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是无情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文章不是无情物

邓名英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下堡坪中小学 443146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语言典雅精致、脍炙人口,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集人性美和道德美于一体。阅读这类文章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要求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 因而“以学定教,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教案的忠实的执行者转变为课堂的创造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

前段时间我上了《海底世界》一课。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海底奇妙的声音以及动物们的活动特点,更是奇妙横生。对于学习海底的声音那一段,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动中有静、声音奇特的特点,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我出示了文字,接着让学生自己谈谈感兴趣的地方。于是课堂就生成如下片段:

师:作者介绍海底的声音,你被哪些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

生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一句话是拟人句,告诉我们海底是有声音的,不过这声音很小。我很想和同位“窃窃私语”,老师您能答应吗?

师:(含笑点头)

生1:(扭过头和同位悄悄说话。)

师:刚才和这位同学说话的小朋友,你同位对你说的是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生2:(脸红了)他说,他喜欢您,老师。不过,老师,我想把这段话读一遍,之前我预习过的,自认为能够读好。

(全班哄堂大笑起来。我示意他读一遍。)

生2:(声情并茂地读。)

师:窃窃私语这么有趣,海底的动物们在窃窃私语什么呢?

生3:课文中是这么写的:他们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课文介绍了这四种声音。

师:这四种声音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你们谁能学着发出这样的声音?

(学生茫然,猜想是生活经验太少了,于是我就播放这几种动物的声音。)

师:既然不知道,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播放动物的声音)

(学生的笑声更响了,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叫几声。)

生4:老师,我还想听一遍。

(他的声音很小,也许是他怕他的这个愿望的火苗会被我浇熄。我俯下身子。)

师: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你确定再想听一遍吗?

(那孩子点点头,于是我又播放了一遍。此时有几个孩子站了起来,只差喊“老师万岁”了。)

师:作者的文字太优美了,把你们全都逗笑了。除了这些文字符号吸引你而外,还有没有哪些标点符号也能够引起你的注意呢?

生5:这个省略号作者用得非常好,说明海底动物的声音还有很多种,例如:沙沙、哧哧、哼哼等。

生6:有的像老虎一样长啸:嗷嗷

生7:有的会说:我们去旅游吧!

生8;也许他们还会说:“快听讲,老师在给我们上课啦!”

(我扶额大笑,听课的老师们也哈哈大笑。)

……

文章不是无情物,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活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成长,课堂教学才有真正的生命力。”课堂中如果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激情的澎湃,首先,关注课堂阵地。课堂阵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地方,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真实生活与真切的成长。窃窃私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多种海底动物,我们对他们的声音以及对话的内容无法考究,重要的是它充分表现了那位学生大胆地表现精神。我曾经害怕学生对新的知识内容胆怯、不敢妄想,可不知我们的学生真的不是无知无能的被动体。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灵感与兴致参与到课堂中来的,,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倾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们的思维在接受碰撞,因而海底的声音越来越多,动物们的声音也越来越奇妙。这种老师用爱心与智慧去引领生命,在预设目标的实施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奉献给你的无穷无尽的潜力和生命的亮丽,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朝气,也才会呈现出不曾预期的精彩。

其次,课堂语言的活力应该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动态生成中迸发。“生成在于活动”,学生的成长在其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构建的。也许是因为我允许花时间满足孩子们挖掘作者用省略号意图的缘故吧,所以孩子们才能更加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里,在他们生活的调色盘里才会幻化出“也许他们还会说:‘快听讲,老师再给我们上课啦!’”“也许他们会说:‘我们去旅游吧!’”这样美丽的图画。所以说,我们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老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并富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以促进学生在多种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有所生成。

再次,珍视孩子意见,忌虚假的自学。为了能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以下教学现象: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这样,并要求摘出不懂的生字,并准备提出请教他人。孩子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好笔记。可是在信息反馈时,老师却不再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而是自己畅所欲言。还有一种情况,当孩子们轰轰烈烈地举起自己的小手期待老师点名展示成果,老师却匆忙地蜻蜓点水,让学生失望地放下手。这种教师随意的失言,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不尊重而降低学习的热情。我们都知道,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活动就仅仅局限于理解性思维,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而自主合作的最佳时机正是学生学习的困惑之时,因为伴随这些困惑而来的就是对新知的渴望。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他想把这段文字读给大家听,更能说明他对“窃窃私语”这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将这种反馈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仅有利于实现以学导教,更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尊重与体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虚席活动,提高师生的互动效果。

最后,让预设与生成共鸣。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的、客体的关系经常处于不断的转换之中。如果教师为“圆满”完成预设教案而一味地抢时间,生硬地施教而少有花絮,则学生必然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何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愉快发展呢?我原来预设学生在探究“窃窃私语”词语的理解及模拟动物的声音之后,再放手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体会文笔的优美。可没曾想,学生首先就提出来要读课文了,并有一副势在必得的表情。我临时改变了教学方案,顺着他们的梯子爬,让他们在自我的天空飞翔,再轻轻拉一下绳子:海底的动物们在窃窃私语什么呢?这样,开启了紧急预案,将我的教学目标游走于学生的生成之间,沉着接招,让课堂在随机推进中留住鲜活,精彩纷呈。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的一段话可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文章并非无情物,语言文字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也有思想、有生命。教师巧用语言文字,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把学生的情感引上巅峰,让学生的心灵烙下人文的印记,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课堂,促学生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