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诊断眼眶肿瘤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超声检查诊断眼眶肿瘤临床价值

景艳波

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眼眶肿瘤应用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47例(47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结果良性肿瘤33例,恶性腺瘤3例,诊断符合率为76.6%,误诊11例,误诊率为23.4%。良性肿瘤眼球及眼眶肿瘤声像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结论:超声检查无创、经济,易被接受,可以确定肿瘤的具体空间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眼眶肿瘤;超声;诊断;价值;



眼眶肿瘤可发生在眼眶内或继发于眶周结构和转移性肿瘤。良性多于恶性,与眼眶脂肪相比,眼眶肿瘤低回声物[1]。眼眶病变超声表现清晰,符合率高。眼眶肿瘤的超声定位,特别是与视神经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和手术入路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定性诊断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形态、声学特征及可压缩性等因素来确定。现对眼眶肿瘤采取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47例(47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5~77岁,平均年龄57.5±2.5岁;右眼21例,左眼26例。首发视力下降38例,合并复视6例,眶深部疼痛2例,上睑下垂1例。病程0.3~3.6年,平均(1.4±0.8)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 7.5MHz,仰卧,闭睑,涂耦合剂,探头于眼睑上轻置探查,以多方位切面进行扫查,对眼眶、眼球内结构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压缩性。

2 结果

37例眼眶肿瘤,经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病理结果良性肿瘤42例(89.36%),恶性肿瘤5例(10.64%); 超声检查结果良性肿瘤33例,恶性腺瘤3例,诊断符合率为76.6%,误诊11例,误诊率为23.4%。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

肿瘤类型

病理结果

超声检查

误诊例数

符合率(%)

海绵状血管瘤

11

10

1

90.91%

皮样囊肿

8

5

3

62.5%

神经鞘瘤

7

6

1

85.71%

脑膜瘤

7

5

2

71.43%

炎性假瘤

5

4

1

80.0%

泪腺混合瘤

4

3

1

75.0%

腺癌

3

2

1

66.67%

转移癌

1

1

0

100%

横纹肌肉瘤

1

0

1

0%

合计

47

36

11

76.60%

对眼球及眼眶肿瘤按良恶性不同,良性肿瘤声像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具体超声图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情况见表2。

表2 眼球及眼眶肿瘤超声特征

类型

例数

形态

边界

内部回声

规则

不规则

清楚

不清楚

均匀

不均匀

良性肿瘤

42

32

10

34

8

32

10

恶性腺瘤

5

1

4

1

4

1

4

合计

47

33

14

35

12

33

14



3 讨论

眼超声在眼科疾病诊断和测量中的重要作用已被临床医生所认识。近年来,随着眼科超声仪器的发展,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诊断价值也相应提高。眼眶肿瘤是指有眼眶内容物的肿瘤,不包括长入眼眶的肿瘤[2]。

超声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好,不同类型的肿瘤由于结构不同而衰减不同,因此可以考虑判定是什么组织成分。一般强回声为海绵状血管瘤,中等回声为泪腺混合肿瘤,视胶质瘤、神经鞘瘤等均可见低回声,B超根据组织回声强度二维图像,从位置、形态、边界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病变性质和范围,病灶内部回声、声压和可压缩性[3]。

最常见的不均匀性肿块类型为海绵状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光滑,内部回声强,分布均匀,眼球壁可压缩、受压。实质均质肿块内部低回声,大小及形态各异,可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状等[4]。见于神经鞘瘤、视神经胶质瘤、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等,囊性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回声随内容物的不同而变化。粘液囊肿通常是无回声的暗区。皮样囊肿可以是无回声或异质性高回声。囊肿后壁回声增强,侧壁回声消失。

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B超具有特征性表现,即内部回声越来越强,且分布均匀,声衰减中等,肿瘤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超声探头压缩眼球可缩小肿瘤体积。眼眶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眼眶肿瘤,可发生于眼眶上缘,可触及皮肤下或眶内,但位于较深骨膜外。超声显示眼眶内有圆形和半圆形病变,病变范围可超出眼眶边界。状态清晰,但内部回声强度不相等。囊性结构的液体暗区有实性回声。如果囊液中有上皮脱落和毛发,则肿瘤回声为多发回声,回声增强。应与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后者回声均匀,肿瘤位于肌锥内,皮样囊肿具有明显的压缩性。泪腺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发展迅速,复视和疼痛症状出现早。超声显示病变早期出现在眶外及眶上部,晚期侵犯整个眶壁,甚至超过眶壁。肿瘤边界不规整,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微弱,声音衰减明显,后边界往往不清晰。当探针加压时,眼眶疼痛,肿瘤不变形。横纹肌肉瘤的超声表现多见于眶外及眶上。由于肿瘤发展迅速,扩张和向外突出肿胀,常形成不完全的假包膜,肿瘤清晰。肿瘤回声弱,回声分布不均,有暗区坏死及液化腔。肿瘤内部声学功能减弱。大多数肿瘤没有压迫,可见眼球筋膜囊积液现象,即眼球外有一暗弧区。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为眼眶内圆形或椭圆形占位性病变。如果神经干很粗,可以看到与之相连的神经干上的一条带状暗区。肿瘤边界清晰光滑,可压迫。可与高回声海绵状血管瘤鉴别。

对眼眶肿瘤,经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6.6%,误诊率为23.4%。良性肿瘤声像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蓬, 陈樱, 武犁,等. 超声造影与增强 MRI 在眼眶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5(8):705-709.

[2]陈晓宇, 魏锐利, 刘新华,等. 眼眶内肿瘤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 19(009):651-655.

[3]孙书菊, 谭君武. 浅谈应用超声检查诊断眼眶肿瘤的临床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 000(006):74-76.

[4]柏刚, 武犁, 李蓬. 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011):1028-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