产,他有一块菜地、一块油菜地,还承包了一个果园。已知果园近似梯形,它的上底是米,下底米,高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平方米,那果园共有多少棵果树?菜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长米,高米,每公顷产菜吨。这块地产菜多少吨?油菜地近似三角形,底长是米,高是米,共收油菜籽千克,平均每平方米产油菜籽多少千克?请大家帮李大叔计算一下,看谁能快速准确计算出来。在该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又得到了相关的数学生活知识和经验,同时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链接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在小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需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以理想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这样的生活化学习环境,往往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应用意识。


例如: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为例,由于几何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笔者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周边物件进行展示,如文具盒、魔方、粉笔盒、魔方、黑板擦……,然后引导他们说出哪些是长方体或是正方体,还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长、正方体模型,从而使学生对该知识有认识和应用有深入的了解,在该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外,还提升了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总而言之,由于新课改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如今涌现了多样化的先进教学方法,可谓在教育各界百花齐放,为课堂教学带来一片曙光。在此背景下,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以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开启学生数学思维,引导他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数学知识,并能利用所学数理知识很好地为生活服务,化解生活中各种难题。.鉴于此,教师应与时俱时更新教学观,灵活应用现代教学教学模式开展生活化教学,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本文根据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了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相关路径。


参考文献:

[21常启菊. 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0(16)

[2]曾祥阳. 浅谈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