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3


高校体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卿凯丽

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摘要:在当前我国高校中,体教融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教融合;问题;对策;


一、我国高校体教融合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就业效果往往是单向性的,然而引进校企合作的融合模式,其起到了对企业和高校都有利的作用。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虽然试点的时间不长,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凸显的问题,但是从长期的发展利益来看,校企融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唯有坚持体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将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一)体教融合流于形式

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各自培养人才的关键渠道,高校与企业双方各自吸收对方的优秀之处,二者的融合也是体教融合的重要平台。从目前现状来看,一些高校虽然实施了体教融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其形式过于应付,没有把二者真正捆绑在于教学之中,发挥二者各自的作用。有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企业对高校存在误解现象,不愿意加入与高校的合作中,这也使得合作步履维艰。从校企合作动力上来讲,并不是一个完全互惠互利的过程。因为校企合作还不足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合作依然停在表面上,未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从而使得企业对高校学生起到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校企合作虽然在宏观层面上有所改变,比如定期举行大型的座谈会、交流会,毕业生会有企业招聘会等等。但重要的是这些对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掌握专业技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地方高校的体育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

虽然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宏观目的一致,但是各个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存在差异性。就我国高校层次上存在不同,但是关于体育课程设计存在雷同性,具有创新意识的课程较少。在课程设置上面,理论知识的设计多余实践知识,操作训练安排所占份额最少。学生的知识构架应该是个系统的结构,如果学生的知识构架相对松散,那学生知识的牢固性就被降低,学生所学的专业性将无从谈起。由于很多高校格外注重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很多学生的就业协议是随意签署的,实习专业也未能与所学专业对口。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单位相对有限,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学校该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果对就业不关注,那学生的出口将会很难把握。

(三)体教融合的社会环境相对落后

体教融合依托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基础之上进行,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体教融合取得更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在目前社会中,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体教融合的环境氛围,没有指定清晰地规章制度和政策硬性要求学校必须与企业合作。企业的目是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人才的培养重视的程度比较低,高校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专业人才,对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较高。由于企业与高校在本职上的较大差异,体教融合的社会环境得不到保障。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效体教融合型企业平台建设路径

(一)体教融合观念渗透于师生思维中

推动体教融合工作的实施,采用工学共进的模式校企合作不应该只是体现在临近毕业的学生身上,而是从学生入学起,体教融合的观念就应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群体。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学生的思维意识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处于成长之中的学生,把体教融合的观念渗透于其中,从学习的开始就巩固这种观念,引导学生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对体教融合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正确的倾向判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切入点,在校外建立顶岗实习培训基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岗位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形成知识培养、能力强化、素质教育提升等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重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

体教融合一方面的任务是在企业,关键性的任务在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学生课程内容的安排直接与教学质量有关,教学质量就息息相关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重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在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与之打造重点产品。把社会市场的真实信息量融合教学课堂,帮助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其次,课程设计不能过分的突出理论知识,也不能完全以企业,以市场为驱动力。对标企业的岗位需求,酌情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做、主动学、主动思考。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创新创造,在体育专业上有新的突破。再次,课程的设计与改革应该建立在学生专业发展与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基础之上。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领域相对较狭窄,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数都会与体育有关,由于就业方向的针对性,那么课程建设应该也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在重建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之时,不仅要考虑国家育人目的地因素,还应该考虑学生就业需求,应该以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主,在体教融合的依托之下,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营造体教融合环境,健全地方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潜力和兴趣也有可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教学评价的方式多元化,内容也可以是多元的,比如通过网络平台自由答题,匿名信箱反馈,职业技能竞争大赛等等。教学评价虽然要进行改革,但并不等同于教学评价没有标准,教学评价的主体没有指向性。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要被运用至改革后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来。这样学生才能及时知道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教师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学校才能采用相应的策略,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加大实践和实训的力度,调整实践方面的课程内容以及比例,重构地方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为体教融合营造相对适合的环境。

(四)加强职业素质培养,设置合理的就业目标

设置合理的就业期望重视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发展,加大投入力度。依托校园环境和社会市场环境,发现体育学生就业规律,提升他们的市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担任进步空间,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加入新颖的就业时代知识元素,提升师资教学水平,落实学生的实践机会。优化教师结构队伍是加强师资队伍职业素质培养的第一目标,公平选拔出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行业门槛,对入门教师的品德、能力做一个评估,打造师资力量雄厚的教育团队。通过师资力量深入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改革,鼓励学生设置科学的就业方向,同 时也引导学生客观对待机遇与挑战,求真务实,奋力迈进。

(五)借鉴金融服务业的体教融合新模式

地方企业与高校校企融合的新型教育方式,得到了一定社会的肯定。为了更好地完成企业与高校的目标,校企融合的管理与开展模式可以借鉴市场上优秀案例——金融服务业的体教融合新模式。其具体步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加综合课程的设置。综合课程指的是在学生分别学习了几门专业课后,通过一门专门设置的课程综合考核多门专业课的理解和运用。综合课程一方面能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专业领域锻炼学生对综合技能的运用。

第二,增加实训课程。我国高校教育通常“重理论,轻实践”,为了更好地完成体教融合,高校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让学生真正体验就业岗位的需求。第三,升级教学资源。首先,编写应用型更强的教材。过去我国高校的教材更偏重理论性,与行业脱轨。其次,“订单式培养”思维开展体教融合工作,虽然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对接,其实只是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没有实现产业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整合。第三,将行业经验引入教师团队。一方面,高校可以主动吸纳有行业经验的教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校企合作中,派驻教师进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通过这两个层面,将行业经验引入教师团队,使教师授课的不再基于“道听途说”,而是自我经验的分享和传承。

(六)立足教育的体教融合新模式。结合教育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分析,高校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应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其一,增加综合课程的设置。综合课程指的是在学生分别学习了几门专业课后,通过一门专门设置的课程综合考核多门专业课的理解和运用。综合课程一方面能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在专业领域锻炼学生对综合技能的运用。

其次,增加实训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通病,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必然意味着增加应用型课程的设置,例如实训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课是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有效巩固和升级。采用与行业接轨的配套设备让学生更快接触行业环境,理解产业内涵。

其三,升级教学资源。首先,编写应用型更强的教材。过去我国高校的教材更偏重理论性,与行业脱轨。从教材上进行改良,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直观的了解产业的发展和动向。其次,校企合作研发教学(实训)软件。目前现有的教学软件由于是第三方承担,或多或少的与实际生产不太相符。高校和企业合作,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验,配之以教师的教学经验,设计开发出更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训)软件,这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第三,将行业经验引入教师团队。一方面,高校可以主动吸纳有行业经验的教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校企合作中,派驻教师进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通过这两个层面,将行业经验引入教师团队,使教师授课的不再基于“道听途说”,而是自我经验的分享和传承。

最后,拓展教学平台。高校的教学平台不应该局限于三尺讲台,通过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让学生走入产业内部,甚至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形式,让学生在产业内部去学习和思考。

三、总结

将体教融合模式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该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平台等方面对新型体教融合模式进行探索,把体校融合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让高校和企业都能在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中获得预期的效果,使得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使得高校培养出当代体育事业真正需要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国庆,刘宇佳. 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6):621-651.

[2] 王登峰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4.

[3] 陈林会 .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高等体育院校责任与使命的理论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6):21-2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