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鸣区三月三歌节外宣英语字幕翻译分析

/ 4

广西武鸣区三月三歌节外宣英语字幕翻译分析

陆妍汕,蔡妍丹,李雪雪,左雅莉,韦凌云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文化交流常态化的背景下,壮族三月三歌节文化,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壮族民族特色,如以文字或视频方式对外宣传,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笔者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对三月三歌节的宣传内容进行了汉译英翻译。本文旨在通过搜集记载有关三月三民族特色的资料和文献以及制作相关的英语视频作为依托,在翻译目的论原则指导下,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作者发现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汉语存在许多包含中国民俗文化特色表达的词语。因此,考虑到中国民俗文化在词语表达中的特殊性,在词汇层面,作者多将其词汇采用直译或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词语,这样做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能较好的体现原文的风格,而句子在翻译上则多贴近原文意思,作者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将句子意思向观众完整表达出来。

关键词:目的论;三月三歌节文化; 翻译策略;翻译方法

1.引言

自古以来,居住在广西的壮族人民就有农历三月初三唱山歌的习俗。生活在我国南方的古骆越人是壮族人民的祖先,“歌圩”也是古骆越人的祭祀文化的产物。为了更好地展现我国独具特色的壮族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笔者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对三月三歌节英语视频字幕以及三月三歌节的宣传册进行了汉译英翻译实践。视频中的字幕能成为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而字幕信息分享则可以让观众了解到中国的民俗文化,进一步宣传我国优质民俗文化。

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也让对中国文化影片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多,字幕翻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目的论在影视字幕翻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的影视字幕翻译起源较晚,翻译的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通常存在的问题有句不达意,或者词不达意,这使得受众无法更好的理解原文中蕴含的文化。据查阅过的相关文献得知,之前关于中国民俗节日方面的字幕翻译的研究的较少,尤其是使用目的论理论的字幕翻译实践研究。

因此,本文旨在以有关民族三月三歌节的英语视频和资料翻译作为依托,在翻译目的论原则指导下,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有关中国三月三民俗文化的字幕翻译和外宣提供参考,以便外国观众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国家的节日文化,增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期实现中外文化长远而永久的共同发展的目标。

2. 文献综述

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在德国兴起的翻译理论派中展现其独特的一面,在此之后,它被广泛应用于笔译、口译、以及翻译文本和翻译实践的研究中。

关于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学者张璇 (2019(04):65-66)认为目的论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形成期、演变期和成熟期。

第一阶段则是凯瑟琳娜• 莱斯塑造的目的论的雏形。凯瑟琳娜· 莱斯在1971年出版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则论述了源文与译文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为目的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她认为在实践中更应重视译本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功能。

第二阶段是由弗米尔在莱斯的基础上发展理论,值得一提的是,弗米尔的老师是莱斯,弗米尔则丰富了老师的理论,认为译文可以由翻译目的决定,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的目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的方法与策略来进行翻译活动。弗米尔还提出了关于这个理论的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这三个原则的出现为翻译研究领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第三阶段则是由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汀娜·诺德继续发展和完善理论。李瑞平,刘磊,夏莉(2019:83-84)指出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Justa Holz Manttari) 和克利斯蒂安•诺德 ( Christiane Nord) 对这个翻译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丰富和完善。而诺德在翻译中强调功能与忠诚在翻译中的作用。诺德(2006,17(2)) 认为只要想一想核心概念“忠诚”,“就可以清楚地说明译者作为文化和语言之间的中介的作用”。他还认为明智的做法是将翻译视为一种面向交际目的或目的的活动。

由此可见,目的论的发展为翻译学界打开了一种新的视角,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王军和陈诗月(2017(18):102-103)也提到翻译目的论不仅可以拓宽翻译视角的视野,还能从译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翻译实践活动中,以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有益于研究者能从多元化角度来审视和评估成果。

在翻译研究中,目的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效果也尤为显著。此外,目的论还为翻译活动中的参与者起到积极的作用。毛永冰(2012(10):119-120)认为翻译目的论不仅能对翻译活动的参与者有影响,还能有效地提升了译者的主动参与性。

目的论虽然可以对翻译活动或者译者起到影响作用,但是它对翻译实践不一定能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理论”包括对“观测数据”的解释和相互关系;它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对象,与实践没有直接联系,这一理论概念符合现代认识论,因此,期望理论能立即对实践的改进作出贡献是没有意义的(Katharina Reiss & Hans J Vermeer,2014)。

由此可知,在外宣字幕翻译实践中,以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有助于字幕文本的分析和研究,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来自由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来对译本进行翻译。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仅应考虑源文本的文本功能,还应该关注交际功能和行为功能,不能只注重于文本功能,这样才能使翻译达到译者的目的。

