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国庆70周年庆典期间俄罗斯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3

新中国国庆 70周年庆典期间俄罗斯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贺智美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本文从俄语表述和新闻内容等两个维度,考察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话语特征及其特点,简要分析和总结俄罗斯主流媒体对新中国建国70周年的报道,并通过报道建构的中国形象来剖析俄罗斯人对新中国的认知与态度,分析其中存在的误读、偏差及其原因。

关键词:中国国庆 70周年 俄罗斯媒体 中国形象


前言


自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七十年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仅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同时也成为国际媒体报道的重心。特别是在新中国建国70周年庆典期间,全世界的目光更是聚集到中国。

中俄两国互为邻邦,中俄关系一直是世界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在国际关系中一直具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以来,随着两国各领域合作全面推进,战略协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以俄罗斯媒体视角研究中国国家形象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对于中国而言,研究俄罗斯媒体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有助于增加相互的了解,消除双方的误解,同时也有助于改进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和方法,塑造更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1. 媒体对塑造国家形象影响的研究

国家形象属于软实力的范畴,对于俄罗斯民众而言,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指出:“软实力的强大有赖于‘扩散’和‘广泛传播’,只有当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时候,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1国家形象作为国际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是国家客观状态在公众中形成的映像的输出,被大众传媒符号化之后才进入信息流通中,再次传达给受众,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媒体对外传播密切相关。

1.1媒体报道是世界各国人民最直接的了解各国时事的接触方式,是国家形象生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介。

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全面性、时效性、多元化等特征的大众媒体已成为最具权威性的信息源,在国家形象的传播方面充当着主要的媒介作用,为构建国家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国内外各种媒介载体塑造的“拟态环境”,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最直接了解其他国家时事的接触方式。因此,一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向受众展现塑造出来的他国形象,往往直接作用于民间,形成民间对于他国的普遍印象。据北京大学课题组2010 年在俄罗斯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有72. 6%的受访者认为,获取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俄罗斯媒体。”2由此可见,俄罗斯媒体直接影响着大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是在俄罗斯人心目中构建中国形象的重要渠道之一。

1.2国家形象是国家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的投影,而媒体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

从传播学来看,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国际传播手段。媒体作为国家形象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应。在对外传播中,一个国家的媒体对另一个国家的关注和报道,对他国国家形象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不平衡的国际新闻流动,会导致某国民众对他国国家形象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偏差,而这些误读和偏差,不仅影响各国民众的理解和交流,有时还会引起国际冲突。因此,世界各国早已把在国际社会塑造、传播并增强认可度和好感度纳入国家战略之中,作为谋求舆论认同感、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随着各国联系的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贸易上互相依存的程度也在加深,张颖在对纽约时报中构建的我国国家形象的文本分析中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提升国际形象意义重大。中国需要不断强化和引导国际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塑造,从而提升国家软实力,让世界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3而在这一方面,深入研究对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与宣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21世纪以来俄罗斯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在对外传播中,一个国家的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对另一个国家的关注,报道,其频率和态度,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两国之间的亲疏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两国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自2001 年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之后,俄罗斯各大报社对华报道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塔斯社(Тасс)、俄新社(Риановости)、国际文传电讯社(Интерфакс)涉华报道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充分表明俄罗斯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逐步提高。特别是2008年,随着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召开,俄罗斯主流通讯社涉华报道量较往年急剧增加。此后,随着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发生,例如2013年举办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合作倡议、2015年正式落实开展建设一带一路、2019年中国建国70周年等重大事件,中国成为俄罗斯媒体的热点议题。

在这些报道中,涉及到的政治主题主要是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关系、中俄两国领导人会晤、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威胁论等。在正面报道中频繁出现“中俄互信”“战略协作”等词汇,可见中国对俄罗斯而言是合作伙伴关系,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立场。中俄交往复杂多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不断改善。不过,在俄罗斯民间,仍存在着“中国威胁论”的某些刻板成见。因此,要有效推动中国对俄传播,提升传播效果,必须要在政治、外交方面创造和平友好、相互尊重的交往环境。

在经济方面,俄罗斯媒体普遍比较认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发展模式。许多报道指出,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是他国开展经济合作的良好伙伴。但在俄罗斯的媒体和评论中,部分民众对中亚局势以及俄中关系也同样存在悲观情绪。例如,俄罗斯学者拉米萨•斯米尔诺娃(2018)认为,俄罗斯将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看成是对俄罗斯大国地位的一种挑战,俄罗斯对于吸引中国投资兴趣盎然,但“一带一路”在给俄罗斯带来巨大潜在利益的同时,也让他们误以为这是安全上的忧虑。

随着中俄文化交流领域的深入合作,在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特属于中国的一些高频词汇,如 “китайской мечты” (中国梦) 、“ИнститутыКонфуция” ( 孔子学院) 等。中国在俄罗斯建立的17所孔子学院对中国形象建构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各孔子学院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让中国文化更具亲和力,增进了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2006-2007年中俄互办“国家年”,2009-2010两国互办“语言年”,2012-2013年又互办“旅游年”。环球网记者曾慕雪称:“这些交流年显示出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中俄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友好、最成熟的时期。”5近年来,双边贸易再创新高,2019年作为“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的收官之年,贸易俄同比增长了3.1%,突破了1100亿美元。这一系列国家推动的合作交流为俄罗斯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建设吹来了强劲东风。

