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肿瘤如何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1

结肠肿瘤如何治疗?

郑仲谨

四川现代医院 四川 成都 610212


结肠肿瘤为胃肠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为大肠癌常见部分,约占60%。多数患者均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患者占比约为15%,男性发病为女性发病3倍。根据临床观察,其可发生于直肠息肉或血吸虫病基础上,肠的慢性炎症,也可诱发结肠肿瘤。结肠肿瘤致病因素包含哪些?结肠肿瘤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结肠肿瘤?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结肠肿瘤?下面将详细介绍。

  1. 结肠肿瘤致病因素包含哪些?

结肠肿瘤对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其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病变、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其中遗传因素,若家族中存在结肠肿瘤患者,其亲属患结肠肿瘤概率,与普通群体相较稍高,此类群体在生活中需更加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慢性炎症病变,主要指患者患有结肠炎,随着病症不断恶化,可能伴有息肉形成,增加肿瘤变的风险,部分特定结肠炎症,譬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极易形成息肉,诱发结肠肿瘤发生。不良饮食习惯,高脂肪、少纤维饮食习惯,也可致使结肠肿瘤发生,高纤维食物更易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利于肠内残留物稀释,降低粪便在大肠内通过时间,减少结肠肿瘤发病。生活环境主要指,在血吸虫流行区,结肠肿瘤患病概率较高,血吸虫卵沉积于肠壁,加之毒素刺激,极易引发慢性溃疡及息肉,诱发结肠肿瘤。

  1. 结肠肿瘤有哪些症状?

2.1大便习惯发生变化

结肠肿瘤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大便异常,譬如粪便稀薄、粪便中伴有脓血,且排便频次显著增加,若结肠肿瘤患者未得以及时诊治,患者极可能出现腹泻、便秘状况。

2.2异常的消化道症状

结肠肿瘤患者一般会出现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出现间歇性腹痛或隐痛,随患者病情不断发展,之后转变为持续性腹痛,可伴有肠蠕动亢进、排气受阻及慢性梗阻症状。

2.3中毒症状

结肠肿瘤众多症状中,切勿忽视这些异常症状:早期结肠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低热及身体乏力、消瘦或浮肿等表现,其中多数患者均会患有贫血、消瘦等症状。

2.4腹部包块

在结肠肿瘤患者群体中,约一半患者均会出现腹部包块,实际其为一种质地较硬、形体不规则肿块,给患者造成严重不适感。

  1. 如何治疗结肠肿瘤?

结肠肿瘤临床多见为结肠癌,也存在部分良性肿瘤。结肠肿瘤传统治疗方式,在结肠癌治疗进程中十分普遍,而生物免疫法逐渐为结肠肿瘤治疗主趋,患者治疗病症时会纠结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其疗法选取与患者自身兵病期存在较大关联,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治疗方式。

3.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法,可快速将肿瘤病灶予以清除,但极易将肉眼难以发现癌细胞组织遗漏,所以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生物治疗,可将残余癌细胞予以去除,重新构建患者免疫系统。

3.2化学治疗

多数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转移及复杂可能性较大,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及手术切除后患者,均需接受化疗,其为治疗结肠癌重要治疗措施,化疗会对骨髓造血系统造成损伤,主要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

3.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结肠癌治疗中日渐重要,可与手术进行综合治疗或单纯放射性治疗。

3.4生物治疗

主要利用份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成果,将机体免疫系统及肿瘤基因为切入点,通过调动天然免疫系统或扩增机体靶向性较强抗肿瘤因子,实现肿瘤防治目标,当前结肠癌具体应用中,主要以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为主,其可避免结肠癌复发,降低化疗毒性,且治疗方式易被患者接受,生物治疗为当前有效、安全治疗措施、生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方法联合应用,有较强的互补作用,恢复及重现患者受损免疫系统,通过调节患者身体免疫力及抗癌能力,切实将肿瘤扩散及转移予以遏制。

  1. 如何预防结肠肿瘤?

4.1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做好身体锻炼

对各类息肉、慢性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需尽早处理,为预防结肠肿瘤重要措施。此外,应积极做好身体锻炼,且保持每天30分钟活动身体,研究调查表明,工作时活动量较大群体,与长期久坐群体相较,患病率低40%-50%,因大部分时间结肠内含有粪便,活动可将其快速通过结肠,粪便内存有一定致癌物质,存留时间越久,给致癌物质接触肠内壁机会增大,患结肠肿瘤几率上升。因此,需积极增家活动量,减少肠内激素含量。

4.2改善饮食习惯

科学、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食用各类新鲜水果、蔬菜,此类食物富含丰富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适当在主食中加入粗粮。将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习惯变更,少使用高脂肪食物,尤其为动物性脂肪。

4.3定期检查

针对结肠肿瘤高危群体,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存在多发性肠息肉者、溃疡性结肠炎者、慢性虫吸病、结肠癌家族史患者,均需定期进行检查,将结肠肿瘤早期症状予以重视,如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

综上所述,结肠肿瘤为常见多发肿瘤疾病,给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若患者存在相似症状,需对其予以重视,积极检查针对性治疗,切勿身体存在不适感后仍不去医院,丢失治疗时机,具体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