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灌区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唐文

桂林市青狮潭水库灌区管理站 541100

摘要:灌区属于重要的生态系统,其存在开放性与社会性特点主要是依靠自然环境、资源提供的条件进行工程系统建设,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的信息化发展中,灌区管理也应当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灌区运行管理工作,做好信息采集、加工、传输,为灌区运行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提升灌区管理的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措施;用水管理


一、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信息采集点少

在灌区管理中,信息采集点少就不能及时得到水流各项指标特征等信息,对于水资源的调度使用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不能制作动态的用水计划,尤其是当水情、种植作物出现结构变化时,只能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1.2资金投入少

信息化管理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在国家财政部门的支持下,我国大、中型灌溉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信息化系统,但是还有更多的灌区由于资金不足,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前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支持进行信息化建设,灌区应当吸引社会资金,将融资渠道拓宽,从而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1.3传输手段单一

灌区信息传输手段目前仅限于信号传输模拟的电话线,而监测水情、墒情、农作物生长趋势等职能利用电话,或者纸质媒介进行传输,不具有时效性,导致不能满足调水用水的需求。

1.4信息化建设缺少标准

在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并没有健全的标准,主要使用的规范是水工、水文、通信等,数据格式不统一让厂商设备互联存在难度,系统不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1.5重硬件轻软件

在具体信息化建设中,相关人员更加重视硬件的投入,对于软件的开发则有所忽视,不仅让硬件的功效不能充分发挥,系统维护操作困难,还导致后续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时仍然需要手动操作,尽管看似是信息化建设,但并没有实际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1.6集成性较差

在进行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时,其中的灌溉需求分析、监控系统、雨量采集、内部管理等系统处于各自独立状态,不能满足灌溉管理的工作需求,降低了硬件资源利用率,成本投入却十分高昂,此种情况得不偿失。


二、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措施

以某平原灌区为例,某规划范围30km2。夏季天气晴而少雨。依托此工程建设了焦石拦河闸坝,拦河建筑物达5827m,最大过流16400m3/s,是大型工程。岗前大坝为总干渠二级渠首,全长540m,最大坝高7m,本闸共4孔,其中一大孔三小孔,大孔净宽10m;小孔净宽35m。大孔闸门为定轮钢闸门,各小孔闸门均为平板钢闸门。上游正常水位为2605m,最高水位达到2800m。闸上建有工作桥兼交通桥。正常灌溉流量51m3/s,可控制调节下游267万hm2农田及城市用水。其规模庞大,在信息化建设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

2.1数据库建设

在灌区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数据库的建设处于核心地位,是十分关键环节。在建设数据库信息过程中,其中主要包含两点内容:其一,数据库结构的建设,主要是对灌区进行剖析,合理分类灌区信息,根据数据库设计理论、方法,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应当满足物理数据库与逻辑数据库的应用需求;其二,数据库内容,主要是指灌区的实际情况,并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向数据库中输入灌区资料,让数据库中具有丰富的灌区资料,为日常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2信息采集系统

灌区业务涉及面较广,数据库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可将其按照更新时间长短将其划分为三种,并根据不同的资料情况使用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其一,静态数据,主要是指灌区管理中剧本没有变化的资料,如行政划分、已建工程、管理机构等方面,对于此类数据的采集主要是将基础资料信息化的过程,将其输入到数据库中后,除非特殊情况,则不用更新;其二,动态数据,此种数据指的是需要进行不定期更新的数据,如种植面积、种植结构这种每年都会变更的数据。此种数据采集,就需要依照数据特点进行定期不定期采集,并将其录入到数据库中;其三,实时数据,出主要是指实时更新的数据,如降雨时的雨情、灌水时渠道水位等。此种信息采集由于其更新时间较短,应当从灌区管理需求出发,实施掌握数据,不能依靠人工进行数据的采集,可以使用自动化、计算机等及时建立信息采集系统。

2.3计算机网络系统

灌区管理通常使用分级管理的方式,由最高管理机构下设不同分支,分别在不同地点实现分片管理。在计算机进入灌区管理之后,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为了方面使用计算机,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在单位内部建设计算机局域网,与各个单位之间的广域网,并且为了能够使用Internte上的资源,与外界进行良好沟通,还需要将局域网与Internte相连,建设灌区计算机网络系统。

2.4用水管理支持决策系统

灌区管理中的用水决策管理主要内容有灌区配水计算、模拟、调度水量、支持决策、水费征收等方面,极个别灌区中还要注意防洪问题,并且防洪问题十分特殊,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只针对水库防洪与渠道防洪进行考虑,而蓄滞洪区、洪水演进等则需要依照专业的防洪规范、报告及书籍参考。


三、优化信息化建设措施

对于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强化措施,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尽快研究出较为完善的大型灌区信息化技术及政策标准,引导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以此为基础向全国推广,实现灌区的信息共享,加强信息化综合管理。

2)社会发展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完成思想上的转变,如经验决策管理转变成科学技术管理,保守习惯转变成全新的信息共享观念,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技术性与政策性,需要在建设中给予人员、时间、资金的支持,促进工作人员创新意识的提升。

3)灌区信息化建设应当遵循“立足现在,适当超前”的原则,将其与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才能让其换发新的生机。建设之初应当从简到难,从单项到综合的逐步发展。

4)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依靠信息化科研院校的能力,发挥专家作用,与技术企业合作,从而让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并且加紧对软件系统的应用建设,避免出现重复开发的情况。

5)人才是灌区管理信息化的一大重点,是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因此,需要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进行计算机应用知识及网络信息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具有专业知识与事业心的人才,更是需要着重培养,促进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总之,灌区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需要建立一条信息采集、用水管理决策系统、数据库等于一体的灌区管理系统,才能让灌区实现现代化发展,改善目前存在的水资源浪费情况,保证灌区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炜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地下水,2017,39(6):213-214

[2]毛登权简述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7(06):51-52

[3]唐军金沟河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J]水能经济,2017(09):181

[4]鄢煜川,蒋国斌,郭庆冰袁北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J]江西水利科技,2017,43(02):121-125

作者介绍:

 唐文(1982.11.27),性别:男;籍贯:广西恭城;民族:瑶;学历:本科、学士;职称:中级工程师;职务: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灌区管理。