关于国内翻译目的论的一些研究现状,王峥(2011:96-97)他提出的目的论是:从理论上说,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它传递说话人的意图,译者要与原作者达成认知上的共识而构成交际的一方,又要通过译文将自己认知的原作意图及其相关信息与译文读者交流而形成交际。目的论不仅丰富了传统翻译理论,还拓宽了翻译领域的视野,这为译者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关于目的论的优点,王军,陈诗月(2017:103)他们的研究表示翻译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主要体现在:目的论认为翻译应该具有交际功能并且目的论还对翻译为以及翻译目的展开了深层次的全面研究,除此之外运用目的论在翻译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译文读者。

国外的学者Peter Flynn(2010:270) 他指出近几十年来翻译研究从形式主义转向功能主义,译者在特定的环境和约束下进行翻译,目的论就是这种功能方法的一个主要例子,它将翻译置于其社会文化语境中,并从这种语境中看待翻译文本。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社会文化以及一些细节特别是语境,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才能够还原原文作者所要表达意思,不违背原作者的本意。接着Prof. Extr(2016) 认为目的翻译理论中译文的预期功能,无论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都应该是译者决策主导的指导原则。因此,在翻译文章时不能只是翻译表面上的文字,一定要结合当地或者某一个区域的文化背景来翻译,了解清楚他们的一些习俗以及表达习惯从而去更好地翻译自己的文章。

因此,目的论研究在国内度过了之前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个瓶颈期,这为许多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突破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章,都越来越倾向于满足译者的翻译需求,有更多的人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思想去翻译文章。国外的研究状态是将翻译目的论更加细节化,更加注重语境以及语言表达习惯,让译文贴合实际。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目的论研究现状的一个整理与分析,他们的研究动态让我们对翻译目的论的认知更加清晰,能够更正确的将目的论作为我们的翻译指导思想去翻译外宣材料,使我们的译文更加贴切原文,并且流畅、自然。

3. 目的论下的翻译策略分析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家弗米尔提出了目的论。该理论认为任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而翻译作为一种特殊行为,肯定会有它的目的;也即“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张景霞,2020:5)。根据该理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换句话来说,即翻译行为建立在译文之上,因此译文必须达到翻译目的。

目的论有三个运用原则:其一是目的性原则,强调翻译行为决定翻译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其二是连贯原则,指译文应达到语内连贯的标准和具有强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才能被受众者接受。其三是忠实原则,译文应忠实原文,但这个程度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关于这三个原则,德国功能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根据各种语境因素,从而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因此译文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还要忠实于原文。不过,在这个三个原则中,译者要遵循的最高准则是目的性原则,根据目的论翻译必须遵循的首要规则就是“目的准则”,韩玲(2011(06):224-225)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而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的翻译的目的而采取他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

外宣材料的翻译目的是传播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节,以此来传承壮族三月三的文化,弘扬节日精神;更重要的是把节日文化和地区旅游相结合来扩大旅游宣传力度,要让外国人能了解到这个极具有壮族特色的民族节日,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到南宁市武鸣区来旅游。因此,从目的论的角度上出发,译文应不拘泥于对等理论,根据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内涵和武鸣区旅游业的特点来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从而使译文实现翻译目的,突出壮族节日的文化内涵和达到旅游宣传的目的。

4. 目的论下外宣字幕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分析

对于翻译中的独具特色的中国民俗词汇和句子,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词汇的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分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对词汇和句子进行分析和整合,以达到观众能理解和体会词句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的目的

4.1

原文:“三月三歌节 是壮族唱起山歌 祭祀扫墓的时节 壮族人以能歌擅唱著称 他们将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活动”

译文:“Sanyuesan Folk Song Fair is the time for Zhuang people to sing folk songs, worship and visit tombs.”

分析:对于中国壮族人民,三月三歌节是极具浓厚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根据目的论的忠实原则,本文对三月三歌节一词采用了音译的翻译方法,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词的翻译选择保留其特别的文化内涵,让西方读者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理解该节日的主要内容。其次,作为外宣视频的字幕翻译,本文没有采取对“三月三歌节”进行注释,一是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书面翻译。它是通过画面、剧情和声音等多重信息渠道的共同配合来传情达意。有时翻译得太“全”反而使字幕的作用喧宾夺主;二是这段内容也主要展示了三月三歌节的重要意义,过多的解释反而会降低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

原文:“红蓝草具有染出红色和紫色两种”

译文:“Honglan grass can be dyed red or purple”

分析:红蓝草大多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及陕西等地,对于西方读者来说,红蓝草并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植物。如果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将“红蓝草”翻译成“red and blue grass”,会使西方读者产生文化歧义,误认为红蓝草为红色草和蓝色草两种植物,无法凸显红蓝草的特征。对于这种情况,目的论提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结合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因此,本文以西方读者的语情境和文化入手,根据西方读者的期待值,将“红蓝草”进行音译化,既减轻西方读者的阅读压力,又能突出红蓝草在五色糯米饭的用途。

