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地铁运营管理的突发事件防范与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3

探析地铁运营管理的突发事件防范与解决策略

刘明然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铁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在其快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若应急管理不到位,很可能引发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积极应对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必须重视应急管理,加强安全防范,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为此,在国家应急体系深化改革的当下,开展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突发事件;防范策略

1运营突发事件的定义

运营突发事件指在城市地铁运营场所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影响地铁运营或员工人身伤害、地铁财产、地铁形象受损或乘客财产、健康严重损害,环境严重污染的生产事故事件及设备设施故障。

2运营突发事件的分类

(1)运营生产行车客运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因乘客自身原因或城市地铁运营组织失误、技术故障等造成乘客晕倒、受伤或正线堵塞、列车救援、行车中断、区间清客或疏散等。(2)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冰雹、雷雨、水灾、霜冻、寒潮、大雾、霾、地震、山体滑坡、雨水倒灌等,造成或可能造成地铁浸水、脱轨或倾覆等严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的突发事件。(3)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该类型突发事件主要是对病原体的传播,如群体中间发生的传染病、无法判明原因的疾病、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和职业中毒事故、动物疫情传播,以及在运营环节造成的各类突发性运营事故等。(4)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重大刑事案件(炸弹恐吓、毒气恐吓、劫持列车/乘客、纵火、爆炸破坏等)、有毒化学物品泄漏、放射性污染、地铁站内聚众闹事等严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的突发事件。(5)火灾爆炸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地铁范围内发生的火灾、爆炸。(6)人身伤害类突发事件该类事故主要集中在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各类事件,有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及车辆伤害等。

3地铁运营管理的突发事件防范措施

3.1城市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职责

在城轨交通运输安全突发事件下,交通运输部门应承担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各级城轨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突发事件中应承担以下应急管理任务:

(1)承担组建城轨交通应急指挥机构任务,指导、协调、组织运营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及应对工作。(2)承担应急疏散保障方案的制定指导,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3)承担城轨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监督管理任务。(4)承担建立城轨交通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和联动机制。(5)承担指挥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调配工作。(6)参与城轨交通运营突发事故原因调查、研究与处理工作。(7)其他相关要求。

3.2应急组织管理(指挥)机构

城市地铁运营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组织协调应急工作,承担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应急组织机构是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决策和执行机构,是日常应急体系建设和制度监督的中心。城市地铁应急组织机构分别设立行业主管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和企业应急管理机构。

各级城市地铁运营主管部门应设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日常应急、预案管理、应急信息处理和培训等工作,其中应急值班安排接警值班时间根据城市地铁运营时间,记录并核对所接收事件的定点、定时、预测状态等具体信息。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城市地铁应急救援工作,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及时指导和调整处置方案和方案。

3.3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省级城市地铁运营部门要牵头建立省级城市地铁运行防控保障体系,包括应急队伍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制定等。

3.3.1应急队伍建设

各级城市地铁运营主管部门要加强城市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具有相关经验的志愿者组建救援队伍。急诊科负责急诊科知识培训,提高急诊科急救能力,为应急救援打下基础。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应急救援知识宣传、城市地铁运营应急救援、人员安全转移等任务。

3.3.2应急物资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直接影响到应急响应速度和救援效果。大量的安全物资储备可以有效缩短灾害发生到救援结束的时间。各级城市地铁运营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储备好城市地铁运营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并实行社会与政府相结合、生产能力与实物相结合、相结合的储备原则集权和分权。

3.4应急预案研究

3.4.1基于情景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基于情景分析的突发事件预案构建是对事件风险性的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发生因素往往有3个方面:自然灾害、设备事故和社会事件。从情景构建出发,虚拟构建出典型案例,找出事件风险。

突发事件情景构建与风险分析主要分3步进行。首先是资料收集与分解,此阶段的要求是收集国内外十年以上的各类典型事件,根据国际、国内及所在地区经济,环境、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其次,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对事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估、发现共性,建立同类事件的逻辑结果;最后,按照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对所有事件优先级和重要度进行排序,筛选出共性最多的若干事件情景,提出本地区城市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情景草案,编写相应的应急预案。

3.4.2预案编制有效性

应急预案编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因为它是应急响应的行为指导。有关部门需具备预案制定的步骤和章法,并且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将应急预案与风险管理及应急能力的动态适应性纳入评审内容,加强应急预案质量管理,为保证各级预案不冲突,预案编制过程中要紧扣上级预案指导,避免照搬照抄现象,达到上下级预案的有效呼应。

