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于乡村旅游视角分析乡村振兴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2

关于基于乡村旅游视角分析乡村振兴的思考

田斌 田茪月

海南鑫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当前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分别从乡村旅游内核以及全面振兴乡村经济的角度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打造“乡愁”为特色来发展乡村旅游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有助于全方位开展高水平的乡村旅游活动,切实提升乡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经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策略

1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坚持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引领下,乡村旅游业发展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提升农村的经济整体水平,改善乡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旅游新时代发展模式下,我们应充分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实现预期的乡村振兴目标。

2 乡村旅游的内核及思考

2.1 乡村旅游的内核

乡村旅游主要是不同于城市景色的乡村中所体现出的散居、农业、自然等特色,完全不同于城市发展的独特性质,主要表现为自身的个性化文化基因。其中,乡村性则是能体现出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优美的环境以及独特的秀水青山则是吸引旅游的重要特色;乡村性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基础性内容,丰富的乡村资源保障的旅游特色更加突出。

2.2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全面振兴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则是应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农村衰落的实际情况,通过全面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尽快实现预期的乡村振兴目标。首先,借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更好地践行青山绿水的生态价值,构建良好的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目标;其次,通过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进而能促进一系列的旅游纪念品、农副产品等的商贸、物流、生产以及开发等工作,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三是,通过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全面实现农村的文化振兴,进而更好地实现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四是,乡村旅游则能全面逐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符合多元主体治理环境下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要求,从而有效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模式;五是,借助于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增长农民的收入,进而带领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3 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3.1 通过乡愁来体现乡村性

在新时期的旅游过程中,很多人并不满足于观览风景,而更加重视如何进行自身内心情感记忆的唤醒,更好地满足于灵魂的归属,而乡愁则是最为重要的方面。所谓的乡愁,则是体现出人们对于家乡的思念,更多地体现出对于根文化的心灵寄托,从而展示出较为全面的家园情怀。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特别是应重视乡愁文化的开发,从而更好地体现出通过乡村为背景文化体验,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感诉求。乡村性则是体现在乡村独特个性化文化重要展现,能有效将乡村的自然、人文、风情等等内容融入到旅游者内心,呈现出一种对于故乡行的思念,这是乡村性的精神内核。

3.2 借助于乡村旅游去寻找乡愁

在乡村生活中,则应充分利用好其原真性积极构建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氛围,从而保障游客具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将游客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更好地去寻找乡愁。从这个角度来看,乡愁则是具有浓厚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内涵,能有效保障利用乡愁来带给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能帮助旅游者实现精神世界的深层需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乡村发展规划中,部分旅游项目没有重视乡愁内容的开发,大都是集中于加强硬件投入以及改造,这样往往会造成乡愁的味道则日趋减淡。所以,应重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于乡村旅游的优势,更好地寄放乡愁。

3.3 乡村怎样才能“记住乡愁”

第一,积极构建良好的乡愁氛围。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则应重点将基础性工作落在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方面,重点积极构建良好的乡愁文化场景,从而能带给广大游客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在此过程中,则应全面激发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性,这样便于能将传统文化氛围融入到乡村旅游中,不断提升乡愁体验的真实感。

第二,重视打造个性化的特色乡愁。在具体的乡愁文化打造过程中,则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构建民居村寨、田园飘香、渔歌唱晚等极具特色的内容,这些都是乡愁文化的特色资源。乡村文化则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灵魂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则应重视构建独特性的乡愁文化,积极从乡村元素挖掘入手,符合本地的文化特征气质,从而全面有效地进行乡愁文化的提炼,并能结合旅游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拓展,重点可突出新、奇、特等方面,从而构建个性化突出的乡风民俗。

3.4 载体寄情全面展示出乡愁符号

考虑到乡愁文化则是更多体现出人们对于故乡眷恋的情感寄托,在此过程中,则应重视如何从视觉角度来进行乡村环境的构建,这就应该选择相应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标识、传统建筑乡村特色以及能展示出原汁原味的乡土风貌等内容,这样能给予游客更大方面的视觉感知,目的则是全面激发游客的回忆,进而带给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从上述角度来看,则应充分将乡愁元素融入到游客能直接感受到的载体上,并能通过有效的优化组合,有效激发游客的内心真实感受,更好地实现情感共鸣。

在具体的乡村文化开发的实践中,则应紧扣“美丽乡愁”的主线,从而贯穿相应的丰富旅游资源,进而有效实现乡愁文化符号的创造性发展,进而保障实现原乡文化的真实重现。可以通过借助于茅屋、草垛、麦秸堆、向日葵、悠闲觅食的鸡鸭来全面呈现出故乡的情景,并重点营造乡村环境中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以及青石窄巷等内容,正是通过这样一幅幅极具视觉冲击的图景,能有效体现出乡村旅游中最大魅力之一的乡愁文化的优势,借助于鲜明的视觉符号,从而激发游客的睹物思情。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乡村文化的体验活动的多样化设计,鼓励游客能主动地参与到相应的旅游节事、礼俗等活动,借助于良好的寻根渴祖、古城体验等旅游活动,从而帮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乡村文化,以保障能提供更好地“浸入式”体验,这样则能帮助乡愁文化进一步体现乡村文化体验效果,从而还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保障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振兴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求,则应加强乡村旅游各项活动,从而保障更好地体现出富有“乡愁”特点的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进而保障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有效提升农村经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知遥, 丁维光. 经济伦理视域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第12期:145-146.

[2] 刘佳劼, 欧阳剑锴. 基于乡村旅游经济的农村社区旅游开发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20期:57-58.

[3] 王唯.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J].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4-26.

[4] 李静. 亲贫困增长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J]. 农业经济, 2020年第1期: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