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气象描写的类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三国演义》气象描写的类型分析

韦双燕

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描写可分为突然性气象描写和预判性气象描写两大类。《三国演义》的气象描写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内容多样化,对《三国演义》的气象描写进行分类和分析,对进一步研究气象描写在《三国演义》中的作用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国演义》;气象描写;类型


《三国演义》的气象描写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内容多样化,想要对气象描写进行进一步探究就不得不对其进行分类。笔者欲将小说中的气象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突然性气象描写

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突然性气象描写有47处。所谓突然性气象描写,是指对没有任何预兆、突然发生的气象状况进行的描写。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体现了气象的瞬变性和多变性,而气象的瞬变性和多变性则为小说中突然性气象描写奠定了自然理论基础。这些突然性气象描写中有部分是符合当时该地区气象的实际情况和气象学相关知识的;而另一部分是作者为了使故事更有神异色彩而有意夸张写之。所以突然性气象描写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写实的气象描写和神异的气象描写。

(一)写实的气象描写

在小说中47处突然性气象描写中,写实的气象描写共有32处,占突然性气象描写总数的68%。小说往往通过情节铺垫以蓄势,借助气象描写的作用,来让故事发生转折,形成突转式的结构,以此突破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使小说在情节上跌宕起伏,更具张力。如第十二回,曹操被吕布围攻,夏侯惇赶来救援,夏侯惇与吕布大战到黄昏难分胜负,突然大雨倾盆如柱,两军不得不撤兵,曹操得以逃过了一劫。

通常情况下,故事的转折有两种情况,一是从顺境转向逆境,另一个是从逆境转向顺境。由于故事主体的多元化,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转折的转向也呈现出不同的答案。而在小说叙述中气象描写让故事情节的发展发生出其不意的逆转,牵动着读者心弦的同时也让读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得故事更具有艺术力和感染力。

军事描写是《三国演义》的重头戏,自然环境描写则是军事描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说中将自然环境拟化成是天命的传授者,在每一次国家大事或者人物命运变化之前大自然都会给予一个端兆。气象描写也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的一部分。小说中作者频繁用生活中常见的风、雨、雷、电等气象描写来预测事件发展的走向和个人命运的吉凶,赋予风、雨、雷、电等气象描写以灵性,使得深湛精辟的军事描写多了几分传奇性和神异色彩。如第九回,李肃将董卓骗回长安,在路上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这一气象描写为凶兆,董卓的死就是最好的印证。

在描写朝代更替时,气象描写也贯穿于故事叙述中,预示着故事的发展走向。如第一百零六回中,说到至夜魏主宫中忽然有一阵阴风吹过,吹灭了灯光,只见毛皇后等人前来索命。将气象描写贯穿在灵异的故事情节中,灯光便成了魏主生命的象征,灯灭了,预示着魏主大限不远矣,同时预示着一个朝代即将结束,另一个朝代即将开始。

(二)神异的气象描写

在小说47处突然性的气象描写中,神异的气象描写共有15处,占突然性气象描写总数的32%。在中国古代,帝王们常常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皇权,往往会对自己进行神化,以解释自己至高无上权利的合理性。在封建社会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这种天命观。而为了表现这种天命观,往往需要与天结合,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些神异的气象状况。如:在第三十二回中,描写了曹丕出生时天边云气的奇异景观,这一奇异的气象描写不仅为了曹丕日后废帝篡位埋下了伏笔,也生动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强调的天命观。

二、预判性气象描写

预判性的气象描写的特点就是人们会根据天时、地利等众多因素对还没有发生之前气象状况进行的一个预先判断。小说中对气象描写进行预判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利用对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的熟识来预判

气象状况往往与地理环境、季节气候息息相关。小说中多处出现人物凭借自身对某一地区或季节的气候的熟悉程度来预判气象状况的现象,以达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效果。如在第五十九回中曹操令军士取渭河沙土筑土城,却屡建屡倒,幸有梦梅居士善观天时,知晓农历九月,天气暴冷连日不开过后必会天气骤冷,可利用这一天气变化筑成垒寨,助了曹操一臂之力。而第九十四回中,诸葛亮预测出出天将降雪,故借雪设计。在小说中,人物对气象状况的预判决定着事件发展走向,对事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利用对天象的观察来预判

在中国古代,一些气象的预测和天象是息息相关的。其实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天上和人间关系密不可分,冥冥之中支配季节更替与群星运行,同时,也支配着人世间的某些事。《易·系辞上》曾这样提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古人除了用天象来预测事情的吉凶外,还将天象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以预测未来的气象状况。在《三国演义》中,也出现了通过观测天象以预测未来气象状况的案例。如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和司马懿通过夜观天象,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以推测出此月必有大雨淋漓,不宜进军。后来果然连降了几天大雨,淋漓不止。

(三) 利用奇门遁甲之术来预判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道教思想盛行,许多人都向往着修仙得道,所以修炼奇门遁甲之术。奇门遁甲之术是指中国古代传说中道教夺天地造化、鬼神之功的秘术,可以夺人魂魄,也可以延年增寿。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小说在描写气象时多次写到了奇门遁甲之术。如第一百零二回,孔明施遁甲之法,令天地顷刻间阴云四合,黑气漫空,以诱魏兵。待击败魏兵后,又驱六丁六甲扫荡阴云。小说中奇门遁甲之术的运用使得人物妖魔化,让人物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由于人物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就会对气象状况有个心理预期,并通过此能力使气象状况达到自己预期想要的效果。

总之,《三国演义》的气象描写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化,围绕政治和军事展开,以虚实相生的笔法进行叙述。正所谓兵者,诡道也。为将者,讲究顺天应人,对于天时、地利、人和,不可不察也。而气象描写就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优化故事情节、丰富小说内核的重要一环。对《三国演义》的气象描写进行分类和分析,对进一步研究气象描写在《三国演义》中的作用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贯中.毛批三国演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25.

[2]刘昭民.《三国演义》中的气象知识[J].中国减灾,2012(08):12-13.

[3]于彤.《三国演义》中的气象战[J].民防苑,2008(02):22-23.


作者简介:韦双燕,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