3.5应急预案演练

在进行应急演练前,主办方应首先明确参加应急演练的人员。应积极邀请公众参加演习。这样既能提高应急预案的实际可操作性,又能借助演练效果扩大应急知识的宣传。其次,要强化演练的物质基础,包括演练场地、演练设备、物资、技术和人员。最后,要明确演练的要求和规定。演练开始前,主办方应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类别、目标、过程、人员职责、分工、场地布置等,并提前组织人员熟悉演练计划,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6应急响应

城市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不仅需要内部完善的物资储备,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支持,如应急联动、应急培训与宣传、应急专家库等。

城市地铁运营主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充分利用红十字会、志愿者、社会医疗机构等社会应急资源,与周边城市应急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组织应急研讨会等活动。同时,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组织消防、医疗、房屋建筑等活动气象、规划等部门开展应急联动,定期召开应急联席会议,讨论应急管理工作,提前做好应急联动准备。

要加强应急知识宣传,通过媒体、网络、广告牌、传单等形式扩大应急内容受众,提高旅行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互救自救应急模式建设。同时,建立应急专家库,充分利用专家专业知识制定应急管理对策,确保管理有效到位。

3.7推动城市地铁应急政策法规的细化落实

法律法规作为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的制度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准则。如果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必将影响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因此,要加快立法进程,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结合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应急管理基本法,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推动政策法规的细化落实。

在城市地铁应急管理中,社会力量也是主要参与者之一。在应急管理制度化建设中,也要注意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立法,明确经营对象的权利义务,制定合理的旅客规则,强化旅客安全行为规范。在整个乘车过程中,旅客应严格遵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维护车站安全。

3.8强化城市地铁应急监控预防工作

在地铁日常运营中,地铁站会对包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工作,但从人的角度来说,安全检查的程度有所下降,这很可能造成疏漏。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方式,有着较多的验货环节,但与航空、铁路等相比还缺乏严格程度,尤其是在人身安全检查方面。如果在地铁内进行综合安检,交通效率将严重降低,甚至会有大量乘客滞留在入口处。由于乘客多、乘客多,这种情况不仅会消耗乘客大量的时间,也不利于地铁方便快捷优势的发挥,甚至引发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但是,如果不重视人员安全检查,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城市地铁的应急监测与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各车站综合设置“电子眼”、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监控设施,对所有进入地铁车站的人员、站台运行状态、内部设备安全状态、列车运行状态进行全面实时监控,加强现场监控管理,加强人员进站安全检查,提高站内外隔离栏高度,坚持人性化原则,优化改造列车与站台的间隙,安装防踏带,警示站台边缘应设置照明灯,以防掉入轨道等安全事故。

此外,为实现对调度中心的实时车辆远程控制和状态监控,所有监控数据集中到中心,实现系统间联动、动态更新和实时显示,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动态管理和有效处置。

3.9丰富城市地铁应急安全宣传手段

在城市地铁应急管理中,对普通旅客的宣传教育仍需加强。很多乘客不知道如何进行紧急自救,如何正确使用紧急逃生设备等。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应急普法宣传教育,丰富宣传方法。一是做好城市地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安全知识不仅要局限于某个群体或某个单位,而且要具有普遍性,实现全民学习。特别是学生要根据当地城市地铁建设情况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定期学习如何安全乘车、如何安全自救、如何安全逃生。对于社会团体,社区和单位可以作为组织定期学习城市地铁乘车规则和安全规则以及自助知识的主体。在地铁站,应减少其他商业广告牌,以幽默、诙谐的图文形式展示地铁安全隐患、乘车注意事项和禁止事项。通过地铁车站广播、列车电视等渠道,全面宣传乘车安全知识,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

结论

综上所述,深入分析当前城市地铁运营应急体系,可以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快速定位存在的问题。即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纳入应急处置体系的交通运输部门和系统,也能根据预先确定的工作职责,保证应急处置的及时性。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发展速度的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在这个过程中,运营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运营服务的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城市地铁运营安全仍然是满足城市地铁线网发展需要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赵昕,顾保南.2018年中国城市地铁运营线路统计和分析[J].城市地铁研究,2019,(1).1-7.

[2]滕靖,何传勇,刘向龙.城市地铁突发事件下联动运输仿真评价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6,(2).108-116.

[3]丛丛,李俊辉.城市地铁运营安全预警及应急保障技术研究综述[J].交通企业管理,2019,30(11):63-65.

[4]何晓红,王培茗.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3):2395-2396.

[5]孙见.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管理辅助系统建设[J].都市快轨交通,2019,27(2):43-45.

[6]郗蒙浩,石峰,李志伟.关于灾害管理学的几点想法[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