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2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祁丽娟

伊春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慢性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病程、颈动脉斑块、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在有无慢性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收缩压升高、病程长、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 >30mg / L 预测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对风险比( OR )分别为2.035 、 2.173 、 6.389 、 1.590 、2.796 。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为独立于年龄、病程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结论:独立于年龄和病程,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和尿微量清蛋白对于筛选出需要早期防治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高危人群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收缩压;   颈动脉斑块;   尿微量清蛋白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30年中快速增长近10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增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致残,甚至致死 。与2型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

并慢性并发症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高 。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在 2020年 1月至 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25例患者。 125例患者中男 66 例( 52.8% ),女 59例( 47.2% );年龄 22~85岁,平均( 60.92±12.05 )岁;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84例,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41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67.2% 。

2、方法  

入选患者分别记录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饮酒、病程、高血压病史,测血压、入院随机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器采用美国 BIO -RAD VARIANT - Ⅱ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方法为离子 交 换 高 压 液 相 法,正 常 参 考 范 围 为3. 8%~6.0% 。血脂检测采用 TBA - 120F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微量清蛋白取入院次日清晨第1次清洁中段尿送检,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 IE33 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在颈动脉窦下1cm 处取得,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于动脉管腔内壁,且厚度 ≥1.33定义为颈动脉斑块。

调查患者既往病史及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检查,如利用颅脑磁共振检查患者有无脑梗死,利用直接镜或者间接镜进行眼底检查明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利用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统计患者慢性并发症情况,有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 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独立样本的 t检验、单因素 ANOVA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 χ检验。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单因素分析  

对有慢性并发症组和无慢性并发症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收缩压、病程、颈动脉斑块、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无慢性并发症组比较,有慢性并发症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有颈动脉斑块,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升高。见表 1

6083774fa850b_html_890d6fc55c29d173.png

2、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   通过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根据2型糖尿病有慢性并发症组与无慢性并发症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对 P <0.05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见表 2 。以年龄( >60岁 =1 , ≤60岁=0)、收缩压( >140mmHg=1 , ≤140mmHg=0)、病程( ≥10年=1 , <10年=0)、颈动脉斑块(有=1、无=0)、糖化血红蛋白( ≥7%=1 , <7%=0)、肌酐( ≥123μ mol / L=1, <123μ mol / L=0 )、尿微量清蛋白( ≥30mg / L=1 ,<30mg/ L=0)作为自变量,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应变量(Y )进行逐步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收缩压升高、病程长、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 >30mg / L 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 对 风 险 比 ( OR )分 别 为2.035 、2.173 、6.389 、1.590 、2.796。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为独立于年龄、病程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6083774fa850b_html_2e24b47f2f2460af.png

三、讨    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含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等多种病症,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和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遗传易感性、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紊乱、内皮功能紊乱、 Toll样受体4 (TLR4 )通路的异常激活等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发现收缩压升高、颈动脉斑块和尿微量清蛋白 >90mg / L 有助于预测 2 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有研究表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24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胱抑素 C 、并发外周动脉疾病可能是 2 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无慢性并发症组比较,有慢性并发症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有颈动脉斑块,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李伟芳等报道,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使 2 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提前,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以上结果均表明 2 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管理十分重要。除了年龄、病程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我们应积极控制血糖升高、收缩压升高、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等可控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以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很多研究指出,血脂也是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本文研究结论不一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代谢紊乱常见的三大问题,常同时出现,并相互影响,因近年来临床医师的重视,对糖尿病患者通过降脂药物早期干预血脂代谢异常,可能导致本研究结论不一致。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亦可能存在误差。

综上所述,独立于年龄和病程,收缩压、颈动脉斑块、尿微量清蛋白 >30mg / L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测因子,对于筛选出需要早期防治的 2 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高危人群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毕艳 . 中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 .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 ,7 (8): 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