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五育并举”实现立德树人路径探析--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3

高校 “ 五育并举”实现立德树人路径探析 --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为例

成一丹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摘 要】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文通过对“五育并举”教育理论背景研究,提出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时代内涵,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为例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五育并举”育人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校;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途径多种多样,五育并举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2]。


一、五育并举”理论提出背景

“五育并举”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在民国初年提出的。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五育并举”教育思想。“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突破了中国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使大学生能够全面成长的具体方针,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

首先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教育。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强健体魄,保家卫国。第二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包括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同时强调给予发展实业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职业训练。第三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通达全身,修身养性,是“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核心,重视在实践中开展德育教育,使大学生磨砺出高尚的品格。第四美感教育即美育,陶冶情操,以陶养感情为目的。通过美育教育塑造人的高尚品格、完善人的心灵、发展和谐人格。第五世界观教育,即哲学教育,探索真理,辩证思维。通过世界观教育,改变学生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高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时代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1.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要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塑造大学生道德品质、涵养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在高校德育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立德树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 智即智慧和能力。智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以智育为中心,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培养和发展智力才能,增强专业技能。新时代高校要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智慧;具有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科学态度;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技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创新精神是高校智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体育,即体育运动,包括体育教育、健康知识、运动能力和身体锻炼。在系统的传授理论知识、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意志力。高校体育教育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和运动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发扬体育精神,磨练意志品质,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美育,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2019 年 4 月 23 日,《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高校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培养学生实践美和创造美,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并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3]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全面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索,组织开展集体劳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单位实习等实践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培养吃苦精神、拼搏精神和奋斗精神。


三、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五育并举”育人实施路径

近年来各高校为了增强自身教育竞争力,纷纷注重起“五育并举”育人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了“五育并举”教育[4]。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中医药优秀文化为载体,以文化自信为牵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立德、博学、强体、至美、尚行”全面育人平台。

(一)立德教育

培养对党忠诚、大医精诚的中医学人才。以对党忠诚、大医精诚为培养目标,以主题教育、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厚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加强教师和学生两个层次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针对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毕业生党员教育、积极分子培训、党员教育管理、教师思政理论教育等环节,强化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以全国样板党支部为龙头,开展创新性中医人才培育模式,丰富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深化活动质量,服务中医人才培养,加强专业建设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理念创新,协同育人,打造中医学科学发展、持久发展、健康发展品牌。以精读“四史”为载体搭建德育平台,以“中医古典文化”为切入点,开展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不忘初心记使命,振兴中医赶考行”“传承沂蒙精神,奋进一流学科”开展“祖国万岁,复兴有我”等活动,成立党建理论研究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多场线上班会;开设了“疫网情深,辅导员对你说”、“诗情化疫,温情传递”等专栏,弘扬爱党爱国的正能量。

(二)博学教育

完善实践养成、创新传承的专业培养计划,深化培养中医思维,优化“晨读经典,夜练技能”培养方案,探索第二课堂学分制;主动适应中医学科发展,利用“中医药在航天”“中医与人工智能”等科研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院校+导师+学生”三位一体互动及反馈机制,以“院校+师承”教育方式,建立中医传承班。传承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程度差异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为一年级新生赠送经典医书,强化中医经典课教学;为二年级学生遴选天津市名老中医作为导师,实施“晨诵经典、夜练技能”,提高学生经典背诵及临床技能。三年级学生跟从导师在门诊实习,在四年级学生中进行中医经典学习竞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以中医传承文化活动月为依托,提升中医文化学术氛围,在“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有悟性”育人理念下,累计开展“杏林大讲堂”110期。邀请国医大师、中医科学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等教学名师进行讲座指导。聚焦“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建设主题,内容涵盖品读中医经典、夯实中医基础、提升临床能力、传播中医文化等。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医的学习热情,加深对中医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医文化的自信。

(三)强体教育

通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开设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体育课程和和体育竞赛活动等,使学生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以新时代实践行系列活动为依托,推进大学生增强体魄提振精气神,积极进行中医传统养生保健运动学习与推广,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涵盖太极拳、太极扇、健身气功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等学习内容。2018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伯礼校长率我校代表团出席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在开幕式学生太极武术表演队现场进行表演,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继承弘扬了中华武术,展示了太极的独特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获得了与会嘉宾和专家们的一致称赞。学生每年暑期走出国门,到英国诺丁汉大学开展社会实践,向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师生以及周边居民讲授中医药养生文化知识,教授当地居民健身气功—五禽戏,让外国友人通过亲身体会,了解中医的奥妙。

(四)至美教育

美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以学生团体文艺活动为载体,依托第二课堂,搭建美育实践平台,组建各类艺术社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成立芪参乐坊,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内在气质和审美水平;组建西洋乐团,阐释中外音乐经典作品,感受音乐魅力,提升素养;开设墨韵坊,带领学生走进笔墨纸砚的世界,从中领略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章法之美,意境之美。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美化学生心灵,又启迪学生智慧,将以美育人落细落实。

(五)尚行教育

以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为载体,培育劳动精神,培养具有信仰坚定、知识厚重、体魄强健、美美与共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医人才。结合中医学科专业特色,开展中医特色志愿服务,紧紧围绕敬老爱老、义务献血、爱心医疗、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等项目内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科技创新、国情考察、志愿公益、青年筑梦、爱心医疗等为主题,广泛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院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参与一线医疗救治、社区疫情防控和“成长守护”等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一千五百余小时。志愿者们用真诚与热情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增强了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 .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 人民教育 ,2018(18):6-9.

[2]李政涛 .“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N], 中国教师报 ,2020-01-01(3).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

[4]陈欢.新时代“五育并举”理念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路径探索[J].长江丛刊,2020(004):123-124.



作者简介:姓名 成一丹,性别 女,1984年8月出生,民族 满族,学历 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职称 政工师,研究方向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