在国民形象方面,俄罗斯媒体对中国人民的整体形象的报道里 “тpyд∕(劳动)”和“yпopcтвo ∕(顽强)”多次出现, “勤劳敬业”一直是中国人在海外最突出的形象标签,但俄罗斯媒体塑造的中国菜农形象,既是勤劳的、不讲究的、竞争力强的人,也是违法违规者和 “扩张者”6。此外,“人口扩张论”带给俄罗斯民众的是一种不安感和压迫感。


三、中国国庆70周年期间俄罗斯主流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新中国建国70周年国庆庆典作为崛起的经济政治军事大国的盛会,是在国内社会及国际范围双重语境之下举行,世界各国对我国的庆祝大会、阅兵、颁授仪式和7大型成就展览等一系列国庆相关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报道,俄罗斯媒体也对上述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本文研究时间段选定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期间,(2019年 10月1 日至10月7日),但考虑到前期筹办过程以及后期反响等因素,我们将材料选取的时间范围扩展至 2019年 5月 1 日至 12月 31 日。我们通过在新闻网络数据库factiva中下设的俄罗斯主流媒体信息库输入关键词“Китaй/(中国)”和“70” 对新闻报道进行筛选,同时含有这两个关键词的报道共有 63篇,其中真正着眼于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的篇幅数是54篇。通过对筛选出的报道进行分析:其中外交关系类报道最多,共计20篇,占比37%;其次是政治类和军事类,各占比28%和15%;报道发布的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1日到10月31日,共有32篇报道,占总报道量的67%;而科技类报道主要集中在11月1日到12月31日,占所收集报道总量的9%;报道体裁以简报为多,主题以政治、经济和科技为主,报道倾向均为正面或客观报道。选取官方和民众各一则事件分析: 9月17日李克强总理同梅德韦杰夫总理举行中俄总理第24次定期会晤。在会议中,两国总理强调“70年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渐稳固,两国合作已超出双边合作范畴,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7目前,中国稳居俄罗斯远东地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是俄罗斯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在文化交流方面,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于9月16日-29日播出中国建国珍贵纪录片《中国的重生》作为中国成立和中俄建交70周年礼物,在纪录片评论区有许多俄罗斯民众惊叹于中国短短几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国速度”表示认可并对本国家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新的思考。

根据以上报道事实我们可以总结出俄罗斯主流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态度:在新中国70周年国庆庆典期间对中国的正面报道为 “肯定立场” “积极报道”,尊重中国的发展事实,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报道中国的事件。对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和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不吝赞赏和积极评价。科技类报道的分布特点与201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新闻例行发布会议有一定关联,会议上商务部高峰发言表示,2020-2021年是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科技创新年”,目前,双方正组建联合科技创新基金。在国家政策的大形势引领和推动下,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值得展望,中俄合作将迈上新的台阶。

李可宝在《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变化研究》(2019)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在俄罗斯呈现出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的政治形象、高速发展的经济形象、神秘的东方文化形象、充满瑕疵的社会形象,‘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日益减少,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以中立、正面为主流。”8俄罗斯主流媒体对中俄关系的发展现状是肯定的,而且普遍认为,有必要继续加深两国关系,发展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四、结语

多年来,俄罗斯主流媒体一直对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报道的频次增加,且正面评价居多。尤其是近两年,俄罗斯媒体对我国的国防、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报道显著增多,而且评价较高。对我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多有赞誉。结合21世纪以来俄罗斯部分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整体趋势发展,不难发现俄罗斯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随着中俄两国各领域交流的不断扩大与深化,俄罗斯媒体的报道让俄罗斯民众的情感天平发生了变化,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国家以及个人层面的了解逐步加深,并朝着逐渐改善的方向行进。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总体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趋势,大多数俄罗斯民众对中国越来越尊重,越来越有好感。

当前,随着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在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的利好形势下,我们必须以在政治、外交方面创造和平友好的交往环境为前提,加强与俄罗斯主流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力求在新闻来源、报道角度和媒介话语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才能有效推动两国的合作交流。因此,很有必要在深入分析俄罗斯媒体及民众对中国形象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发掘有效交流渠道,拓宽传播途径,实现中国形象的多元化、大众化和立体化传播。进而构建完整、有效的对俄传播体系,以此纠正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偏差,消除其中的误读与偏见。

贺智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17级本科生,指导教师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高荣国教授。本文系湖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俄罗斯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当代中国形象研究”(2019096)之阶段性成果。


1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4页。

2李可宝:《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变化研究》,载《北方论丛》2019 年第 3期,第90页。

3张颖:《奥巴马政府时期 〈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与塑造的文本分析》,载《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 年第 5 期,第115页。

4李璁:《俄罗斯媒体涉华舆情形态与中国形象》,载《对外传播》2018年第9期,第34页。

5曾慕雪:《专家称中俄关系进入最佳时期但面临严峻考验》,环球网,2013年7月10日。http://ku.m.chinanews.com/wapapp/cns/null/zw/5027091.shtml?target=_self

6于丹红:《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菜农形象研究》[J],载《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1期,第24页。

7 《中国国务院总理会议发言:俄罗斯与中国有着共同的愿望》,塔斯社,https://tass.ru/interviews/6883905

8李可宝:《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变化研究》,载《北方论丛》2019 年第 3期,第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