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重点探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2

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重点探寻

张蕊

陕西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重点。方法:将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在我院行动脉采血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采血方式,将患者手臂向外伸展,找到桡动脉搏动明显位置,用中指、食指固定,手持采血器,在中指、食指间30°进针,采血完毕后进行常规止血,针对干预组,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干预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VAS评分法)、穿刺操作时间几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应用在动脉血采集中,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缩短了穿刺时间,减少患者痛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一操作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动脉血采集;应用重点;探寻


动脉血采集是临床中常见的检验手段,为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临床中可选的采血部位包括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其中,桡动脉易暴露、采血方便、不会受到体位的影响,是首选部位,但是,桡动脉血管较细,如果操作不当,存在失败风险,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为了提高动脉血采集的成功率,我院尝试采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的操作方式,取得了理想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在我院行动脉采血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18岁;②意识清醒;③桡动脉采血。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血液疾病;②心律失常;③前臂皮肤有破损。男51例,女47例,年龄为19~73岁,平均年龄(45.34±8.12)岁,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9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均为49例,两组年龄、性别、采血位置无明显差别。

    1. 采血方法

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采血方式,将患者手臂向外伸展,找到桡动脉搏动明显位置,用中指、食指固定,手持采血器,在中指、食指间30°进针,采血完毕后进行常规止血。

针对干预组,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应该小枕固定好患者腕部,指导患者将掌心朝上,将腕部调整于小枕位置,手臂自然下垂,固定好脉搏搏动明显位置,护理人员用手部大鱼肌来抵住患者掌根,稍稍下压,将患者手指控制至下垂状态。在穿刺点上,选择桡骨茎突,朝着尺侧位置稍稍移动,再移动至近心端,护理人员用食指触摸患者皮肤,轻轻按压,分析血管弹性,保持触摸状态,顺着食指感应方向快速进针,采血完毕后进行常规止血。

    1.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VAS评分法)、穿刺操作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专业化的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21.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数据来看,干预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VAS评分法)、穿刺操作时间几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VAS评分法)、穿刺操作时间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表1: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VAS评分法)、穿刺操作时间对比示意表

组别

例数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穿刺疼痛评分(分)

穿刺操作时间(s)

干预组

49

91.84%(45/49)

2.66±0.35

30.15±8.45

对照组

49

79.59%(39/49)

4.24±0.58

42.40±10.18


3 讨论

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下,检验医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评估病情、进行临床治疗的有效措施,动脉血采集采血点包括股动脉、桡动脉等,当前临床中应用的穿刺部位有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桡动脉。但是,桡动脉易滑动、血管较细,穿刺时,很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导致穿刺失败,在传统的穿刺中,是由护理人员用食指、中指指腹来触摸、固定,另一只手进针、采血,尽管该种采血方式速度快,但是无法固定患者手臂位置,在穿刺时,护理人员的手部缺乏有效支撑,很容易发生偏移,影响穿刺成功率,给患者带来痛苦。

考虑到桡动脉较细,我们提出了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应用小枕来固定患者腕部,在穿刺过程中,腕部可以保持固定状态,且小枕有一定的幅度、高度,能够让患者手腕保持下垂状态,拉直桡动脉血管,让桡动脉能够更加充分的暴露出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感知、触摸脉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也减小了穿刺过程对周围软组织造成的损伤。根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VAS评分法)、穿刺操作时间几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种方式能够对桡动脉搏动部位进行准确定位,也可以减少采血环节中患者出现的紧张和焦虑心理。

因此,将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应用在动脉血采集中,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缩短了穿刺时间,减少患者痛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一操作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秦绪珍,高君,朱力,等.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分析前因素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2017,(6).467-469.

[2]文庭亮.介绍一次性静脉输液针抽动脉血查所有化验的经验[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5).137.

[3]徐绍莲,夏莹,方萍,等.两种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2).2078-2079.

[4]陈超琳,张江平.采用动脉血气针进行桡动脉采血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215-216.

[5]刘月波.桡动脉采血后止血方法应用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60).

[6]连素娜,唐晟,李雪丹,等.BD预设型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采血在护理流程管理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