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浅析

孙钟铭

东明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工业和农业也随之发展,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农产品是否达到绿色健康和营养无公害的要求。当前,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分析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农作物;安全生产;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农民的耕种效益,保障粮食充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命脉。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是在保障农作物基本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种植技术,能够促使农业生产实现无公害化,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大研究力度[1]。基于此,介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生产实践提出一些目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1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业虽然倡导绿色生产理念,但是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过程还存在化肥和农药等使用不规范而导致农产品含有有害物质甚至有害物质超标的现象,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部分地区种植户为保证作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增加了化肥用量,而长期过量使用化肥或滥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2];部分地区种植户在农作物种植生长过程当中,为了保障其健康茁壮生长,不受病虫害威胁,会适当地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喷洒农药,导致农作物中存在农药残留。在农作物栽培技术中,对于土壤的管理非常重要,因而相关技术人员研究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此外,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以及缓释肥技术也不断出现。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选择优质的种植基地

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地环境才能生产出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无公害农作物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很高,应因地制宜选择栽培地,这也是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重中之重。要根据不同的种植品种,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种植基地,对于基地的土质条件以及水质检测工作要做到位,提前规划,避免选择存在污染源的地区,以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要考虑好栽植地的季节和气候因素,提前做好防洪或灌溉准备工作。

2.2 建立合理的耕地制度

作物的许多病害都通过土壤侵染,将感病的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进行轮作,可消灭或减少这种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病害。合理轮作也是综合防除杂草的重要途径,且不同作物栽培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农业措施,对田间杂草有不同的抑制和防除效果,如水旱轮作可在旱种的情况下抑制杂草生长,在淹水情况下可使一些旱生型杂草丧失发芽能力;作物轮换种植也可起到防除杂草作用,同时能保证土壤养分均衡利用,避免其过分消耗。通过建立合理的耕地轮作制度,能减少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病、虫、草害,从而减少用药,进而减少农残,提升农作物品质。

2.3 选择优良品种在最佳时期进行播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农作物品质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其综合抗逆性以及丰产潜力和稳定性是否达到了国家标准。此外,选择优良品种后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不同地区,日照时间和温度变化都不同,應该选择不同的播种日期,并且在播种之前要进行种子晾晒、选种、浸种、催芽处理,将种子表面的病菌和细菌杀死,提高种子的活力,保障后期能够出苗,同时保障农作物的品质。

2.4 合理密植

作物产量是由群体数量和单株产量决定的,合理密植对于农作物非常重要,在保障产量的同时,能够尽量合理利用土地。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以及根系特点、枝叶特点等合理规划行间距,如果播种量过大,会导致植物的营养和水分需求量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健壮幼苗,造成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合理密植能够促使农作物充分利用光照和养分,增加产量,提升品质。

2.5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栽培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这一部分工作,要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中,要明确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原则,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若病虫害发生规模过大,不可避免要使用农药时,要采用最科学的配比浓度,避免对于农作物产生有害影响[3]。在整个农作物生长过程当中,要定期对病虫害进行监测,避免出现大面积病虫泛滥的现象,为保证绿色农产品的品质,可采用物理防治技术害虫,如用黄板诱杀蚜虫、斑潜蝇、粉虱等。黄板是根据害虫的趋色性而研发的一种新型诱捕害虫产品,其表面涂有一薄层胶黏剂,黄色背景起到引诱害虫的作用,害虫飞向黄板后,被胶黏剂牢牢黏住,以起到捕捉和杀灭害虫的作用,胶黏剂无毒、无味、无污染,具有防水性。该技术具有引诱力强、黏捕率高、诱虫广普、无毒、无害、无污染等特点,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有效防治害虫。

2.6 加强田间管理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尽量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的施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田间管理是根据作物各个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采取促控相结合的措施,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使作物个体与群体得到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高效率的目的。作物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满足种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等条件,避免土壤板结,保证达到苗早、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以保证高产。同时要进行翻耕和松土工作,清除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污染的杂物,保证土壤酸碱性在稳定科学的状态。前茬农作物收割后也要及时清理,可留下作物的短茎和根当作肥料进行再次利用,比如选择生长良好的玉米秸秆,处理成节埋在沟内在加少量油饼、复合肥等使其发酵后再利用,这样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对后期的再次种植有很大好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 结语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作为种植人员,要时刻把粮食生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无公害绿色农作物。因此,应该全方位改进和完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海龙.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0(11):35.

[2] 孟晨星,董媛媛.关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思考[J].山西农经,2020(1):94,96.

[3] 王海龙.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18):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