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共享一本书——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谈共享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与学生共享一本书——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谈共享策略

张磊亮

福建省福州市台屿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是区域性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在很多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片区学校,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环境等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业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也得不到真正实质性的检测,往往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课标要求的学段阅读总量。本文从活动开展、探索方法、探求途径等方面出发,着重阐述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共读共享中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学习课外阅读策略,共享课外阅读资源,点燃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活动;共读共享;策略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学习和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兴趣爱好,开展必要的活动,教给学生阅读的步骤和策略,让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感悟文学的魅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然而,很多城乡结合或进城务工子女较多的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环境等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进而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呢?如何有计划、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和兴趣,探求阅读途径,培养阅读习惯呢?笔者结合“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 开展“师生共读共享一本书”读书活动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理念中,有的是教法、教材、教研、课堂,而关注儿童阅读天地的是何其之小,引导学生的阅读举措又是如此之少。因而,作为语文教师,关注儿童可内外阅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性,我们班级开展了“师生共读共享一本书”读书活动。为了让这个读书活动顺利的实施,先以共读共享《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进行课内外共读共享实验,摸石过河,探求经验。

  1. 在阅读实践中探索

  1. 躬身品读,为学生作示范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的以身示范尤为重要。要想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欲望,教师绝不能在书外袖手旁观,而应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以身作则。当我们将好书推荐给学生阅读时,教师自己一定要事先认真品读,并把读书的心得体悟与学生共享;另外,还要时常与学生共享一些读书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既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又切实心有所获。

在每天的课余时间和午休时间里,除了导优辅差和课后延时服务之外,我总要手捧自己心仪的课外书认真品读;闲暇之余,除了指导孩子们做好《采蜜本》以外,我总要向孩子们介绍自己最近的课外阅读情况,对于一些名著佳作,我还会给孩子们读上一读。

为了共享《鲁滨孙漂流记》,我率先细细品读,对其中精彩内容做到熟烂于心,如此才能与学生滔滔不绝谈论鲁滨孙,才能与他们心有灵犀,有共同语言。

这一做法收效甚快,有的学生把自己家中的好书带到了学校,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甚至推荐给同学。过了几天,我欣喜地看到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充分利用午休时间安静阅读课外书。

  1. 上好师生共读课,授之以渔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我甚是重视阅读指导。下面,我以共读共享《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师生共同走进新书——了解故事梗概。

当学生拿到新书时,激动不已。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学生: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时,我们怎样才能快速地从整体上了解它呢?

引导学生一起交流,从看封面——看目录——读提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等几个方面去整体把握,然后再请看过这本书或者了解本书故事的学生简要说说故事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找出故事梗概介绍,在书中的哪里可以找到。学生热情高涨,一下子就能顺藤摸瓜。我便适时告诉学生,书的总序部分或者在扉页上都有故事梗概。

  1. 师生共读共享第一章节——领悟阅读策略。

简介完书籍封面和作者,就让学生就书名进行提问,最后进行问题梳理:鲁滨孙是怎样遇险流落荒岛的?他在荒岛上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后来他又是如何回归家乡的?

接着指导学生察看目录,了解目录的意思。本书共有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几个故事。小标题即是故事大概内容。

先看第一章,共六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从标题看,大家先猜猜讲了什么故事?然后请你仔细读读。第一个故事简短,学生很快读罢,但是其中的人物关系不一定能厘清,所以我就列举了开头两个小节,教学生如何提取信息。我便一句句与学生共读,一起提取信息,一起提问。每个章节都配有插图,我便引导学生看插图想画面,然后再对照书上是怎么写的,读一读,加深印象和体会。

第一章节,我基本上都是和学生在读读讲讲、问问说说中一起读完的。

  1. 师生共读共享全书——持之以恒阅读。

第一章节的共读共享,其实就是精读,教师给学生一把登山杖,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摸索,慢慢体味阅读的乐趣。

接下来,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亲自阅读,我和学生一起制定读书计划,要求学生持之以恒,不能囫囵吞枣,而要做好《采蜜本》和读书笔记,做好自己的问题设计。

阅读提醒:一要了解鲁滨孙陷入了怎样的困境;二要了解鲁滨孙凭什么在荒岛上生存28年?你心目中的鲁滨孙是怎样一个人?

  1. 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点燃阅读的火花

为了让读书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我每天利用午休时间,有意识地走进教室,悄悄地来到学生身旁,询问他们阅读的进展,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三天过后,师生开展读书交流会。我们利用交流会前几分钟,谈大概内容,谈新近感受,或提出心中疑问,可以是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尚待解决的问题。或是我向学生提一两个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的就在故事中,有的需要品读感悟。有时就是读读精彩片段。凡是表现突出,热衷阅读的,我都会有奖励,如此,便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火花了。

  1. 探求多种途径,点燃阅读火苗

手捧好书,并不代表能尽情品读。如果不好好指导,学生的阅读可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探求新的检测途径。

  1. 循序渐进,养成摘抄习惯。

为什么要做读书摘抄?一来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记;二来是为了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于是,我先指导学生摘抄的格式,然后,布置阅读摘抄。这些,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是很困难。除了几个后进生之外,我要求他们三天一记。我坚持每天午休面批、评价,每天都有奖励。如今,这已经成了我们班级一个常规化的作业了。翻开学生的读书笔记,我甚是欣慰。从不会到会,从少量到丰富,从差强人意到如数家珍,这都需要时间。

  1. 魅力主持,丰富读书收获

巧妙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今天我主持”的语文口语表达活动。“今天我主持”,让学生模仿电视主持人,轮流推荐好书,分享心得。一开始,我先挑选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帮助他一起准备,甚至还和他一起做好PPT,做好讲稿,辅导他像一个小老师一样勇当主持人,旨在借这个平台培养一批表达能力强的优生,并以优生带动后进生,激发其他学生的表现欲望。因此,这个语文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轮到的小主持人,都会精心准备主持内容,走上讲台,惟妙惟肖。

  1. 后续设想

《鲁滨孙漂流记》师生共读共享两个余月,鲁滨孙就这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也日趋养成了。以后我和学生们又共读共享了《草房子》,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偶像。读了《山羊不吃天堂草》,又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

师生共读共享,我们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让阅读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让课外阅读整合语文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让课外阅读融入实践活动的里里外外,我相信最终会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王建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2013

  3. 黎素娟《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广西教育,2016(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