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灵活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灵活运用

周媚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横峰小学 3175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小学体育教学也要跟随国家对教育政策和目标的推进中进行改革。摒弃传统体育教学思路与方式,形成创新思维的储备与运用,对小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兴趣、主动参与以及多元化智力发展,有着重要成效。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潜力、增强学生观察力、锻炼学生敏锐力,对学生未来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性;和谐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也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教学创新思维的提升与适用,授课教师按照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创新化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创新思维中的得到锻炼和成长培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品质。对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对教学主体创新思维意识的提升,即加强授课教师将创新思维的想法与行动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对学生受教育潜能的激发、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以教学技能调动学生兴趣

对于传统小学体育教育,主要依靠对学生运动技能低端化目标的培养。而作为创新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表现,首先应当做到的是对学生运动兴趣的调动,由此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体育创新思维教育的目标。[1]

(一)以课堂愉悦气氛的烘托为基础而形成课堂和谐化状态

传统体育教学更加注重课堂上教师的亲临示范与学生亲身化模仿,从兴趣提升的角度来讲效应不高,课程模式虽简单、直接,但没有良好的体育课课堂氛围,学生在没有兴趣吸引的情况下,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学生对于体育课性质的理解因为得不到兴趣的提升,所以对于体育运动知识的掌握更加松散,甚至出现疲于应付,产生“休闲课”、“放松课”的感觉,达不到《国家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实施标准》所确定的效果和目标,既不利于学生今后身体健康成长的标准,而且也会产生体育对于人生成长不具有任何意义的误区。所以,在体育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当具备组织能力和教授能力的基础条件外,还应当具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让小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热情,加强课堂互动的形式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作为决定性因素,应当由授课教师培养课堂愉悦气氛为基础,在教学环节中紧抓小学生体育锻炼当中的兴趣因素,做到让学生动静有效结合地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做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相融合,形成“教师授课有方、学生爱学有效”的和谐化状态。

(二)以诙谐与生动化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体育课程教育,利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而生动的课堂内容展示是较之于其他课程教学的优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课程内容。作为优势发挥的结果,可以更好地形成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让学生通过思考而具有创新的思维和进步。实际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因为课堂授课节奏的特点,教师通常会将身体力行与语言讲授结合在一起,因此节奏相对缓慢且容易打断,弊端就在于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接受的联系性、关注度会由此而下降。鉴于此种情形,教师除了要继续运用常规化授课方式与内容之外,还应当通过更加灵活的语言组织和诙谐的语言内容作为授课能容讲述的串联,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思路、集中精力形成聆听的高效性,从而对于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做到持续性吸引和提高。例如,以讲授长拳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将动作通过分解化展示的同时,还应当通过多媒体形式以连贯动作展示给学生,形成片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听、学、练、会四个环节中形成有效统一。[2]此间,授课教师通过较为诙谐的语言,细致化讲述动作的细节、形象化描述动作的内容、正确订正学生的动作,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神贯注的学习。

二、以新颖教学法带动学生创新学习的动力

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特点的课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创新的动力,并通过将教学大纲与目标的任务安排,将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更加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具体落实,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例如,以教学游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现实化后形成高度参与化。“立棍不倒”成为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予以借鉴和使用的教学游戏。教师通过对为圈而坐的学生进行编号,通过呼喊编号而确定学生迅速将圈中所立木棍扶于不倒的状态。整个过程,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的敏捷与行动的迅捷,并能够对自己的数字编号形成清晰记忆。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身体机能与注意力、意志品质力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远离学习枯燥的状态,提供学习的创新动力。[3]

三、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授课的过程,强调与学生的互动性是学生能够更好接受体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在教授体育课堂内容的同时,授课教师以诙谐的语言形成课堂提问,征求学生对于课堂内容以及个人完成体育动作能力的意见,从而能够有效加强课堂互动氛围,使得学生获取创新思维的机会和实践锻炼。例如,通过垒球投掷,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错误到正确性示范,询问学生投掷动作是否规范;通过投掷发力角度的多次示范,询问学生发力的角度哪一个会投掷得更远等。作为课程问题的设计,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理解力为基础,并相应给予思考时间。对于学生回答较为困难的问题,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题剖析的帮助和答案的选择。由此可以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可能,使得学生对待体育也能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

四、总结

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在国家倡导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下,应当具有更高的社会性关注度与教学实践的改革力度。作为能够强身健体、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修为品德等成长培养的积极意义,还能够对小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敏锐性观察等方面做到有效培养。因此,作为创新思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索与运用,成为小学体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研究方向。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引导,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推动,有效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枯燥、乏味的单一化模式,从而形成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运动基因与潜能,为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思维锻炼形成有效铺垫。

参考文献

[1]李清明.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2019(3):201

[2]杨亮,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9(10):137

[3]张春雷.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小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