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志云

广西正宏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535599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工程建设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率,且保证其质量和安全符合要求,在工程建设中逐渐应用EPC总承包模式,同时该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成为主流建设模式。就EPC总承包模式而言,是建设单位委托承包单位对项目进行承包,此时,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合同内容,既要有设计和采购环节要求,又要施工及运行方面的内容,双方签订合同后,承包单位进行相应的管理[1]。该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还促进了工程健康安全性和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些许不足,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问题的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对策。基于此,本文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业主作为委托承包企业间工程项目的设计、材料的采购及工程施工,即为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该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前者的优势较为显著,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般情况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对总价进行固定,这种方法便于控制投资,但对于业主而言,无法进行相应的管理,管理方式较为简单。设计、采购及施工的高度融合是该模式的核心,具有工程短的特点。另外在应用该模式的过程中,总承包单位需要面临较高的要求,需要提高自身控制能力,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尤其是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性及造价方面的控制能力。为此总承包单位需要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有效地解决,从而提高各方面的控制能力。

  1.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中的问题

  1. 施工与设计之间缺乏融合度

当前,我国EPC工程的承包模式,在工程承揽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共同参与,也可将项目直接承包给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采用部分工程项目分包的形式,无论是哪种方法,都需要施工和设计的高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的完善性。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施工单位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较大,仍有沿用传统的承包模式,所以存在等待设计方案完成后进行施工的现象,完全忽略了设计阶段的审核,对复核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不够重视[2]。从而导致设计错误或缺漏、投资控制及操作可行性等问题,在设计阶段未能解决,进而使后续实施中设计多次变更,延误了工程进度。

  1. 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缺乏完善性

就目前工程承包单位而言,其虽然有自己的管理方案,但在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的建立方面,仍有较多不足,从而导致人员、机构、体系等方面无法达到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要求,其主体现在管理体系缺乏可操作性、人员结构不完善等方面。比如,承包单位未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部门,正因如此,就算设立了其他相应部分,也无法使其作用得到真正地发挥。

  1. 人才缺少,且缺乏项目管理经验

传统的项目承包模式中,设计单位的主要作用是完成相关设计任务,而施工单位负责工程的施工环节。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可形成联合体,组建成为工程的总承包部门,此时需要该形式下的承包单位,具有较高的项目管理理解和认知能力,同时应用到实际管理中,这种情况下,联合单位在建设项目管理团队时,就会面临更高的要求。然而,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往往具有技术能力高的特点,缺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无法全面的理解项目的管控,存在整体意识缺失的缺点,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于工程的实际实施较为重视,同样缺乏项目管理经验。由此可见,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缺乏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不利于该项目的市场开拓和业务扩展。

  1. 缺乏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操作性

关于EPC项目总承包管理,为了保证其健康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同时地方政府也颁发了相关文件。这种情况下,加之发展趋势的影响,使工程总承包建设市场中,有大批设计单位、咨询单位及施工单位积极涌入,这对项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3]。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招标中,部分地方企业,采用模拟清单的模式,在此过程中,政策的引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虽然如此,但该方式仍未成熟,需不断探索,缺乏实际操作性。

  1.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 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

设计、采购及施工的完美融合是EPC工程承包模式的核心内容。当前,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采用联合体的形式对大多数项目进行承接,所以,沟通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此时,在设计阶段,施工方应拿出积极的态度完成对接,严格复核设计阶段的相关文件,详细的检查设计内容有无错误或漏洞,明确施工现场的可操作性性,以此提高对设计的要求,并促进设计的完善性

[4]。此外,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例数制度,保证其长效性,从而建立各个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良好的沟通,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 设计时严格执行限额制度,促进投资控制能力提升

限额设计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重点内容,此时设计人员应该加强重视并严格遵循这个理念,此时需要加强设计人员对经济的理解,提高其把控能力和相关意识,在进行设计时严格按照估算及概算的方法完成,实现限额的合理控制。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需要邀请经济测算人员共同参与,为设计的限额扣工资提供指导,从而实现将问题提前解决的目标。此外,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奖惩制度,促进监督管理能力的提高。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可待设计完成后进行预算编制,需在设计期间经过测算和复核与设计人员形成良好配合,提高设计的可行性。同时在设计期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现对投资的良好控制。

  1. 提高对项目管理体系的重视

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是提高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所以应加强重视,需要通过4个方面进行完善,分别是资源的合理分配、人才综合能力、经济及实力,以此在全生命周期中,为业主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另外,企业内部需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防控,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1. 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如今,各个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企业纷纷加强了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工程建设企业也不例外。想要使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有效解决人才缺失的问题。定期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支持过程中应总结管理经验,并学习优秀的管理理念,从而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具有经验的管理型人才[5]。此外,为了避免人才的流失,企业可构建长效的奖惩机制。除此之外,各企业间可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学习关系,相互学习各自的优点,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符合社会要求。

  1.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将工程总承包项目纳入,以此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促进工程建设行业和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在此期间,需要注意法律法规与工程项目的匹配度。另外,地方相关部分结合我国情及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使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健康有效的发展。

结语: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各个项目中工程管理模式无法达到要求。因此,需要相关部分加强管理,总结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促进我国工程管理行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齐琦[1],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20,(21)

[2]蔡钦[1],关于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9,0(2)

[3]甘宁[1],设计企业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9,0(12)

[4]王爱斌[1],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0)

[5]袁石祥[1],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建设,201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