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艺术的“鲶鱼效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班级管理艺术的“鲶鱼效应”

江伟华 孔子学校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 526600


摘要:班级管理艺术的精髓在于抓小放大、以少带多,抓住关键少数同学,精准施策、精准转化,以他们的影响力、号召力、感染力带动班风学风的好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的本质是是爱,以爱化人、以爱育人。管理的核心是以生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关键词:班级管理,鲶鱼效应,关键少数,精准转化。

“鲶鱼效应”是指鱼在运输过程中,在鱼群里放几条鲶鱼游来游去,刺激其他鱼的活动,可以大大提高鱼的成活率。“鲶鱼效应”也可以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去,一是防止班风班纪变坏,二是可以引导其他同学向好守纪。班的班风学风的好坏关键在于几个“鲶鱼”身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般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令老师头疼的纪律差、学习差、喜欢捣乱的问题学生,这几个学生犹如“鲶鱼”,有影响力、号召力、破坏力,会进一步激活班中其他同学内在的向善基因或向坏基因,起着带动引领作用。班级管理艺术要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牵牛要牵牛鼻子”,抓重点抓关键,转化引导好几个“鲶鱼”,对班风学风起促进作用。如何引导转化几个“鲶鱼”,需要班主任精准施策,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 知荣辱,树正气

孟子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但很多小学生是非观念淡薄,不知荣辱,需要班主任正面引导。班主任对班中的几个“鲶鱼”,如果一味地批评打压,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是难以收效的,甚至适得其反。学生是弹簧,不是海绵,你施的压力越大,反弹就会越大。几个“鲶鱼”的捣乱,会搞得你焦头烂额,顾得了这边,顾不上那边。有的“鲶鱼”会把羞耻作为荣耀,引起其他同学的哄动。如班中的谢培轩同学,人生得高大,学习不怎么愿学,就喜欢讲话、搞小动作,有时会一语骚动全班。有一次指着一个女同学说:“老师,她叫我做老公。”另一次说:“老师,她叫我做爸爸。”每次都带动全班借机哄笑,噪动起来,这说明没有什么耻辱心,通过讲话、发出怪声引起其他同学注意为荣。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多些正面表扬,引导什么是荣,什么是辱。如“老师喜欢守纪律的同学”、“老师喜欢专心学习的同学”,“××同学很安静值得表扬”等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1]使同学们心目中形成规矩意识,守纪好学才是值得荣耀的。“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 必象其德。”[1]引导班风向善向上,守纪律、承友善、崇厚德、尚正气、重好学,知荣辱是勤学上进的原动力,使守纪好学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动,并化为长知识、增本领、促正确三观的形成。

  1. 勤家访,凝合力

家访是班级管理艺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家访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桥梁,保持家校信息的互通,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动态表现,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家庭为教育之始基”,“至在学校方面,更须谋与家庭切实联络,不但教育子弟,并宜教育父母,始能收补助之效。学校必需研究学童的家庭环境,以为始基,方可达到将来的理想。”[2]“鲶鱼”的共性之一就是好动、话多、影响力大。班中的冯梓燊同学,典型的多动症,手不停、脚不停、口不停,喜欢在教室地上跪着、爬着、打滚。多次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父亲外出工作,每月或隔月回来一次,母亲在邻县上班,周末回来,平时由爷爷、奶奶管教。一次他父亲回来,同他俩兄弟三人一起玩游戏到深夜二点多钟。父亲的身教与老师的教育恰恰形成离散力,老师教育学生要养成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学习要劳逸结合,放松玩乐要适当,特别是电子产品类,不能沉迷。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的亲子互动以健康的方式进行,比如打球、登山,亲子阅读等。“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引导未成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来家访他奶奶说:“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学习也有进步,之前在其他学校读,连考试都考不了。”

  1. 多重视,促上进

个别学生的跳皮捣乱,很大部分是出于心理饥渴,渴望老师多重视、关注、表扬他,满足心理的需求。詹姆斯(W.James)说“我们不仅为群居的动物欲为他人所看见,而且有欲引起同类者的好感之先天的倾向。”[3]对此,老师要予以积极的回应,可以多叫他帮手做班中的事务,在干事中满足他的重视感,促进他的上进、自律。班中的聂柏烯同学,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爱找同学讲话、爱挑逗同学,眼光中时不时看看老师是否关注他。为了满足他的关注感,课余时间经常只叫他和老师一起管理班里书柜上的绿化,浇水、摘除枯叶、洗抹灰尘。培养他热爱劳动,涵养生态理念,养成“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品质,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从而端正他的学习态度,形成认真专注、耐心细致,克服浮躁、马虎应付的心态,体现陶行知的核心教育思想“生活教育”[4]。由于得到老师的认可重视,心情舒畅,自然而然地改变不良行为,自觉约束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

四、巧借力,引正道

班中的李科同学,从小在外省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读书时才接过来。个头生得高大,比其他同学高出三分之一,橄榄型的脸孔上,一对倒立的丹凤眼,一双特大的兜风耳,平头装头发直生,给人的直觉是带有攻击性。喜欢抢同学的学习用具,最大的杀伤性武器是口水,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是最令人畏惧的。班的微信群经常有家长投诉他,吐口水到同学头上、脸上、身上、桌子上,更有甚者是脱女同学的裤子。家长说:“吐口水已容忍了,脱裤子很难容忍。”他家长面对投诉,发出内心的悲鸣:“你们教教我,应该怎样管教?”家长打电话来学校投诉,家委会也到校反映。经三方到校协商,得出一个折衷的方案:叫家属(他爷爷)来校伴读一个月时间。他爷爷天天拐着一条腿来校坐在走廊伴读,随时监管他。根据他的胆量、蛮力,老师可以巧利用,借用他的力量去管理班级。让他做领读,每天早上、下午回到学校上课前,叫他组织、监督同学们读书,使他的精力转移到尽力管好班集体上来。他的心理有个表现感、领导感,“以教人者教己”、“自化化人”[4]促使他的行为收敛,上面的恶习逐渐改变。到学期的后半段,转化的成效明显体现出来,没有家长投诉了,回到校见他自觉督促班同学读书,乐此不疲,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提上去了。

班级管理艺术的精髓是抓小促大、以少带多,本质是爱、以爱育人,核心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荣辱、追求真善美。“鲶鱼效应”关键在于小部分同学的行为影响,把转化小部分同学作为管理班级的切入点,带动大多数同学守纪、爱学、乐学。管理的本质是爱,“爱满天下,教育为公”[4],用爱心去感化、引导学生,以爱化人、以爱育人。管理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荣知辱、追求真善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4],更好培养具有善良、品德高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荀况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编委会编 荀子·劝学篇 [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雷通群,教育社会学 [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高觉敏,教育心理 [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李清华,陶行知与乡村教育 [M].福建:海风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江伟华(1966.11)男(汉族)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孔子学校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五年,中学政治一级,本科毕业。


60863648ce2aa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