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退变为何成为骨科顽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1

脊柱退变为何成为骨科顽疾

肖超凡

武胜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安 638400

1.什么是脊柱退变

脊柱退变是因各种内外因素,导致脊柱发生病变老化的过程。脊柱是人体中最容易发生慢性损伤的部位,导致脊柱退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年龄因素带来的自然老化外,还和先天发育、过度劳累、长时间高强度劳动等因素有关,同时外伤也有可能加速脊柱退变的进程。脊柱退变可导致一系列的脊椎疾病,而脊柱退变又常以颈椎和腰椎退变为主,常见的并发症有颈椎间盘突出症、腰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前期脊柱退变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触痛、钝痛,腰部行为活动受限,中期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日常散步行走也会导致疼痛难忍,往往走几步路就需要停下来休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后期患者往往会疼痛难忍无法站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2.常见的脊柱退变疾病

2.1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是位于两节锥体之间的一团由髓核和纤维环组成的胶状弹性物质,主要在日常脊椎活动时起到缓冲润滑的作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椎间盘纤维环血管含量逐渐下降,导致椎间盘供血不足而老化,此时如果椎间盘劳累过度,或是由于腰部活动过度,临床资料显示,腰椎间盘患者大多数为25-45岁的青壮年群体,其次是4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青少年则少见,患病群体多数都有腰部外伤历史并由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的经历。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损伤,使被纤维环包裹的髓核露出,挤压脊柱周围神经,产生疼痛,同时挤压周围血管组织造成周围组织生长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伴随放射性下肢神经痛,从腰臀部辐射至大腿以及小腿痛,同时伴有长期性怕冷、下肢肢体发麻等症状,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减弱。下肢运动功能减弱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挤压脊柱周围神经,神经组织受压导致其支配的肌肉活动受阻,导致活动能力减弱,感受能力减弱,严重者还会引起肌肉萎缩和肌肉瘫痪。

2.2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腰椎黄韧带增生性肥厚,椎间盘突出导致椎管内径变小,挤压椎管内神经引起的相应的神经障碍,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腰腿疼痛,短时间直立或行走即可导致腰部以及下肢麻木疼痛,影响正常活动,休息后症状明显减轻,但再次站立或行走时仍继续复发。患者腰部活动受限,多数表现为前屈正常而直立以及后伸障碍,所以为避免疼痛患者多保持前驱弓腰体态。

临床治疗椎间盘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理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手术治疗,探镜微创治疗等,直接切除病变椎间盘髓核,使受压迫神经得以解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疼痛。手术治疗效果好,治疗彻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由于腰椎部血管神经丰富且结构复杂,手术治疗风险较高,同时易导致手术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实际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

3.治疗存在的困难

3.1治疗周期长

治疗脊柱退化疾病不仅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手术治疗,还应进行护理、康复训练等一系列的脊柱恢复治疗计划,综合治疗时间长,患者往往因工作生活以及个人情绪因素不能坚持完成治疗疗程,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差,愈后恢复效果差。

3.2愈后易复发

脊柱退化相关疾病最主要的诱因是年龄增长伴随的脊柱结构老化,脊椎自我恢复能力降低,一旦出现脊柱退化相关疾病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病,药物手术治疗后也很难恢复至正常状态,损坏部位往往被机体机化形成以纤维组织为主的瘢痕结构,其韧性弹性较差且易破损导致疾病的复发。同时患者治疗后往往不能避免再次进行体力劳动工作,从而进一步导致疾病的恶化或是疾病的复发。

4.治疗建议

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的讲解,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由于患者术后应长时间卧床导致罹患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增加,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应进行防血栓工作,例如穿防血栓弹力袜、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运动、进行肢体按摩等。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饮食以清淡多纤维为主,以避免患者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升高挤压脊柱。术后应注意抗感染工作,规范使用抗生素,注意监测患者体温、血压等身体指标,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患者出院后注意日常活动强度,避免劳累,避免过度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注意个人饮食护理,出现疾病复发症状应及时复查以免疾病完全复发甚至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