4.2音译加注

原文:“还有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节日期间祭祀骆越祖母王”

译文:“In some places ,people also offer sacrifices to Luoyue's Zumuwang(refer to the first ancestor loong mother)during the festival”

分析: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是三月三歌节的重要环节,是壮族人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美好心愿,因此,理解骆越祖母王在壮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关键。本文通过音译的翻译方法和加注释的翻译技巧,对“骆越祖母王”这一赋予了特定时代文化意义的词汇进行深入解析,代替和补偿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帮助西方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非遗物质文化的内涵和壮族人民对神明的信仰。

原文:“祭祀的时候 镇上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人们舞狮舞龙”

译文:“During the sacrificial ceremony, gongs, drums and firecrackers were blaring in the town, and people perform lion dance and loong(the supernatural animals in ancient Chinese mythology which symbolize auspiciousness )dance. ”

分析:“龙”一词在以前大多翻译成dragon,但其实“龙”与“dragon”并不是同一物种,“dragon”在西方代表的是邪恶的力量,因此,基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在这里并不适用。而翻译成“loong”,将龙音译象形化,能够区别于西方龙的形象,更好地展示中国龙的内涵,其次,为了方便西方读者深入了解其丰富的内涵,本文通过注释,把龙的来源和象征意义传递给西方读者,引起西方读者对“龙”的阅读兴趣,加深对中国龙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舞龙舞狮这一传统活动的特色。

4.3直译

原文:跳竹竿舞也要讲究技巧 竹竿舞是个集体活动

译文:Bamboo dance is a technical and group activity

分析:首先,从句子结构上来看,“跳竹竿舞也要讲究技巧”和“竹竿舞是个集体活动”这两句话的主语都为“竹竿舞”;其次,从句法层面上看,“跳竹竿舞也要讲究技巧”这个句子的原意是对竹竿舞需要技巧性这一特征进行描述,与后文“竹竿舞是个集体活动”的描述皆为介绍型句式,因此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运用合译的翻译技巧,会更加贴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同时,用并列连词“and”连接两个简单句,将其合译成一句简单句,会使译文简洁、易懂,增强译文的流畅性,符合字幕翻译的特点,也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

原文:人们放声歌唱,尽情舞蹈,一派热闹景象

译文:They sing and dance heartily constituting a lively scene

分析:“放声”和“尽情”这两个词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都体现了壮族人民尽情享受三月三歌节的氛围。在汉语中,为了增加语言的美感,会对画面进行详细描述,而在英语的表达方式上会更加直接。根据目的论的连贯原则,本文采用省译的翻译技巧,删除了重复的修饰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其次,这句话的后半句“一派热闹景象”是对前半句的总结概括,在汉语的逻辑思维上品这句话是十分流畅的,但翻译成英语时,无法与上文联系起来,容易引起语句紊乱,因此,本文运用了增译的翻译技巧,补充了“constituting”这一动名词,使上下文的联系更为紧密,增强句子之间的关联性,使译文所表达的意思更为明确。

5.结论

翻译需要强而有力的理论来进行指导和支撑,从而根据理论的指导来对一些具备独特民俗文化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灵活的翻译。本文旨在通过目的论的指导下,分别从三个原则对词语和句子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在该理论指导下,分析翻译策略,进一步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进行的翻译实践活动的分析。在符合这三个原则的同时,作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让观众理解所翻译的译文所包含的意义,以期将中国广西武鸣壮族优质的歌圩文化传播出去,让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人们也能体会到优质的民俗文化内涵。





References

[1]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A PROSPECTIVE APPROACH[J]. TEFLIN Journal, 2006, 17(2) .

[2]Extr. Meaning, sense, function – What is transferred?[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6:3 .

[3]Katharina Reiss, Hans J Vermeer. 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Skopos Theory Explained[M].Taylor and Francis:2014-04-08 .

[4]Peter Flynn.Skopos theory: An ethnographic enquiry[J].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2010:270 .

[5]韩玲.从目的论看《红楼梦》诗词曲赋中意象的英译[J].海外英语,2011(06):224-225.

[6]李瑞平, 刘磊, 夏莉.国内目的论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9(01):83-88.

[7]毛永冰.翻译目的论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2(10):119-120.

[8]王军,陈诗月.翻译目的论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 2017(18):102-103.

[9]王峥.从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需求论述翻译目的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11,27(2):96-97.

[11]严菊环.目的论视角下化妆品品牌的翻译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9):176-178.

[12]张璇.目的论综述[J].海外英语, 2019(04):65-66.

[13]张景霞.翻译目的论引导下的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译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34(05):81-85.



2019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191383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